三度获评“中华慈善奖”,爱尔眼科的公益长跑
9月5日,我国第八个“中华慈善日”。当天,《民政部关于表彰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获得者的决定》正式发布,144个爱心个人、爱心团队、捐赠企业、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获得“中华慈善奖”。
“中华慈善奖”创立于2005年,是全国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项,也是我国慈善表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表彰中国慈善活动中事迹突出、影响广泛的个人、机构及项目等。
今年的144个名获奖者中,多个业内龙头企业上榜,比如曾因“打造可持续眼健康公益生态”受到广泛关注的爱尔眼科,继2018年、2021年之后,第三度获得该奖项。
“有眼健康需求的地方,就会有爱尔的医院”
9月5日晚,听说爱尔眼科再度获得中华慈善奖,曾在西藏山南爱尔眼科医院治疗的藏民洛追桑布给自己的主治医生刘伟发了一条微信,“向慈善的白衣天使致敬!”
“总觉得眼前白茫茫一片,像是有雾霾一样。”洛追桑布回忆,2021年12月,在山南爱尔眼科医院一次下乡义诊活动中,他终于搞明白自己的视力为什么越来越差,“原来是患上了双眼白内障,刘伟医生说,不要怕,做个手术就好了”。一月后,他双眼经过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重返光明。他很激动,向医护人员送上哈达和感谢信,“好像是做梦一样,真是太幸运了!我遇到了救星。”
爱尔眼科第一批援藏专家团支援山南爱尔眼科医院工作
洛追桑布的救星,是12名分别来自兰州、银川、西宁等地爱尔眼科医院的医生。2021年4月,12人带着价值千万余元的行业高端设备,来到山南,组建了“海拔最高的眼科机构”,至此,西藏自治区终于有了第一家眼科专科医院。开业仅4个月,山南爱尔门诊总量突破10000人次,并成功为山南当地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300余例,超出以前山南市全年诊疗及手术量。
“我们要做的是,只要是有眼健康需求的地方,就会有爱尔的医院。”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表示,开设的初衷并非以盈利为目的,但对于当地居民很有意义。
2003年1月,从位于湘江边的第一家医院起步,如今,爱尔眼科品牌机构遍布全球已达800余家。陈邦一直记得,爱尔成立之初,他经常去门诊,一次遇到一位老太太,老人家走进诊室就跪下,对着医生磕头。他吓了一跳,赶忙上前扶起,从老人家难懂的方言中了解到,她来自偏远乡村,由于眼睛看不见,多年生活无法自理,当天终于治好了眼睛,所以要叩谢医生。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爱尔眼科做的不是简单的营生,而是为了帮助更多患者重见光明。”陈邦说,“很多人问我办医院的初衷,这个老婆婆的故事就是最朴素的说明。爱尔眼科不是为了做眼科而做眼科,不是为了做医疗而做医疗,而是因为国家需要、社会需要、老百姓需要。要使所有人,无论贫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
来自世界银行的关注
8月24日晚,爱尔眼科2023年半年报披露,其中显示,各项业务指标再创新高。门诊量达726.95万人次,同比增长31.19%;手术量60.78万例,同比增长36.62%;营业收入102.51亿元,同比增长26.45%。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党委书记张跃文是爱尔眼科的“老人”,在他看来,21年来,爱尔眼科有一个重要收获,独创“分级连锁”和“交叉补贴”模式,实现了企业经营和公益活动的平衡。
“分级连锁”和“交叉补贴”模式即利用提供高端医疗服务所获的利润,补贴城乡低收入贫困患者,为他们提供低收费甚至不收费的眼科普惠医疗服务,以缓解基层眼病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而助力解决中国低收入人群的防盲治盲问题。为了探索该模式,爱尔眼科组织高管成员先后两次赴印度“取经”,学习和了解“阿拉汶模式”,“这是一种成功地将商业和公益结合,有效降低盲患病率的模式。”
一位因白内障失明的花甲老人给张跃文留下深刻印象。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地打工,失明后无人照料,老人几欲轻生,村里托人辗转,终于找到能给独居留守老人减免手术费的爱尔眼科。“第一次见到这她,身上都是鸡毛鸭毛,非常脏乱,老人自己都对生活失去了期望”。张跃文说,术后,老人的视力恢复至0.4至0.5,终于恢复正常生活。
数月后,医生们对老人进行回访,第一眼没认出来,“老人家大变样,头发梳得油光水亮,收拾得利利索索,背上背着个筐子,里面装了七八棵白菜,自己还养起了鸡鸭。”
