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医院涉虚假诊断证明,爱尔眼科再陷风波
文|《财经》记者 凌馨 王莉萍
编辑|王小
2024年11月20日,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给《财经》发来一份国家卫健委信访回复单,其中明确提到爱尔眼科(300015.SZ)旗下有医院存在虚假诊断证明及涉嫌商业贿赂的问题。
此事源起于三个月前,艾芬写给国家卫健委一份实名举报信。举报信中称,为患者完成近视手术后,爱尔眼科医院工作人员不填写诊断证明上的手术时间,在医生签名和医院盖章后,将诊断证明和医生签名时所用的笔都交给做完近视手术的患者或家属,嘱咐对方自行填写虚假的手术时间,再交给相应部门或机构以通过体检。
爱尔眼科为一家全球范围内的眼科医疗集团,主营眼科连锁医疗机构,从事各类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验光配镜。
11月20日傍晚,爱尔眼科回复《财经》,(国家卫健委)回单中所提到的有关医院违规事宜,属地监管部门已经给予相应处罚,相关涉事医院已按照监管部门要求进行了整改,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也按照内部规定,对涉事医院相关负责人做出了严肃处理。
国家卫健委在给艾芬的信访回复单中称,在对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等三省的93家爱尔眼科医院排查后发现,其中四家医院涉嫌出具虚假诊断证明,分别是江苏南京爱尔眼科医院、扬州爱尔眼科医院、安徽蚌埠爱尔眼科医院、湖北咸宁爱尔眼科医院。在此次排查前,上述三省已根据日常监管和群众反映,掌握部分爱尔眼科医院出具虚假诊断证明情形,并依法依规作出行政处罚。
回单中还称,本轮排查新发现的违规情形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置。
医生艾芬与爱尔眼科的纠葛
这不是医生艾芬第一次举报爱尔眼科。双方的矛盾,始于一场白内障手术。
2021年1月3日,艾芬继续在微博转载题为“艾芬:我在爱尔眼科治疗后几近失明,希望以亲身经历曝光爱尔眼科诊疗不规范行为”的文章。自述“2020年5月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接受了右眼白内障手术,植入了人工晶体,花费2.9万元。到10月份,右眼视网膜脱落,而今几乎失明”。
她告诉《财经》,视网膜脱落当天,她曾到武汉爱尔眼科求助,被要求回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艾芬认为术前医生未仔细检查眼底,事后多次复查也不规范,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对此,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曾对《财经》称,有关艾芬提出的质疑,“我们都一一对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随后,2021年2月9日,艾芬又在其个人微博发文称,已经向武汉市卫健委医证医管部门递交了“实名举报湖北爱尔眼科总院医疗行为违法违规问题”的举报信。
双方争执的焦点有,艾芬的视网膜脱离与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否相关;对艾芬的治疗手段是否恰当;手术前医院是否对艾芬的眼底进行仔细检查等。双方各执一词,纠纷持续发酵。
2022年,涉事医生王勇宣布起诉艾芬名誉侵权,爱尔眼科声明支持医生依法维权。该案经一审、二审,于2023年终审宣判艾芬败诉。
败诉后,艾芬根据判决要求发布了致歉声明,称“本人依据判决向王勇道歉。本人同时保留申诉的权利!”王勇当天回应,“艾芬的‘道歉’未经法院审核,依法属无效。”
“我是医生也是爱尔眼科受害者,我拒绝了爱尔眼科给我两套江景房私了的条件顶着各种不可思议的压力坚持揭露爱尔眼科真相已四年余。”艾芬在给国家卫健委的上述举报信中写道。
在艾芬这份最新的举报信中,除了反映爱尔眼科出具虚假诊断证明,艾芬还向国家卫健委反映宿迁科以康爱尔五官医院存在商业贿赂问题。
艾芬提供了一个名为“借支季节性工资台账”的excel表格显示,宿迁科以康爱尔五官医院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共向转介人支付超78万元回扣,这些转介人主要为宿迁各地医疗系统员工和公职人员。
国家卫健委在上述信访回复单中回复称,2022年宿迁市卫健委收到相关举报,联合市场监管、医保等部门开展调查,并于2023年4月处理完毕。目前宿迁科以康爱尔五官医院已经注销,涉案相关人员已由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爱尔眼科提供给《财经》的信息称,集团董事长陈邦于2022年1月29日凌晨向全体员工发出公开信,要求集团全面拥抱社会监督,坚持刀刃向内、推动自我革新,并成立专门机构,持续推进医疗和经营管理规范,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爱尔眼科的困扰
巅峰时期的爱尔眼科在2021年,市值近4000亿元,时至今日市值缩水近2/3。
至2024年11月20日收盘,爱尔眼科每股15.19元,总市值约1417亿元。
在过去的十多年,作为一家扩张迅速的民营医院,爱尔眼科的总营收从2009年的6亿元至2023年的200多亿元。据其2023年报称,实现门诊量1510.64万人次,同比增长34.26%;手术量118.37万例,同比增长35.95%。
爱尔眼科的营收增长得益于中国对眼科医疗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至21.1%。随着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预计2050 年老年人口将达4亿以上。
老年人容易患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还有老花眼的相关治疗需求也在逐步提升。体现在爱尔眼科的业绩上,就是2023报告期内爱尔眼科白内障项目服务收入同比上升达55.24%。
