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经营理念 | 【评论第二篇】新质赋能,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新优势


编者按: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重要战略机遇,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北部湾港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与自治区号召,深刻领悟新质生产力内涵,将其融入企业发展战略。
第二期评论聚焦“新质赋能,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新优势”,深入剖析北部湾港集团在“新质赋能”理念下,强化企业主导、主要载体场景、科技供给与成果转化、管理模式变革与效率提升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着力点、主要支撑体系和新的成长空间,实现创新驱动型增长,为做强做优做大企业注入强大动力与活力。

新质赋能,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陈刚书记要求,要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加快构建体现广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国有企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和骨干力量,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推动各类创新要素集聚、配置和增值,朝着发展质量更高、结构更优、效益更好的方向迈进,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人工智能+”的时代大潮中走在前、树标杆。
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技术革命性突破、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坚持新质赋能,通过创新驱动,向新质生产力要发展新动能,通过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突破新技术、发展新产业,推动生产力整体跃升,构建竞争新优势,抢占发展主动权。
新质赋能,就是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激发创新活力。持续加大R&D投入,推动散杂货码头智能化生产运营管控、高纯有色金属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高标准建设创新平台,大力推动铟锡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迭代升级,积极共建广西现代运河实验室,高水平建设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打造行业领先原创技术策源地。
新质赋能,就是要落实“人工智能+”行动,赋能企业经营提效、管理提升。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在港口、物流、工业、船闸调度、办公等场景的落地应用。推进港口物流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高海铁多式联运能力和自动化水平。加快建设西江—运河—北部湾港一体化调度管控和服务信息平台,构建高效衔接的平陆运河江海联运体系。在采选矿、冶炼、加工等场景中引入有色领域大模型,打造产供销联动数字化场景。构建船闸数据高质量语料库,利用人工智能视觉分析等新技术,打造智能联动示范船闸。
新质赋能,就是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应用。持续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不锈钢、有色金属、水泥、油脂产业焕新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航运大数据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等集成应用平台,优化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布局,深入研究制氢、碳交易等新兴业务。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围绕北斗导航应用、人工智能+等领域,推进海洋新材料研发,打造更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实施集团产业“智改数转”,加快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打造智慧零碳码头、智能安全矿山、智慧绿色船闸、智能电厂等。
新质赋能,就是要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健全有利于原始创新的制度安排和管理体系,创造更加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有利于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良好环境。优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各环节,加大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培养力度,大力培育工匠型技能人才。
向“新”而行,以“质”逐远。在全力以赴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企业集团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为做强做优做大企业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转自:北部湾港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