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南丰镇:党建引领“五治融合”,激发基层治理新动力
近年来,张家港南丰镇新德村不断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建引领,以实际行动深入推进“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五治融合工作模式,打基础、抓落实、创特色,有力地维护了乡村的社会稳定,一幅欣欣向荣、安居乐业、共同富裕的美丽新德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筑牢红色战斗堡垒,打造一支乡村振兴的“工作铁军”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新德村一直以来积极探索“党建+治理”模式,今年将海棠先锋队伍与微网格联络员队伍相融合,按照1:3的比例,配备了9名海棠先锋(微网格员联络员),在原有“村民小组长、村民骨干”等群体的基础上,以“科学配置、择优选聘、规范管理、注重实效”为原则,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治理能力强、为民服务优的基层服务队伍。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推动党群自治工作模式,坚持集体议事民主决策制度,保证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和其他敏感问题都由集体讨论决定,保障村民利益。
新德村坚持打造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一种好作风的“三好”党支部,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战斗堡垒和乡村振兴的“工作铁军”,持续提升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畅通渠道汇集民意,打通护航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在先锋驿站内,新德村党员、网格员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今天我们来聊聊看大家最近对村里有没有什么想提出的意见?大家敞开了提。”每周通过“清风茶座”,由海棠先锋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收集,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解决矛盾隐患,让群众的事情自己说、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办,村里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的路灯亮了、环境越来越整洁了,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惬意。垃圾分类作为新时代新时尚,
是新德村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内外兼修”让新德村实现垃圾分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走出一条垃圾分类“新路子”。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一脸自豪,“我们提的很多改进小意见,村里都快速落实了。”
新德村老人较多,针对老人们的集中需求,设立“家门口”服务站。村委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月18号开展便民优服务活动,为老人免费提供血糖血压测量服务,志愿者义务为老人理发。“真好!现在可以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贴心的生活集健康服务了!每个月都在等18号这个大日子!”现在,新德村全村上下尊老、敬老、助老、养老蔚然成风,真正将群众服务帮到“点子上”,将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里”。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擦亮一张化解矛盾的“亮丽名片”
“巡村”如今成了新德村领导小组的一项常规工作,村民们经常在村里看到陆军带着3-5人小队走进村民家中。新德村成立了由村干部、网格员、海棠先锋、退役军人等调解队伍,组织协调全村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定期进行信访隐患排查整治行动。
“群众矛盾看似虽小,但是会影响邻里和睦,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大事小事找书记,陆军已经成为村民心中可靠的“调解员”。
同时,新德村在村级治理中充分发挥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志愿者的作用,成立了以退休老干部唐洪清为队长,陈建忠为副队长的新德村义务调解队。每个村民小组都设有一个义务调解小队,每小队三名队员,截至目前,共配备调解队员81名。“我们调解队会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召开调解例会,对矛盾纠纷进行会诊,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化解。”唐洪清带领着义务调解队助力着新德村法治建设工作和谐、稳定。

新德村还组织了“法律明白人”法治科普队伍,积极推进“警网融合”和“雪亮工程”建设,在辖区共设治安监控探头143个,覆盖率达100%;网格员常态化加强巡逻,积极对村中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排查,让一份份“民生问题”变成一幅幅幸福图景。
未来,新德村将坚持党建引领,继续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边实践边完善,以实际行动拓宽思维格局、转变发展理念,努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玉琴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