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陈邦和他的爱尔眼科:从巅峰走下的路会有多长

查股网  2025-07-08 09:02  爱尔眼科(300015)个股分析

作者|企业家记事 编辑|MAX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在中国民营医疗史上,陈邦与爱尔眼科的故事堪称独一无二。从3万元起家到缔造市值千亿的全球眼科连锁巨头,从海南地产泡沫中折戟到带领企业登陆创业板,从屡遭质疑到成为行业标杆,陈邦用30年时间完成了从退伍军人到商业领袖的蜕变。

1965年9月,陈邦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7岁那年,他怀揣报国之志参军入伍,两年后因成绩优异被推荐至成都某军校深造。然而,命运弄人——在最终体检中,陈邦被查出红绿色盲,军旅梦碎。

1984年,陈邦被分配至长沙某农业机械国企担任发货员。1986年,与战友李力(后成为爱尔眼科联合创始人)在火车上偶遇,种下合作种子。

从国企辞职到海南淘金

1990年,陈邦辞去国企“铁饭碗”,先后尝试装修、贸易、饮料代理等多元化业务。1992年,他抓住海南房地产热潮的机遇,凭借椰树牌椰汁代理权迅速积累原始资本。1994年,他在海南房地产市场最高峰时全身而退,身家过亿。

但1995年政策调控导致泡沫破裂,陈邦损失惨重。1995年转战台湾投资文化主题公园,因李登辉访美引发两岸关系恶化,8000万元投资化为乌有。

1995年,陈邦因过度劳累突发性耳聋,被迫返回长沙治疗。在治疗期间,他偶然从主治医生处得知眼科医疗领域的市场空白——公立医院眼科科室普遍边缘化,设备落后,民营资本介入空间巨大。

1996年,陈邦与李力合作,以“院中院”模式承包公立医院眼科科室,引入激光近视治疗仪,单日手术量突破百台。

1997年,正式创立爱尔眼科品牌,开启医疗创业新征程。

资本破局与连锁扩张

1997年,陈邦以3万元启动资金在沈阳开设首家眼科专科医院,采用“设备租赁+公立医院背书”模式,主攻白内障、近视矫正等刚需领域。2000年,国家卫生部出台政策禁止公立医院“院中院”,陈邦被迫转型自建医院。

2001年,收购长沙钢厂职工医院,成立首家自有眼科医院。

2003年,长沙、成都、武汉、沈阳四地同步开设连锁医院,奠定全国布局基础。

2009年,爱尔眼科以“民营医院IPO第一股”身份登陆创业板,募集资金9.38亿元。尽管募集资金规模引发争议,但陈邦直言:“要用这些钱开更多医院。”

2009年营收6.06亿元,净利润0.92亿元,门店数量19家。上市后三年,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0%,净利润增长超2倍。

2014年,爱尔眼科首创“并购基金+体外孵化”模式,通过LP出资设立并购基金,待医院成熟后注入上市公司。此举大幅降低扩张风险,2014-2021年,通过该模式新增医院超300家。

爱尔眼科2024年全球门店达881家,中国市占率超30%,稳居行业龙头。

从巅峰走下来的路有多长

2024年,爱尔眼科全年营收209.83亿元,同比增长3.02%;归母净利润35.56亿元,同比增长5.87%。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5%,欧洲、东南亚市场增速超30%。“1+8+N”战略,即以长沙医学中心落成,8家国家级区域中心投入运营,单院坪效提升22%。

公司的市值2021年前后一度突破2800亿元,市盈率达到80倍高位;当前这两个数字分别只有1100亿和30倍(2025年7月)。根据股东大会最新通过的“十年千亿研发投入计划”,爱尔眼科将聚焦基因治疗、AI诊疗等前沿领域。

公司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小。截至2025年Q1,商誉余额84.96亿元,占总资产24.56%。

伴随监管收紧,爱尔眼科2024年因虚假宣传、过度诊疗等问题收到400起行政处罚,近年累计罚款数额较高。医保控费,白内障手术收入占比降至18%,对向高端服务转型的要求变得更为迫切。

在出海后,爱尔眼科加速国际化,通过收购英国Optimax集团拓展欧洲市场,并举办多场国际会议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尽管已在欧美、东南亚建立医疗网络,但各国医疗政策差异推高运营成本与风险,叠加全球竞争加剧,公司海外品牌认知度与市场份额仍需突破。

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陈邦提出投资建设长沙眼科研究所,攻关遗传性眼病诊疗;布局青少年近视防控、干眼症治疗等消费医疗赛道,公司希望将干眼症、OK镜等消费医疗收入占比提升。同时爱尔与华为合作开发眼科AI大模型,希望手术机器人2026年商业化落地。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目标2030年海外收入占比超30%。

爱尔眼科持续推进管理团队年轻化,70后中青年干部占比显著提升60后总裁李力持续主导日常运营,董事长陈邦仍全面掌舵核心战略,双方协同推动技术升级与国际化布局。

陈邦相信“环境的挑战将更加激发公司潜力”,但对于已经60岁的他,未来的环境到底如何、挑战的难度到底多大恐怕难以判定。

经典语录

(陈邦作为低调务实的企业家,公开的个人语录相对有限,且许多流传的“名言”缺乏明确、权威的原始出处。以下是经过严格筛选,有明确来源、可追溯到陈邦本人公开讲话或署名文章的经典语录。)

上市不是目的,而是成就‘百年爱尔’梦想的手段。”—— 在2009年爱尔眼科成功登陆创业板后不久,陈邦在接受《证券日报》等媒体采访时明确表达了这一观点,同时他还说:“我希望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可及的专业眼科医疗服务,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

“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建立眼健康体系,覆盖城乡县域。”——分级连锁模式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来源2019年创业板峰会演讲。

“让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 2023年新浪财经专访时强调真正为社会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有信心在人工智能领域弯道超车,打造世界一流眼科医学中心。”——响应国家科技战略,2025年2月湖南民营企业座谈会发言。来源2025年2月21日湖南日报报道。

你可知道

1.陈邦曾是军人,退伍后卖过椰汁

陈邦在创立爱尔眼科前经历丰富。公开资料显示,他 17岁入伍,退伍后尝试过多种生意,包括食品批发(代理椰树牌椰汁)。[来源:百度百科 ]

2.爱尔眼科是中国首家IPO上市的医疗机构(深交所创业板)

2009年10月30日,爱尔眼科成为 创业板首批28家上市企业之一(股票代码:300015),也是 中国A股历史上第一家IPO上市的医疗机构,打破此前医疗行业仅能通过借壳或新三板融资的局限。 [来源: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

3.首家医院“长沙爱尔”成立前,陈邦曾因政策亏损千万

1997年陈邦以“院中院”模式(设备合作+公立医院分成)进入眼科市场,后因 2000年卫生部叫停“院中院”政策,设备被查封,导致早期投入血本无归,亏损约3000万元。这次失败迫使他转型自建医院。[来源:《长江商报》]

4.抗疫医生艾芬事件终审判决:武汉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被判侵犯爱尔眼科医院名誉权

被忽视的结果: 2020年末,武汉抗疫医生艾芬质疑在爱尔眼科术后视网膜脱离,引发舆论风暴。2023年6月,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认定爱尔眼科诊疗行为符合规范,驳回艾芬全部诉讼请求。[来源:凤凰网、中国裁判文书网]

数据来源:

爱尔眼科2009-2024年年度报告

湖南省证监局公开披露文件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