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科技新动力 迈上发展新台阶
转自:人民政协报
本报讯(记者 王有强 通讯员 刘小申)1月27日,在河南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中,“产业发展”成为高频词,15名委员作口头发言,多名委员从不同角度为全省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产业发展新布局。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近年来,河南省聚焦“补芯、引屏、固网、强端、育器”,全力打造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集群,2022年产值达到1.16万亿元,在先进计算、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已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对标国内外一流水平,我省在科技创新、企业培育、生态打造等方面还有不足。”王黎生委员代表民革河南省委会进一步建议,聚焦优势制造环节,做强特色产业集群;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聚焦企业培育壮大,优化协同发展机制;聚焦一流产业生态,提升精准服务能级。
氢能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南省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体系,氢能装备及燃料电池关键部件产业具备一定基础。“工业副产氢年产量超过60亿标准立方米,可满足100万辆燃料电池家用车一年正常运行所需,为我省实现能源产业换道领跑提供了契机。”为推动氢能产业技术突破能级提升,苗树群委员代表民盟河南省委会建议,坚持省级统筹,以“双碳”目标为引领规划布局氢能产业;坚持创新驱动,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完善培育机制,“分层次、多类型”引育人才;强化政策扶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花生是我国重要油料作物,花生油产量占国产植物油的26%,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中地位日益突出。河南是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省,2022年种植面积达1930万亩,产量615万吨,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但从目前来看,我省花生产量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郑直委员代表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会给出顶层谋划花生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创新赋能提升花生产业科技含量、龙头带动做大做强花生产业等具体建议。
2022年,河南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9万亿元,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突破1.59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数字产业化规模突破3400亿元,名义增长18.8%,创五年新高。“但目前我省数字产业仍存在规模效应不足、转型推进较慢、协调赋能制造业水平不高等问题。”为此,赵学庆委员代表民进河南省委会建议,把握重点优势领域,促进数字产业化创新发展;深度挖掘应用场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打造协同发展良好生态。
以碳化硅为材料的第三代半导体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卫星通信等领域,是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高科技产业竞争的关键领域之一,正处于产业化的关键窗口期。“我省拥有一批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具有后发优势。但对比先进地区,我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投入多风险大、产业链条延伸不够、要素支撑保障不足等。”为此,黄庚倜委员建议,坚定发展信心,注重协同发力;优化产业布局,形成集聚效应;强化政策支持,完善要素供给,抢抓机遇做大做强全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
此外,委员们还从以双轮驱动型金融助推重点产业链提升、强力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助推全省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