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内需新动力与外贸新格局|国泰海通策略主题风向标4月第2期

查股网  2025-04-16 11:48  新动力(300152)个股分析

作者:/苏徽

核心观:主题交易热度显著提升,内外需方向交替走强。关注“两重两新”等内需政策加力和外贸格局的新变化。推荐:内需消费/周边经济/自主可控/并购重组。

摘要

主题温度计:主题交易热度显著提升,内外需方向交替走强。4月7日-4月11日热点主题日均成交额平均6.59亿元,日均换手率4.18%,均大幅提升。关税事件扰动下本期主题走势先抑后扬,随着关税冲击烈度的变化交易结构上内外需方向轮动,社服零售、农业等内需方向率先走强而外贸方向回调,随后关税扰动烈度回落且部分领域商品豁免预期提升,消费电子等外贸方向反弹。热点主题资金整体显著净流入核心资产方向,小市值类主题资金净流出。主题交易的核心叙事逻辑从交易关税冲击切换到交易提振内需政策和关税冲击的烈度下降,情绪扰动逐步减弱投资逻辑有望回归内需与科技主线,关注“两重两新”等内需政策加力和外贸格局的新变化。

主题一:内需消费。内需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各地以旧换新补贴加力实施,离境退税政策进一步优化。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全国推广;上海进一步加力支持汽车置换更新,补贴范围扩大至外牌旧车;河南发文支持家装厨卫“焕新”,每套房最高补贴2万元。2025年我国将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其中5000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推荐:1、受益“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和关税豁免预期的消费电子;2、受益各地补贴举措持续加码的家电、汽车和家装。

主题二:周边经济。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举行,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和音发表《谱写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新篇章》;习近平主席将应邀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一带一路成为我国外贸增长主要力量,2024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达22.07万亿元,同比增长6.4%,占我国进出口总值比重首次超过50%。2023年中欧班列双向开行超1.7万列,相较2015年增长20倍。推荐:受益加强周边国家经济合作的能源港口工程与装备,能源输送,跨境电商和数字基建。

主题三:自主可控。《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指出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产业资金支持方面,半导体大基金三期和成立在即的国家级万亿创投基金,有望引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推荐:1、受益先进半导体制造投资加码的国产光刻、刻蚀产业链;2、受益国产化水平提升的量检测、半导体先进材料供应链。

主题四:并购重组。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金融监管总局提出开展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提升并购贷款交易额占比和期限。发改委主任郑栅洁指出完善并购重组、份额转让等政策,鼓励发展并购基金,畅通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并购重组有望推动资本市场引导资源向“新”发展。推荐:1、汽车、军工、半导体和信息技术、医药生物等战略新兴产业的优质资产重组;2、新老能源、矿产、主干管网和物流港口等能源资源和公共服务领域资产整合。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需求和关键技术商业化进程低于预期。

目录

01

主题温度计:主题交易热度显著提升,内外需方向交替走强

02

本期重点推荐主题:内需消费/周边经济/自主可控/并购重组

1、内需消费:各地以旧换新补贴加码,离境退税政策优化,看好受益关税豁免预期和补贴催化的消费电子和汽车家电家装

投资建议:内需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已成为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政府工作任务。2025年我国将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其中5000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上海进一步加力支持汽车置换更新,补贴范围扩大至外牌旧车;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全国推广。

方向一:受益“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和关税豁免预期的消费电子;

方向二:受益各地补贴举措持续加码的家电、汽车和家装。

2、周边经济:中央周边工作会议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成为我国外贸增长压舱石

投资建议:中央定调周边工作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2025年4月8日至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一带一路成为我国外贸增长主要力量。2024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22.07万亿元,同比增长6.4%,占我国进出口总值比重首次超过50%。2023年中欧班列双向开行超1.7万列,相较2015年增长20倍。推荐:能源港口工程与装备,能源输送,跨境电商和数字基建。

3、自主可控: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看好先进半导体等关键产业链国产化

投资建议:《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指出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科技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方面,半导体大基金三期和成立在即的国家级万亿创投基金,有望引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看好先进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国产化。

方向一:受益先进半导体制造投资加码的国产光刻、刻蚀产业链;

方向二:受益国产化水平提升的量检测、半导体先进材料供应链。

4、并购重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优化,聚焦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市场化重构,看好科技链主企业和受益行业格局优化的传统行业龙头。

投资建议: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指出,完善并购重组、份额转让等政策,鼓励发展并购基金等,畅通创业投资退出渠道,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实现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市场化重构。金融监管总局提出开展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的试点。

方向一:战略新兴产业的优质国有资产重组。看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半导体和信息技术、航天军工、高端装备、医药生物等战略新兴产业的优质资产重组。

方向二:能源资源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增强国家资源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国资国企的核心竞争力。看好汽车、新老能源、矿产、主干管网和物流港口等领域国有资产整合。

主题一:内需消费---各地以旧换新补贴加码,离境退税政策优化,看好受益关税豁免预期和补贴催化的消费电子和汽车家电家装

事件:

1、2025年4月12日,上海进一步加力支持汽车置换更新,补贴范围扩大至外牌旧车。“上海商务”官微发布消息称,自2025年1月1日(含当日)至2025年12月31日,个人消费者购买10万元以上(含)(以《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上载明的金额为准)的新能源小客车新车,且在规定期限内转让(不含变更)本人名下在外省市登记的小客车,给予一次性1.5万元定额补贴。自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个人消费者购买10万元以上(含)(以《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上载明的金额为准)国六b排放标准的燃油小客车新车,且在规定期限内转让本人名下在外省市登记的符合条件的燃油小客车,给予一次性1.3万元定额补贴。(财联社)

