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在行动|碧水源:借混改东风全面推进“五项融合” 公司核心竞争力有效提升

http://ddx.gubit.cn  2023-09-21 17:46  碧水源(300070)公司分析

编者按:

目前,“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国企改革大方向已经明确。国资央企正以各项改革为抓手,有力增强公司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中交集团致力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2019年以来,中交集团所属中国城乡通过“股权转让、表决权委托及董事会改组、定向增发”三部曲取得中国环保水处理领域龙头民营企业碧水源(300070)的实际控制权,并通过第四部“要约收购”进一步强化实控能力。

2022年是碧水源并入中交集团管理体系后的首个完整实施年,双方在战略目标、公司治理、科技创新、业务发展、人才队伍等方面充分融合,取得积极成效。在这一过程中,双方核心竞争力均获得有力提升。

本期“上市公司在行动”聚焦碧水源(300070.SZ)在这一方面的实践。

01 混改契合双方战略需要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碧水源是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和环保水务板块龙头企业,也是中国唯一一家集全系列膜材料研发、全系列膜与设备制造、膜技术工艺应用于一体的企业。

长期以来,公司坚持以自主研发的膜技术解决中国“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三大问题,参与了多个水环境敏感地区的治理,建成数千项膜法水处理工程、数百个国家水环境重点治理工程、数十座地下式再生水厂、多个高品质饮用水工程和海水淡化工程,日水处理总规模超过2,000万吨,每年可为国家新增高品质再生水超过70亿吨。

碧水源核心的自主创新技术与业务领域,正好符合中交集团打造“科技型”企业的要求,在“江河湖海优先”的经营大方向上可对城市乡村的生态环保业务进行有效补充。中国城乡选择行业龙头碧水源作为收购对象,可夯实水务产业优势,为服务生态文明战略奠定坚实基础。碧水源的高精尖技术研发及应用可进一步丰富水务产业上下游布局,助力中交集团进一步实现水务产业的补链、延链、强链,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实力。

同时,中交集团的混改可有力推动碧水源调整业务结构,聚焦主责主业,实现由投资工程驱动向科技引领驱动转型,依托碧水源膜技术绝对领先地位,打造和深耕污水资源化、高品质直饮水、海水淡化、工业零排、盐湖提锂等五大业务领域,发挥战略协同提升市场与业务水平,同时优化资本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门头沟区第二再生水厂是全地下式花园型再生水厂,采用碧水源MBR膜技术,每年为门头沟区提供近3000万吨高品质再生水。

近年来持续推进的央企混改,既充分发挥了碧水源上市公司平台优势,又对碧水源平台布局和功能发挥进行了优化。

通过战略、治理、科技、业务和人才五个方面的融合,推动碧水源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提升科技研发实力,内强质地、外塑形象,争做资本市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治理完善、诚信经营、市场影响力大的旗舰型龙头上市公司,为提升中交集团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整体实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02 混改实现战略、治理融合成为ESG披露引领者

在战略融合方面,混改之后,中交集团、中国城乡指导碧水源逐步调整、制定并落实发展战略,对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全面引领作用。

碧水源坚定“12256”总体发展思路:持续提升打造以膜技术为引领的世界一流水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巩固集膜材料研发、膜装备制造、膜工艺应用于一体和数字化水务运营“两个国际领先”优势;坚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在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海水淡化、盐湖提锂、工业零排“五大业务领域”进行重点发力;聚焦主责主业、产品持续领先、提升市场份额、做实项目管理、优化资产布局、强化价值机制“六大增长引擎”,相互协同联动,加速碧水源开创发展新征程,为解决我国城乡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问题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撑。

湖北十堰神定河污水处理厂是南水北调水源地污水处理工程,采用碧水源MBR膜技术,为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起到积极作用。湖北十堰神定河污水处理厂是南水北调水源地污水处理工程,采用碧水源MBR膜技术,为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起到积极作用。

在治理融合方面,混改之后,碧水源在党建工作机制、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制度建设、环境社会治理(ESG)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有力支撑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碧水源ESG报告及实践受到了市场高度好评及认可。2020年混改后,碧水源积极响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及交易所关于做好ESG工作的重要指示,将原来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升级为ESG报告,成为上市公司中主动披露ESG报告的引领者之一。2022年底,碧水源ESG报告入选为中上协ESG优秀实践案例。同时,碧水源ESG评级也在逐步提升。公司在Wind的ESG评级由2020年的BB评级,于2023年4月上升为A,位列同行业前列水平。

03 科技、业务融合取得突破海水淡化进军海外市场

今年7月,国资委明确提出,国资央企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国资央企要充分发挥好上述重要作用,离不开自身科技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近年来的混改实践,碧水源在这两个重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实现了科技融合和业务融合。

在科技融合方面,混改以来,中交集团和中国城乡指导碧水源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碧水源科技型企业定位,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壮大战略科技力量,打造高端技术国家队,增强自身核心竞争优势。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及世界科技前沿,针对膜分离技术在污水资源化、海水淡化、饮用水安全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碧水源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实质提升了膜材料国产化替代水平。碧水源持续聚焦科研重点攻坚,打造建设创新平台,通过成立技术委员会,打造了高端技术国家队;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底,碧水源共申请专利992件,有效专利577件。公司重大科研成果因此屡获认可,获批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碧水源先后斩获中国专利奖、中国膜工业协会科技一等奖、中交集团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奖项;污水资源化技术、工业废水零排技术、新型显示电子材料等3项核心技术分别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水淡化技术获批中交集团特大研发项目。公司打造“专精特新”夯实影响力。碧水源及下属公司获批成为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为中交集团打造水务领域现代产业链链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江苏太仓市第二水厂深度处理工程,采用碧水源UF-DF双膜法工艺,是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饮用水安全保障示范工程。

在业务融合方面,混改以来,碧水源积极推进与中交集团和中国城乡在管理、市场、运营、设计、采购、财务等六个方面的协同,推进业务融合向纵深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在业务融合的进程中,碧水源进一步优化市场业务方向和业务布局。依托中交集团“一带一路”及央企平台优势,通过业务协同,碧水源海外业务发展迅速,先后中标多个海外项目,碧水源海外竞争实力明显提高、国际知名度显著提升。比如,碧水源和中交集团合作中标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海水淡化项目,实现了碧水源在反渗透膜海水淡化领域从国内领头到进军海外的跨越。

04 人才融合持续深化组织改革激发活力

当前,人才资源已成为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

混改以来,在中交集团和中国城乡指导下,碧水源积极推进“三能改革”和“组织变革”,不断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持续深化人才融合。

碧水源自2022年开始试点推行干部竞聘上岗,并启动了绩效体系改革,成功推行“组织考核+岗位考核”综合考核模式,通过内育外引、竞争择优的“鲶鱼效应”激活员工干事激情。为激发经营活力,碧水源强力推进业务单元建运中心分拆工作,并在下属久安公司进行了业务和人员重组,新设运营事业部,解决了建设运营混业管理的突出矛盾。碧水源通过组织改革合并同类项,市场一部与市场三部合并,市场二部与市场五部合并,取消市场四部番号设置,改革后,碧水源市场机构更为精简高效,内部无序竞争情况大幅减少,市场整体对外拧成一股绳,作战能力明显增强。

2019年以来,中交集团通过战略、治理、科技、业务、人才五个融合持续深化改革,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推动碧水源补齐治理短板,增进科研实力,补强国际业务弱项,巩固人才优势,同时,经营业绩向好,2022年碧水源实现归母净利润7.08亿元,同比增长21.36%,为中交集团进一步完善全产业链体系、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专业化运作,提升央企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