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锦富技术,10亿落子上海!
近日,上市公司锦富技术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金锦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锦富新材料”)拟与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投资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投资协议书》,投资建设“JF新材料一期东部生产基地”项目,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10.137亿元。
公司初步计划在该项目生产区域内投建无氟胶、电子粘结剂、热管理冷却液等新材料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本次拟签订项目投资协议系基于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产能布局,加快推进公司向新材料领域战略转型步伐。
01
市值近68亿,上市公司加快转型
公开资料显示,锦富技术是一家国资控股的上市企业,1998年成立于苏州,2010年10月在创业板上市。
上市初期,公司主业聚焦光电显示薄膜器件,涵盖光学膜片、胶粘类制品、绝缘类制品三类产品,主要供应给瑞仪光电、璨宇光学等LCD背光模组厂商。
上市首年,公司业绩表现亮眼,营收达7.68亿元,净利润超8000万元。不过,随着京东方、华星等企业掀起LCD国产化浪潮,上游产业链配套企业增多。
而锦富技术所处的细分赛道由于进入壁垒较低,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应对竞争,公司管理层调整战略,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延伸产业链:2014年收购奥英光电,将传统业务从光电显示器件拓展至液晶显示模组制造;同年收购迈致科技,切入检测治具制造领域。
2019年,锦富技术迎来重要转折。公司原实际控制人富国平、杨小蔚夫妇将19.64%的股权转让给泰兴市智成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江苏省泰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为新实际控制人。
国资入主后,公司从“光电材料模切、背光模组、智能检测”主业,向“新材料”业务转型。
从业务布局来看,光电显示薄膜及电子功能器件模切业务是公司的起家业务,也是营收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公司积极推动主营业务转型,确立了面向消费电子和新能源两大行业,在热管理材料、高端粘结材料和电化学材料三大应用材料领域发展的战略。
目前,锦富技术在研发和制造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布局。公司在苏州、深圳、美国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汇聚了一批优秀的研发人才。同时,在江苏、上海、广东、山东、福建等地建立了制造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产制造体系。截至发稿前,公司市值近68亿。
02
10亿项目,落地上海碳谷绿湾
此次重金投资的主角,是锦富技术全资子公司金锦富新材料,经营范围包含新材料技术研发。2017年,公司成立于苏州工业园区,今年3月迁入上海闵行,便迅速敲定在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的布局。
据披露,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是原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此次项目地块规划为二类工业用地,现状为空地,占地面积约70亩,将建设无氟胶、电子粘结剂、热管理冷却液等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根据协议,金锦富新材料需遵守产值、税收约定,且股权变更(除战略融资等特殊情况)、厂房流转等均需征得园区方同意。
金锦富新材料选择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并非偶然。作为省级开发区,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总面积12.6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3+X”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以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其中,新材料产业聚焦前沿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
园区内创新平台云集,汇聚了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华大学、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研究院、上海石化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等众多科研机构和创新载体。
这些平台重点打造纤维产业先行发展区和纤维材料核心承载区,致力于加快发展高性能纤维、纤维复合材料及相关基体材料,以及高性能纤维下游应用领域,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冷却液是金锦富新材料重点布局的热管理材料之一。针对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对电池安全及低电导率冷却液的需求,公司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相关专家深度合作,研制出低电导率冷却剂超级浓缩液,并开发了超级浓缩液+乙二醇+水溶液的产业化工艺。
此次投资项目是锦富科技从“消费电子制造”向“功能新材料”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其将依托园区新材料产业优势,加快业务重心从传统代工向拥有更高附加值的材料端转移。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上海基地的建成将与锦富技术现有的制造网络形成有效互补。特别是在服务长三角新能源产业链方面,上海基地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能够更快速、高效地响应客户需求,提升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03
液冷需求井喷,市场规模达233.73亿美元
当前在新材料布局中,“热管理冷却液”的投产尤为值得关注。
近年来,随着AI服务器、高算力芯片、储能电池等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冷却液,其导热性、电绝缘性、兼容性等性能指标成为决定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市场对高性能冷却液的需求愈发迫切。
据CredenceResearch报告显示,全球液冷市场增长潜力强劲。从2024年约40.19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起步,预计到2032年将飙升至约233.73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24.61%。国内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4.976亿美元,到2032年跃升至约33.50亿美元。
然而,目前液冷冷却液市场格局却呈现出海外品牌主导的局面,3M、苏威、旭硝子等海外供应商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
与传统的机动车冷却液相比,锦富技术研发的冷却液具有显著优势,其电导率小于100μS/cm。这一特性能够有效抑制散热器中助焊剂的溶解,确保冷却液在使用过程中电导率的稳定性,从而大大提高新能源车使用的安全性。
目前,该产品已送样至权威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同时在国内某新能源头部车企开展路试验证,市场反馈值得期待。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拓展,锦富技术有望在热管理冷却液领域打破海外品牌的垄断格局,实现国产替代。
在国家大力支持材料产业升级的政策背景下,金锦富新材料此次高达10亿级的投资意义重大。这一投资举措不仅将显著提升公司的产能规模,更有望推动其热管理产品在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数据中心等多个热管理下游应用场景中的渗透率。
未来,其在热管理市场的表现将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