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新能科生物柴油销量增长超74% 贡献营收23.67亿元 再迎国内市场爆发机遇

查股网  2024-04-25 15:10  海新能科(300072)个股分析

4月24日晚间,海新能科(300072)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5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415.45万元,同比减亏幅度为89.5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0亿元,同比增长205.85%;截至2023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为35.82%,比上年末降低14.73个百分点。

2023年,公司生物能源板块生产持续向好,完成海南环宇收购,山东三聚产能进一步释放,原料预处理技术对生产负荷提升贡献显著,降本增效和产业协同持续推进,产量和加工成本均创历史最好成绩。2024年,公司迎来国内生物柴油试点正式落地的机遇,国内生物航煤和生物柴油市场蓄势待发,公司将持续开展国内生物柴油市场试点应用及推广工作。

持续处置低效资产,各项财务指标逐步向好

由于公司已在2023年二季度、四季度出售所持三聚绿能、美方焦化的股权,2024年一季度不再将其纳入合并范围,公司资产质量显著提升,2024年3月末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35.86%的行业较低水平。结合4月24日晚间同步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报告,公司利润端出现拐点,单季度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

2023年公司出售多家核心主业以外的全资、控股子公司股权,确认的投资收益达到8.64亿元,公司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经营压力,集中资源聚焦生物能源产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进入2024年,公司继续推进四川鑫达等低效资产处置。根据4月15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公开挂牌转让四川鑫达55%股权并已在北京产权交易所进行信息预披露,征集拟转让股权的潜在受让方。同时公司已聘请中介机构对四川鑫达股权进行审计、评估。

公司表示,2024年将立足北京海淀区位优势,将继续改善资产负债结构,通过优化资产、应收账款回收、提高资产利用率等方式提升净资产收益率。公司将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深挖企业发展潜力,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进一步聚焦主业,国内生物柴油试点打开多元市场

海新能科生物能源业务主要是二代生物柴油——烃基生物柴油(HVO)的生产和销售。公司是国内烃基生物柴油产能最大的上市公司,在反应器设计、催化剂和级配、原料预处理等关键领域拥有多项独有技术,通过自有和合作装置生产高凝HVO和低凝HVO,协同利用悬浮床、固定床、膨胀床多种工艺实现不同废弃油脂原料的分级利用,综合加工水平位居国内前列。

公司2023年进一步释放山东三聚的产能,并完成海南环宇的收购,公司生物能源加工能力较2022年进一步提升,优化后的催化剂表现稳定,山东三聚公用工程投用后长周期稳定运行,原料预处理投用后装置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在2023年成立生物能源事业部,全面统筹管理二代生物柴油业务采购、生产、销售业务。公司国内外采购体系进一步完善,分质分炼持续推进,国内原料占比持续提升,完成了多种后备废弃物原料工艺评价,有力支撑了产能提升。

由此,公司2023年实现烃基生物柴油销量大幅增长,全年销售量达到17.75万吨,同比增长74.09%,在价差收窄的形势下,仍带动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1.16%,达到23.67亿元。2023年烃基生物柴油业务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从2022年的16.98%提升至30.92%,并且该业务毛利率达到8.50%,提高6.88个百分点。

公司生物能源产业目前主要为外向型经营模式,生物柴油产品目前全部用于出口,公司持续完善生物柴油海外营销体系,开发欧盟以外市场,在多个市场推进单独产品认证。2023年公司在主要市场欧盟之外开拓了日韩、澳洲市场,加快完善产品结构,针对特定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

全球生物柴油(含二代生物柴油)需求量持续增长,有望在2030年突破6600万吨。欧洲议会于2023年9月通过的ReFuel EU法案要求从2025年1月1日起在欧盟机场的飞机燃油中添加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添加比例将逐步从2025年的2%增加到2050年的70%,生物航煤新赛道有望全面开启。

2022年国家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规划》和《“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先进生物燃料在市政交通等重点领域替代推广应用、建立生物质燃烧掺混标准、积极开展生物柴油推广试点,推动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转型。相关政策规划终于在2024年3月落地,国家能源局公示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项目,海能新科获批实施北京市海淀区及日照莒县生物柴油推广应用。随着试点项目形成生物柴油示范效应和规模效应,国内市场需求将逐步释放,为公司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展望未来,海新能科表示将继续聚焦生物能源主业,做强做优核心运营资产,推进资产优化盘整,剥离低效资产。公司将通过明确战略聚焦主业、优化资产提质增效、盘活闲置产能协同发展、精益管理改善经营的具体措施,切实提升经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