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中青宝行政处罚背后:一场迟来的“数字清算”
记者:萧峰
2025年3月,国内老牌上市游戏公司深圳中青宝互动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300052,下称“ST中青宝”)因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再次站上风口浪尖。这场迟来的监管“清算”,不仅揭开了其长达数年的财务造假面纱,更暴露了信息披露环节的严重漏洞,给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带来了深远影响。衡财保·炜衡金融315团队向投资快报记者(tz315-wh)表示,初步判断在2020年3月27日至2023年4月26日(含当日)期间买入,并在2023年4月27日之后卖出或仍持有该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可以提出索赔(最终索赔条件须以法院认定为准)。
两大违法事实:财务幻术与信息隐瞒
(一)2019-2021年的“空转交易”:无实质的财务数字游戏
这三年间,ST中青宝通过子公司宝腾互联上演了一出“自导自演”的财务造假戏码。具体来看,宝腾互联先与深圳市高德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采购合同,随后又与高德信介绍的6家公司(包括深圳市圳通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市盟邦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了标的完全相同的销售合同。
这套操作的核心是资金的“闭环空转”:高德信将合同款项转给6家关联公司,后者再将资金支付给宝腾互联,最终宝腾互联又把资金转回高德信。整个过程中,既没有真实的货物流转,也没有实际的服务交付,所谓的“交易”完全是为了虚增财务数据而设计的幌子。
数据显示,这场“数字游戏”让ST中青宝的财务报表严重失真:2019年虚增营收3361.32万元,占当年披露营收的7.17%,虚增利润833.40万元,占披露利润绝对值的14.96%;2020年虚增营收2809.43万元,占比9.56%,虚增利润698.11万元,占比5.45%;2021年虚增营收1787.83万元,占比5.03%,但因虚增成本更高,反而虚减利润721.39万元,占披露利润绝对值的13.17%。这种跨年度的系统性造假,不仅误导了投资者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判断,更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公平性。
(二)信披滞后:实际控制人涉刑信息的刻意隐瞒
如果说财务造假是对过去业绩的“修饰”,那么对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信息隐瞒,则是对投资者知情权的直接侵犯。
2023年12月29日,ST中青宝实际控制人张云霞因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当日即被取保候审。但公司及另一实际控制人李瑞杰在不晚于2024年4月19日知悉该事项的情况下,为避免影响公司及关联公司的融资,竟共同要求暂不披露相关信息。
直到2024年7月26日,ST中青宝才发布公告披露此事,距离张云霞被采取强制措施已过去7个月,距离公司知悉事实也超过3个月,严重违反了《证券法》关于信息披露“及时”的要求。这种刻意拖延,使得投资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交易,面临了本可避免的风险。
目前,ST 中青宝的索赔正在征集中。受损股民是否符合索赔条件?索赔流程是怎样的?股民朋友可联系《投资快报》股票维权咨询、新闻报料渠道(tz315-wh)。报社将组织专业的金融315团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支持,通过法律途径及时挽回投资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