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股份单季最高预盈1.8亿倍增 布局人形机器人近五年研发费7.68亿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江楚雅
在新能源与机器人业务的双轮驱动下,双林股份(300100.SZ)业绩保持稳健增长。
3月31日,公司发布公告,预计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亿至1.8亿元,同比增长93.35%至132.0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2亿至1.5亿元,同比增长65.21%至106.51%。
这一显著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劲布局以及对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市场拓展。近年来,双林股份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2020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累计7.68亿元。
聚焦新能源
双林股份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部件研发、制造与销售的企业,于2010年8月成功登陆深交所。公司主要产品涵盖汽车内外饰及精密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部件、动力系统、轮毂轴承、滚珠丝杠等。
过去几年,受多种因素影响,双林股份的经营业绩出现波动。2024年,随着减值危机解除和新能源业务的快速增长,公司业绩迎来爆发。
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78亿元,同比增长13.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2亿元,同比增长508.43%。
2025年一季度,双林股份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双林股份预计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亿至1.8亿元,同比增长93.35%至132.0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2亿至1.5亿元,同比增长65.21%至106.51%。
双林股份表示,2024年,公司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产品营收规模同比大幅提升,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公司管理层高效落实董事会战略部署,持续深化境内外业务协同布局,通过资源整合与渠道拓展,进一步巩固行业竞争优势。同时,公司持续深化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内部管理效能,加强成本管控,整体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布局人形机器人打造新增长点
除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双林股份还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国产“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已完成样品研发,并处于客户验证阶段。该产品具备“高负载、高精度、长寿命”的核心优势,有望在大幅提升负载能力、转速及寿命的同时,降低量产成本,为国产机器人“关节”技术的自主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双林股份一直重视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公司通过收购无锡科之鑫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整合了“材料—设计—加工—检测”全产业链能力,其高精度磨削技术可大大提升产品一致性及良率,缩短研发周期。同时,公司还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近年来,公司的研发费用持续攀升,为公司的持续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0年—2024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22亿元、1.65亿元、1.85亿元、1.75亿元、1.21亿元,累计7.68亿元。
双林股份表示,公司在机器人相关领域的研发布局主要为用于人形机器人的滚柱丝杠及相关产品。公司会持续关注机器人相关的技术迭代及行业发展变化,按计划推进相关产品的研发进程,并计划将精密传动零部件技术及其制造能力扩展至更多行业,包括汽车、人形机器人、装备业、动力机械、航空和低空经济等领域,以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突破。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