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粤商|华南理工大学吴志才:民企助力“百千万工程”,激活城乡发展新动力

查股网  2025-01-07 13:18  新动力(300152)个股分析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佳楠 实习生王盼 广州报道

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亟待破解的显著短板。日前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以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民营经济一直以来都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广东全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904.88万户,占全国1/10,同比增长5.43%。其中,广东全省登记在册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37.87万户,同比增长5.34%,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48%。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广东应如何发挥民营企业自身的优势作用,助力“百千万工程”,以实现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首批专家委员吴志才教授向南方财经《新粤商》表示,在推动“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作为一股重要力量,应充分发挥自身数量规模大、经营灵活性、创新能力强、创造就业多的优势,充分参与到县域经济建设和产业项目投资开发中。民企既要肩负起做大做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使命,也要展现出促进共同富裕、带动当地就业、培养人才的社会担当,从而助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首批专家委员吴志才。受访者供图)(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首批专家委员吴志才。受访者供图)

民企要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粤商》:民营企业在参与建设“百千万工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可以发挥自身的何种特性和优势?

吴志才:民营企业是推动“百千万工程”的一股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在参与建设“百千万工程”中,要充分发挥好民营企业数量规模大、经营灵活性、创新能力强、创造就业多的优势,与各县镇村资源相匹配,建立健全县域产业链,将有力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新粤商》:民营企业如何助力“百千万工程”,推动当地自我造血能力提升?在这过程中,如何扛起民企担当?

吴志才:民营企业要充分参与到县域经济建设和产业项目投资开发中,产业转移、农业现代化、海洋牧场、新型城镇化、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再造、数字乡村等都是民营企业参与的主要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做好以下两点,一是企业使命,自身要做大做强,加强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持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走出去”;二是社会担当,要促进共同富裕,带动当地就业、培养人才、适当参与公益等,从而与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新粤商》:民营企业在助力“百千万工程”时,应当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二者的双向奔赴?

吴志才: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在依法纳税的同时让更多的人赚钱,让产业链条上的各主体都能合理分享收益,这也是民营企业最大的社会效益。

多措并举推动农文旅融合

《新粤商》:在推动农文旅融合方面,广东民营企业应如何发挥作用?

吴志才:在推动农文旅融合方面,广东民营企业可从以下三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创新项目投资与经营,结合市场需求与整合乡村资源资产,以项目为抓手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创新性、带动性的业态产品,通过引入现代服务管理理念来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如智慧旅游、标准化等;二是推进品牌打造与引流,采取精准营销、数字营销、活动营销等方式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农文旅品牌,可利用品牌优势进行连锁经营或合作经营,也可带动周边乡村农文旅发展,如乡村酒店(民宿)、农家乐、土特产店等;三是带动农民增收与就业,通过租赁、入股、就业以及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当地村民、村集体合作等。

《新粤商》: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广东民营企业如何促进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吴志才:广东民营企业通过以下四个方式来促进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产业协调与转移,“百千万工程”加速推动了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各市协作建设产业转移合作园,在江门、惠州、清远等地开展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等,随着产业转移和项目的投资将带动各项资源要素向广大的县镇村流动;二是人才培养与输送,产业项目投产、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县城业态增加等给县域产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会吸引人才向县域流动,同时,企业也会加大力度培训本地居民职业能力,培养本地人才;三是基础设施共建与共享,“百千万工程”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仅开拓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动更多产业发展,将促进资金、技术、科技等要素流动;四是文化交流与融合,农文旅融合发展让乡村文化凸显自身价值,与此同时电音节、都市舞台灯光技术、灯光秀等城市现代元素融入农文旅项目中创造出新业态、新场景,这不仅丰富了城乡文化内涵,也吸引更多人关注城乡文化,进一步推动城乡文化的交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