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网格化激发乡村治理新动力
转自:农民日报
乡村治理中村干部人手不足、事务繁重怎么办?如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怎样激发群众参与村内事务的积极性?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采取了创新举措。通过推行“一网双联多元”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伊川县成功解决了这些难题,开辟了一条充满活力且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构建“一网双联多元”乡村治理新体系
伊川县针对乡村治理的核心问题——“谁来参与、为何参与、怎么参与”,在深入基层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多方参与”的治理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实施了“一网双联多元”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这一体系中,“一网”指的是农村党建网,作为治理的网络基础;“双联”则是指干部与党员直接联系农户,实现精准服务;“多元”则涵盖了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五老”矛盾调解会、乡贤参事会、自治组织、自乐组织、志愿组织等,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共同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为了确保这一治理模式的有效实施,伊川县还制定了《伊川县一网双联多元工作手册》,明确了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这不仅使得乡村治理工作更加清晰明确、流程规范有序,而且确保了责任的落实。这种模式的推行,不仅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更让村民们深切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
在鸦岭镇的亓岭村,村党支部书记李振奇分享了村庄治理的转变。曾经,村庄的工作主要依赖于有限的村干部,面临着人手不足和任务繁重的挑战。如今,得益于“一网双联多元”的基层治理体系,村庄被划分为9个党建网格。这一体系依据村民的居住分布和联络习惯,精心绘制了“民情地图”,并构建了“村干部-党员-党员联系户”的网格化组织架构。在这一架构下,村干部担任网格长,党员则作为网格员,每位网格员负责联系大约15户村民,确保了每户村民都能得到党员的直接联系和关怀。
这一模式极大激发了网格员参与村务的积极性。村内的网格长通过广播和微信群等现代通讯手段,迅速传达信息,网格员则积极响应,确保党的政策宣传、数据统计、防溺水教育、防电信诈骗宣传、平安建设以及医疗保险缴纳等各项工作都能迅速而细致地落实。这种高效的工作方式,让亓岭村真正实现了“和谐亓岭是我家,村里不比城里差”的愿景,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江左镇党委委员兼温寨村党支部书记温跃民表示:“自从实施‘一网双联多元’乡村治理体系以来,网格员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也显著提升。现在,许多日常事务都能在网格内得到有效解决,这不仅增强了党支部的威信,也凝聚了人心。这样的变化让村‘两委’的干部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乡村产业的发展和乡村建设的重大项目中。这一治理体系不仅拓展了基层民主的空间,巩固了村民自治的基础,更紧密地连接了党与群众的心。”
网格员成为基层治理的桥梁与纽带
“有了网格人员上门帮助养老保险认证,在外务工的孩子们再也不用担心了,得给咱村里网格人员点个赞。”鸣皋镇杨海山村村民杨恒森高兴地说。杨恒森是村里的老人,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每季度的养老保险认证成了他的烦心事。网格长杨无星的上门服务,帮助他解决了这一难题。这样的服务不仅跨越了“数字鸿沟”,由被动受理变成了主动服务,还让老人家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深入千家万户,方能洞悉民情;洞悉民情,方能解民之忧。网格员的职责,便是行走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永不停歇。”杨海山村党支部书记杨红杰说,2023年村内的网格员共为村民提供了养老保险认证和医疗保险代缴等便民服务达853人次,以细致入微的服务,切实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和日常所需。
白沙镇范村有25个村民小组、1764户、户籍人口7000多人、长期居住在村4500多人。范村则采取了“网格长+副网格长+网格员”的模式,将自然区域划分为7个网格,由原小组长担任副网格长,选举党员及热心人士担任网格员,形成了服务群众的“连心桥”。范村党总支书记曹玉森表示,有了网格员,村子的发展更加迅速,政策落实更加高效。
伊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纪朋表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又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全县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起党建“聚力”、人员“聚合”、自治组织“聚能”的“一网双联多元”网格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要素向网格集中、服务在网格集合、问题在网格集办,从而形成高效能的基层治理格局,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伊川县这一以党建为核心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正悄然重塑着乡村的面貌,引领着乡村治理向更加高效、民主和参与性的方向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