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心”,迸发澎湃新动力

查股网  2024-01-03 05:14  新动力(300152)个股分析

  记者 褚思雨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2023年,济宁持续聚焦培育创新动能,把改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和各方面,同时更加注重不同领域间改革创新的协同推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凝聚和释放改革创新的最大合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这一年,“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产才融合”等词在央媒关于济宁的报道中频繁出现,让大家了解到济宁的创新之“心”与创新之“新”。

  小鲁锂电电池研发部门。

致力创新不停步

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充满活力的科技未来!济宁,凭借着对创新的不懈追求和执着探索,催动着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书写出一个又一个创新突破的故事。

  目前济宁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突破1300家,连续两年实现大幅增长。创新开展“干部助企攀登”,全力助推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登”,753家“攀登”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紧密产学研合作关系。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603家……2023年4月13日,人民日报以《山东济宁创新主体持续壮大 高新技术企业超1300家》为题,报道了济宁重视创新驱动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效。

  科技创新,能为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基础的驱动力!而作为济宁市谋求创新驱动与创新突破示范、先行的窗口,关于济宁高新区的报道亦可窥一斑。

  2023年,济宁高新区聚焦“1477”发展思路布局,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争当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典范。前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济宁高新区位列第65名,实现5年前进42个位次……3月12日,经济日报《济宁高新区:笃行实干 向“更高更新”攀登》一文,对济宁高新区持续加快产业发展升级、坚持创新驱动提质、推进城市品质提升进行了全面细致地报道。

  创新驱动的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只有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才能产生一流的创新成果,才能拥有创新的主导权。济宁深谙此道。

  在2023年4月9日举行的山东省济宁市人才科技创新发展大会上,宋微波和其他4位院士被授予“济宁科技创新杰出贡献专家”称号。会上,济宁市还聘请11位院士担任济宁“人才大使”,营造尊才爱才的良好氛围。“他们都是顶尖专家,科研能力强、理论造诣深、学术水平高、境界格局大。真诚希望各位院士专家为济宁发展助画方略、指路开方,在产学研合作、技术指导、项目引荐等方面提供更多帮助,带动更多人才团队、创新资源和创新项目集聚济宁,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硬核支撑。”……4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山东济宁:11位院士助力打造创新热土创业乐园》,从此报道可以看出济宁释放尊重创新、礼遇人才的最大诚意。

  济宁市聚焦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在稳定经济基本盘上展现新作为,持续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让好的项目享受好的资源。“我们的订单同比增长了10%,目前已经排到5月份……”2023年3月30日,《经济日报》综合报道了济宁时刻紧盯本地企业诉求需求,调配资源为一些科创性、具备长远发展潜力的企业提供支持,全力激发企业动能。

  近年来济宁市聚力产业转型和升级,积极打造“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力支持企业新上项目、技术改造和创新发展。2023年4月10日、11日,新华社客户端连续两天报道了济宁市人才科技创新发展大会,全市上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市战略,全力打造人才科技创新发展高地,让创新创造活力在济宁大地充分迸发。

  通过以上报道,也可以看出济宁市坚持走创新驱动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

创新赋能宏图展

  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加持之下,创新驱动越来越深入人心。济宁市对此有着清醒认知,并坚持走好激活“内脑”、借力“外脑”之路。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是济宁强化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在位于山东济宁市任城区的科能新型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随着驱动辊的转动,一缕缕乌黑油亮的碳纤维交错缠绕。“我手中拿的像头发一样的东西是煤系沥青基碳纤维,是从煤焦油中提取的,填补了国内环保和高端保温材料以及活化材料方面的空白,广泛用于光伏、热管理等行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该公司董事长闫桂林说……2023年3月22日,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以《山东任城:加速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为题,报道了任城区充分发挥“山东省级技术转移先进区”示范作用,建立健全技术交易服务体系,鼓励引导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在任城区转移转化。

  截至目前,济宁高新区共建有博士后平台16家,其中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8家,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2023年5月29日,新华网以《山东济宁高新区:引才聚智 增强创新发展动能》为题,报道了济宁高新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将博士后工作作为引育高层次青年人才的重要渠道。

  衡兴新材料与山东大学合作共建“山大-衡兴绿色合成技术联合实验室”,鲁特电工与大连理工大学共建新能源储电技术创新中心,恒昌新材料与北工大联合建设“北工大-恒昌绿色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已开展运营……今年以来,山东省金乡县先后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北京工业大学、山东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18次,签订技术合作项目8项,一系列高能级载体、高科技项目、高水平成果在金乡落地转化。2023年11月10日,人民网《山东金乡:打造产业发展最强大脑》,报道了金乡县设立大院大所招引工作组,制定招引方案、工作台账,统筹谋划大院大所招引和产学研合作。

  一条条面向未来的新赛道,一个个汇聚创新资源、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平台,在济宁不断涌现,增强了创新能力,并催生出最前沿且很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我们采取了一企一策的支持政策,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进行包保,选派优秀的助企干部进行脱产服务,争取技改资金过千万元,用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支持企业攀登进阶。”兖州制造强区指挥部橡胶化工专班主任孔德利说,兖州区持续强化政策激励引导,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7月10日,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山东兖州:让企业创新动能更澎湃》,报道了兖州区采取一企一策支持政策,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进行包保,选派优秀的助企干部进行脱产服务,争取技改资金过千万元,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支持企业攀登进阶。

  在创新驱动的赛道上,高能级的“原创力”至关重要!当下的济宁,在系列惠企政策的加持下,许多企业苦练内功,让一项项技术从“跟跑”到“领跑”,持续推进重大原创科技成果的产出。逐渐由济宁制造到济宁“智”造转变。

  在山东邹城市宏河百利凫山矿生产运输作业现场,只见一辆辆新能源运输卡车有序驶入驶出,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卡车全都是自动驾驶,不见一名驾驶员。“能够在矿山生产领域实现无人驾驶作业,主要得益于5G+无人驾驶技术加持。”在该矿云控中心,相关技术人员说,这是全国规模最大、山东首个全矿纯电无人驾驶示范项目。2023年7月19日,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刊登消息《山东邹城:高质量发展提速 产业新高地崛起》,报道了邹城聚焦煤炭、电力等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让传统产业靠创新驱动搭上了新动能。

  “成立以来,水泊焊割持续推进技术创新。针对半挂车大梁手工焊接质量和效果不稳定的情况,公司利用电机和仿形技术,实现焊枪对焊缝的准确识别……”2023年4月14日,《经济日报》刊发济宁市单条报道,点赞济宁山东水泊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发挥智能工厂、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深度应用自主研发优势,实现从装备设计、项目管控、车间建造到厂区管理的智能化全流程覆盖。

  不仅要素跟着项目走,济宁市还聚焦培育创新动能,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构建新优势。优化创新生态,完善“1+N”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激活企业创新动力

  “金乡县在助企创新上把脉支招,精准摸排企业的各类科技需求,引导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建立健全企业动态信息库,精确掌握全县企业科技创新情况……”2023年3月28日,经济日报客户端以金乡县为例,报道了金乡县逐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为企业打通创新“活水”。

  今天的科技创新,已不仅是关键技术的比拼,更是创新体系的较量。济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的土壤孵化创新的因子,用创新的制度激发创新的活力,迸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