2、2025年4月12日,河南省发文支持家装厨卫“焕新”,每套房最高补贴2万元。河南省商务厅等7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家装厨卫“焕新”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智能马桶、智能门锁、智能晾衣架、智能沙发(含电动按摩椅)等家居产品,按最终销售价格(剔除所有折扣和优惠后的价格)的15%给予补贴,单件补贴不超过1500元。加大对个人消费者在开展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过程中购置所用物品和材料的补贴力度,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地市探索以装修合同为依据实施补贴,每套房补贴最高不超过2万元。(财联社)

3、2025年4月8日,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全国推广。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推广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的公告》,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的主要内容、办理流程和施行时间作出明确规定,将该项服务措施从多地试点推广至全国。(国家税务总局)

2024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见效。“硬投资”方面,严格做好项目筛选,2024年安排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1465个重大项目建设,项目基本全部开工、全年完成投资超过1.2万亿元。“软建设”方面,坚持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相结合,扎实推进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入效率。2024年,“两新”政策带动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5.7%,高于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12.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3%、3.6%,带动大宗耐用消费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过60%,一级能效家电销售额占比超过90%。

主题二:周边经济---中央周边工作会议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成为我国外贸增长压舱石

事件:

1、2025年4月8日-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系统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周边工作的成就和经验,科学分析形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李强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扎实实抓好周边工作各项任务落实。(新华网)

2、2025年4月12日,人民日报和音发表《谱写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新篇章》。中国将以元首外交为引领,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同周边国家深化全方位合作、加强各领域交流、共同维护和平稳定,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

习近平主席即将应邀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是习近平主席2025年首次出访,也是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召开后首访周边国家,对推动中国同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以及中国东盟关系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将谱写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人民日报国际)

中央定调周边工作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2025年4月8日至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当前中国已同周边17国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共识,同周边25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成为18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成为我国外贸增长主要力量。2024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22.07万亿元,同比增长6.4%,占我国进出口总值比重首次超过50%。2023年中欧班列双向开行超1.7万列,相较2015年增长20倍。看好:能源港口工程与装备,能源输送,跨境电商和数字基建。

主题三:自主可控---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看好先进半导体等关键产业链国产化

事件:

1、2025年4月1日出版的2025年第7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文章深刻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重要经验,精辟论述了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系统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从五个方面对建设科技强国的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新华网)

2、2025年3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透露,我们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目的就是做优做强做大创新型企业。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主要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将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基金存续期达20年,将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适当兼顾早中期中小微企业,支撑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央视新闻)

半导体产业具有典型的全球化分工特征,但在全球科技摩擦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亟需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我国半导体产业起步较晚,但在多数领域已经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如在芯片设计和封装测试环节已经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但在半导体关键设备和基础材料领域,整体自主化水平仍低。从全球晶圆制造的地区分布看,我国大陆地区晶圆厂整体占据16%的市场份额,但主要产能在10nm以上制程,先进制程的产能规模显著不足。

AI需求催化下全球半导体市场迎来结构性复苏。据世界集成电路协会(WICA)报告,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6351亿美元,同比增长19.8%,2025年预计增至718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生成式AI推动算力需求激增,AI服务器、AIPC、AI手机等终端产品加速渗透,带动高性能芯片需求;物联网、智能汽车、高性能计算(HPC)等技术革新拓宽了半导体应用边界;各国政府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补贴和研发投入,如中国“大基金三期”向设备领域注入1640亿元资金,加速“卡脖子”环节突破。

主题四:并购重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优化,聚焦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市场化重构,看好科技链主企业和受益行业格局优化的传统行业龙头

事件:

1、2025年3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下一步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国务院国资委表示,战略性重组的目标是集中央企的研发制造和市场等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网联变革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此外,还将鼓励央企加大其他合作。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表示,鼓励支持汽车央企与其他企业深化各种形式的合作,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央视新闻)

2、2025年3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指出,完善并购重组、份额转让等政策,鼓励发展并购基金。郑栅洁指出,我们将组建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就是要聚焦硬科技、坚持长周期、提高容错率,通过市场化方式投向科技型企业;同时,完善并购重组、份额转让等政策,鼓励发展并购基金等,畅通创业投资退出渠道,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实现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市场化重构。(新华网)

3、2025年3月5日,金融监管总局就做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工作答记者问。提出开展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的试点。对于“控股型”并购,试点将贷款占企业并购交易额“不应高于60%”放宽至“不应高于80%”,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年”放宽至“一般不超过十年”。(证券时报)

并购重组有望催化主业经营困难公司发展第二主业。IPO审核趋严背景下并购重组有望成为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一系列政策举措催化下10月以来公告实施重大重组的公司家数显著提升;部分主业经营困难的公司通过并购发展符合产业导向的第二主业有望降低退市风险。 “并购六条”明确支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等需求开展符合商业逻辑的跨行业并购;支持收购有助于补链强链、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优质未盈利资产。跨界并购、收购未盈利资产的监管宽容度提升,并购重组有望推动资本市场行业结构升级和估值中枢抬升。

03

重点推荐主题热点事件追踪

04

风险提示

关键技术商业化进程低预期。产业政策和应用端推进节奏不及预期,关注AI大模型,半导体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商业化进程。

宏观经济需求不及预期。科技制造产业和大众消费领域均受宏观经济景气度的影响大。

免责声明

(转自:一观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