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洒光明38载,他用行动践行“思念光明”——记南宁爱尔眼科医院院长曾思明

查股网  2023-11-23 15:38  爱尔眼科(300015)个股分析

一袭白衣,从医38载,播洒光明无数;两手“绝技”,让无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他就是“中国好医生”2019年10月月度人物获得者、曾荣膺眼科最高荣誉奖——“中华眼科学会奖”及2019年首届“广西十佳医师”、被患者称为“光明使者”的南宁爱尔眼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原主任、广西白内障手术复明指导中心副主任。

参加援外播洒光明与友谊

荣誉在身的曾思明有很多的头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专委会委员,广西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眼科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而这一切与他的两手“绝活”有关:第一个是专长于复杂疑难性白内障的诊治、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第二个是对疑难斜视、弱视的诊断及治疗。

采访中,曾思明很自豪地提起多次受国家委派,奔赴尼日尔、科摩罗、柬埔寨参加白内障复明工程。在他的电脑中记录了他援外工作的无数个瞬间。1996年,曾思明报名参加援外医疗队。在尼日尔的两年,他为500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被尼日尔卫生部授予“中尼友谊合作荣誉证书”。2016年5月,他作为援非洲科摩罗“光明行”医疗队队长,一个月里带领12名队员在条件艰苦的当地超额完成了537例白内障复明手术,得到了科摩罗政府和百姓的高度赞誉。

2018年5月以来,曾思明3次作为医疗队队长,再出国门助力“一带一路”柬埔寨磅湛省消除白内障致盲行动。作为该项目的首席技术指导,他帮助当地医院优化白内障患者筛查,制定白内障手术的工作流程,从技术上指导其他医疗队,保证项目高效安全运行。

带领团队实现质的飞跃

时间推移到2022年,在眼科岗位工作了38载的曾思明退休了。有着丰富眼科经验的他退休不退岗,选择继续发挥余热的他来到南宁爱尔眼科医院担任院长一职,通过自己的“绝活”继续给患者带去光明。

从公立医院转型到民营医院,工作性质没有变化,患者也没有变化,但是在之前38年工作中掌握了丰富管理经验的曾思明明白,科室团队要发展,就必须要有前辈的“传帮带”。

南宁爱尔眼科医院的各个科室分得很细,各科室的中层手术能力都很强,但是科研方面的能力还有提升空间。为提高团队的临床科研能力,曾思明先是引进相关的科研讲座,坚持每周临床查房,并进行病例讨论。让年轻医生通过病例归纳总结、查阅相关文献,获得一定的临床经验。

“纸上谈兵这一套在医学上行不通,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须积累很多的临床经验。每个病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没有一个标准可说。”通过一例例的疑难病例讨论,以及不断总结不断讨论,曾思明让团队的年轻人得到快速提高。

新技术把光明带给患者

白内障是我国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不少老年人在患有白内障的同时,往往伴有老花、近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老年人对视觉质量也随之提高,白内障手术由此从“复明时代”向“屈光时代”跨越,在技术、设备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下,白内障无须等待“成熟”再做手术,老花眼、近视眼、散光均可“一术搞掂”,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多年来,爱尔眼科致力于为眼疾患者带来卓越视觉质量,“无刀”飞秒激光辅助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也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最安全的白内障手术方式之一。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曾思明最大的成就感来自病人的一句“谢谢你,医生,我重见光明了!”他说,从医生层面,在让患者“看得见”的同时,还要让他们“看得好,看得舒适,看得满意”是科室团队的追求。“我的名字叫思明,就是思念光明,把光明带给白内障患者,不辜负他们的信任。”

来源 | 南宁晚报·南宁宝新闻客户端 记者 叶祯

编辑 | 孙玥

校对 | 韦一璞

审核 | 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