这位老人仅是“分级连锁”和“交叉补贴”模式的受益者之一。张跃文认为,“分级连锁”和“交叉补贴”模式效果显著。《爱尔眼科医院集团20周年公益报告》显示,爱尔眼科支持公益项目600余项,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地区,以及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救助涵盖了数十个眼病病种,累计捐赠20亿元,公益手术近100万台,义诊科普公益服务超过2亿人次。
“分级连锁”和“交叉补贴”模式也引起了世界银行的关注。世界银行曾在旗下官方网站发表案例报告《中国防盲:爱尔眼科医院的故事》及《爱尔眼科:通过高效管理帮助千百万中国人获得清晰视力》。世界银行前行长金墉参观考察爱尔眼科之后,撰文指出,爱尔眼科的公益模式在全球发展中国家具有普遍借鉴意义。
“我的世界终于又亮了”
前不久,广东南海爱尔眼科医院正式开业,剪彩仪式上,“许孩子一个光明未来”公益项目同步启动,计划给患有近视的困难青少年儿童免费检查以及免费配镜,并进行小儿眼病救助,其中选择10位困难儿童进行眼健康帮扶直至18岁成年。
南海爱尔眼科医院启动“许孩子一个光明未来”公益项目
医院相关负责人说,各地爱尔眼科医院都有开展志愿服务、公益慈善活动的传统,所以南海爱尔甫一成立,立即启动了“许孩子一个光明未来”公益项目,“这个项目各地爱尔眼科医院都在做。现在爱尔眼科的眼健康公益行动遍布全国,各地爱尔眼科医院参与的项目多得数不过来,比如‘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国行、‘重塑心灵之窗’救助计划等等”。
白内障公益复明行动,是爱尔眼科自成立起一直关注的领域,从21世纪初,几乎所有爱尔眼科医院都抽调人力,参与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2015年以后,爱尔眼科与爱眼公益基金会等公益伙伴,开展了“精准脱贫光明行”“日喀则慈善光明行”“光明扶贫工程”等白内障复明项目。2020年、2021年,爱尔眼科累计向“光明扶贫工程”(后更名为“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捐款2亿元,全国爱尔眼科医院也深度参与救助,帮助白内障患者特别是农村患者解除病痛,助力乡村振兴。
角膜移植公益复明也是爱尔眼科重点关注的领域。在东莞厚街生活多年的湖南人陈先生就是“‘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国行”的受助者。
陈先生现年52岁,今年4月在河边钓鱼时不慎被鱼钩勾到左眼,随即眼睛出现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伴异物感,眼红等症状。他马上到就近医院治疗,做了角膜伤口缝合术。可术后伤口感染,眼内开始积脓。他跑到广州求医,经诊断为“左眼角膜溃疡穿孔、前房积脓、眼内炎”,需要尽快行角膜移植手术,保住眼球。
“一直靠打散工维持生计,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角膜移植手术费用对我来说是无法承担的重负”,陈先生说,溃疡穿孔范围日渐增大,眼内积脓越来越多,他觉得这回左眼球要保不住了,“后来听老乡说,可以去爱尔眼科,那里有公益项目”。
东莞爱尔眼科医院角膜眼表科主任叶健章说,入院时,陈先生的情况已迫在眉睫。医院立即为他申请了“‘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国行”救助名额,可以减免10000元手术费用。角膜联系员逐一联系爱尔眼科9家眼库,寻找适合的供体角膜。经过一周的奔波,终于找到符合要求的供体角膜。
叶健章主任为患者手术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陈先生的左眼球终于保住,并恢复了一定视力。“永远忘不掉摘掉纱布那一刻的感觉,我的世界终于又亮了。”陈先生说。
陈邦认为,做公益是一场“长跑”。21年来,爱尔眼科服务的患者数以亿计,几乎每一位医生都能讲述几个自己亲历的“我的世界终于又亮了”这样的故事。
“作为一家医疗服务机构,公益是最自然、最本能的事情。”陈邦表示,连续三届获得“中华慈善奖”,鞭策和激励着爱尔眼科在公益慈善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未来,爱尔眼科将继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着力构建政府指导、企业出资、基金会运作、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机构执行、国内国际联动、覆盖广泛人群的眼健康公益生态圈,助推乡村振兴、关怀弱势群体、助力医疗与教育普惠,努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共同富裕做出贡献。
文/王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