另一方面,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近视人群呈高发化、低龄化、高度化。爱尔眼科2023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视光项目收入同比增长31.25%。
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爱尔眼科的应对是扩张,再扩张。
创立于2002年的爱尔眼科,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全球范围内已拥有881家医疗机构。据其官网介绍,全球员工总数达50000余人,其中眼科医生及视光师总数7100余人。
仅2024年7月29日,爱尔眼科一次性收购虎门爱尔、运城爱尔等35家医院部分股权,斥资8.98亿元。早在2023,爱尔眼科在长沙、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眼科中心已运营,武汉、沈阳在推进建设中,北京、深圳已开始筹备。可以看出,爱尔眼科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在大城市的布局。
大手笔的外延并购,可以巩固公司在眼科医疗市场地位,发挥规模效应,但也累积下了巨额商誉。
在并购中,项目估值高于可辨认的账面净资产从而产生商誉。2023年初,爱尔眼科的商誉是54.58亿元,年底达到了65.33亿元。其中的风险在于,一旦发生大额商誉减值将直接影响利润表现。
“商誉是表象,背后核心问题是并购之后的整合和驾驭问题。”爱尔眼科回应《财经》称,以公司2020年发行股份收购的30家境内眼科医院为例,在并入上市公司体系后,即便经历2020年-2022年的新冠疫情特殊时期,其整体净利润复合年化增速仍超过了28%,也体现了该公司对收购标的的整合能力。
爱尔眼科持续大手笔并购带来的风险,也引发了投资者的注意。
不仅是医生艾芬的持续爆料,爱尔眼科旗下各地医疗机构众多,因涉及医疗广告、卫生监管等违规被罚时有发生,一系列医疗事故、虚假广告等问题屡被媒体曝光。
如桂林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因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被桂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罚款10万元,具体情况是因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分别在2023年10月24日、10月2日擅自开展义诊诊疗活动;安排未取得医师资格的医学专业毕业生独立从事义诊诊疗活动,为群众实施白内障筛查。
天眼查数据显示,爱尔眼科及其旗下公司共有413条相关裁判文书,涉及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生命权和健康权纠纷等。
此外,爱尔眼科旗下医院因违反广告内容管理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等,受到150条行政处罚。
曾位列爱尔眼科前十大股东的淡马锡富敦在减持中。2024年一季度,淡马锡富敦在爱尔眼科的持股数量是5782.1136万股,而2023年底时,这个数字是8861.0175万股。淡马锡富敦投资有限公司,属于新加坡主权财富投资公司淡马锡旗下,主要投资于中国二级市场。
不唯淡马锡富敦,爱尔眼科的前十大股东里,2024年一季度共有五家减持,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7403.9万股,中欧医疗健康基金减持4205.2万股,华宝中证医疗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减持252.5万股,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减持257.2万股。
以一季度末爱尔眼科股价12.8元计算,上述五家机构合计减持约19.5亿元。
对此,爱尔眼科曾在8月2日回应《财经》称,各机构有不同的看法属于正常现象,机构依据其投资风格和对于市场的判断交易上市公司股票,属于机构个体行为;公司经营正常,无应发布而未发布的信息。
时至2024年,从眼科类上市公司披露的三季报看,行业普遍承受一定压力。爱尔眼科的业绩也显露出疲态。
财报显示,2024年1月-9月,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163.02亿元,同比增长仅1.58%;归属净利润34.52亿元,同比增长8.5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1.13亿元,同比上升0.26%。这和前几年动辄超10%、20%的增长数据相差颇远。
尤其是第三季度,爱尔眼科更是迎来罕见的负增长——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0.68%、4.56%。
10月30日,爱尔眼科公布的三季报还显示,经营性现金流下滑22.88%,财务费用增加了120.03%,主要系本期并购医院带来的租赁利息费用增加,以及汇率波动所致。
从2024年前三季度来看,爱尔眼科业绩增速明显的放缓并出现下滑。2024年一季度,爱尔眼科营收增速为3.5%,二季度为2.25%,三季度同比下降0.68%。据悉,爱尔眼科营收增长缓慢的直接原因就是门诊量增速放缓。
据其半年报披露,与去年同期相比,爱尔眼科在屈光、白内障、眼前段、眼后段、视光服务上的项目增速均大幅下降。作为其重要营收支柱之一的屈光项目,营收仅同比增长了3.16%,而去年上半年增速超过60.28%的白内障项目,今年同期仅微增了3.64%。
爱尔眼科相关人士表示,公司的医院数量、门诊量、手术量较大,尽管管理较为规范,但仍难以完全杜绝个别机构出现违规的情况,随着规模越来越大、管理半径越来越长,公司在管理体系上也在动态优化,希望提升临床专科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以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