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智飞生物总裁蒋凌峰:希望加大政策支持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转自:证券日报网
本报两会报道组 冯雨瑶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飞生物”)副董事长兼总裁蒋凌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立足行业发展,并结合前期调研情况,今年他主要关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非免疫规划疫苗回款,促进疫苗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问题,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要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以城市为载体布局建设生物经济先导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经济创新极和生物产业创新高地,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生物医药领域承担的重要使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产业体系发展完备、企业培育优势突出、研发实力强劲等诸多优势,但与此同时,也面临产业层级有待提升、产学研用衔接协同不足等难题。
对此,蒋凌峰对记者表示,尽管成渝地区在生物医药产业协同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两地的产业分布较为分散,产业能级仍不够高,产业链条较短,创新研发未形成强大合力。“因此,成渝地区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积极打造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合作示范带,加快形成优势互补、经验互鉴、发展互促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此外,在蒋凌峰看来,成渝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能力较强,但与企业的合作还不够紧密,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仍有待提高,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良性协同创新格局尚未形成。
结合前期调研,蒋凌峰还发现,成渝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与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相比,仍面临申报、审批、监管、流通环节的一些阻碍,致使其产业发展在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创新能力等方面处于相对落后位置。
基于上述问题,蒋凌峰表示,仍需着重提升以下几方面:一是优化审评审批体系,提高区域审评审批效率;二是提升药品批签发能力,加速创新药上市使用;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聚集人才、激活创新。同时,他认为,也要在人才培育和引进、创新资源分配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以此促进成渝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协调高质量发展,加速锻造我国生物医药领域新质生产力,提升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不仅仅是关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进一步推动非免疫规划疫苗回款,促进疫苗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他希望,通过专项债务化解历史欠款,并优化疾控支付体系,构建“专款直付”新机制,能切实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推动疫苗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民众健康需求。
(编辑 张明富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