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 永清环保以研发体系夯实技术底盘
编者按:2023年6月,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岳麓峰会提出“把长沙打造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两年来,“永清环保减污降碳总部研发中心”承担生态环保和先进能源领域全球化研发项目的关键技术研发创新、资源链接、成果转化及产品推广,是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的创新引擎与绿色底色。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红网时刻、长沙新闻综合频道、星辰在线等媒体报道永清环保用“硬核科技化解污染,修复绿水青山”的故事,公司构建起“土、水、固、气、碳”全域治理体系,并以强大研发体系夯实技术底盘。公司前瞻布局,以技术全链条筑牢基石,赋能未来。
红网时刻:
用“新”炼成“环境修复师”
287万吨二氧化硫、0.5万吨颗粒物、28万吨氮氧化物、30万吨碳排放、103万吨固废——在永清集团党委书记、永清环保减污降碳总部研发中心总经理马英眼中,这并非冰冷的排放清单,而是每年被他们成功“抹去”的污染量。
“用硬核科技化解污染,修复绿水青山,正是我们的使命。”马英语气笃定。

位于浏阳经开区的永清环保减污降碳总部研发中心内,500余台套高精度、智能化研发检验检测仪器正精密运转。作为全国民企首创、湖南首家落地的减污降碳研发创新中心,这里聚焦“生态环境+先进能源”技术双轮驱动,正成为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的创新引擎与绿色底色,为美丽湖南筑牢生态基石,锻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技术硬核。
“吃进”垃圾,“吐出”电力——理念美好,实践却布满荆棘。城市生活垃圾组分复杂、水分高、热值低,焚烧过程普遍面临燃烧不稳、烟气治理难、发电效率低等关键技术挑战。
永清环保亮出“杀手锏”:创新研制“顺推干燥+逆推燃烧燃烬”及分段驱动结构的复合式生活垃圾焚烧炉排炉,集成烟气再循环烘干工艺、CFD数值模拟等多项创新技术,使焚烧热灼减率降至1.26%,远优于5%的国家标准。应用此项核心技术,永清环保衡阳、新余垃圾发电项目2024年全年处置生活垃圾近百万吨、协同处置污泥5万吨,发电量超3亿度,实现碳减排30万吨。其中衡阳垃圾发电项目在“停炉次数、停炉时间、重启速度”等关键指标位列全国前列。

仲夏时节,沃土滋养着成片水稻。走进永清环保土壤修复实验室,实验桌上整齐排列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病土”样本。“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些‘受伤’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马英说。
以受重金属污染的冶炼场地修复为例,永清环保开出“绿色处方”:对地块内污染程度较低、无需异位开挖的下层土壤,创新应用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驯化特殊菌群,精准触发土壤“生物成矿”过程——降低环境电位、提升pH值,将重金属牢牢原位“锁”定,稳定率突破90%。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特性,使其在湖南、江西、广西等地超10项示范工程上大显身手。
作为土壤修复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永清环保的创新成果正持续赋能大地新生:“土壤重金属原位生物固定稳定修复技术”在国际上出于领先水平;协同稻米降镉富硒技术入选生态环保部“绿色一带一路技术”,多年来持续助力耕地实现安全种植,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典型酸根态重金属污染钝化材料”生产成本较国际同类产品低50%以上,实现进口替代;“土壤修复一体化成套装备”填补行业空白......近年来,永清环保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污染治理”专项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1项。
从土壤出发,永清环保构建起“土、水、固、气、碳”全域治理体系,并以强大研发体系夯实技术底盘。近年来,永清环保在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及境外设创新平台与孵化基地,通过“全球招引+飞地孵化+区域转化”运营,为长沙筛选匹配优势科创资源,汇集全球专家200余人。“研发资源来自全球,成果用于全球。”马英介绍,中心已构建20余条核心产品设计与中试产线,成功推动200余项技术、产品成果的顺利转化,转化率高达98%以上,这群扎根湖南的“治污人”,正蜕变为全球产业的“输出者”。

从传统污染物到新污染物,永清环保的变革雄心不止:提升特色膜材料核心竞争力,解决当前膜产品在高盐高氯环境下易污染、易结垢、成本高等痛点问题;自主创新并掌握饮用水催化氧化高效处理技术及材料,筑牢全球饮用水安全根基;构建稀贵金属资源循环产业链,推动金、银、铂、铟、钴等从粗加工到电子级化合物的高端转型,为芯片、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提供“零废弃物”一站式服务,筑牢中国“无废城市”建设的核心底座......
走进永清环保实验室里,土壤修复菌剂在显微镜下静静繁衍,这里没有江涛翻涌的壮阔,却让曾被重金属侵蚀的土地重新得到安全利用,让垃圾焚烧后的飞灰与炉渣变身为环保建材。这,便是长沙“研”值在绿水青山间最硬核的闪光。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践行环保科技,擘画绿色新未来
在永清环保的实验室内,一套套精密的仪器有序运作,一组组严谨的数据被仔细记录——它们正为减污降碳目标的实现提供着精准的监测依据和技术支撑。
“我们通过研究世界的先进垃圾发电技术,以自有技术和自主品牌,研发设计了适用于国内垃圾属性的系列垃圾焚烧炉排炉。”永清环保总部研发中心总经理马英介绍。“这项装备有效解决了垃圾燃烧不稳定、不充分、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治理能力差、发电效率低等关键技术难题,并且已经应用于衡阳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在衡阳市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有1500吨生活垃圾转化为清洁电能。永清环保为其量身打造的“城市净化器”,2024年衡阳、新余垃圾发电项目全年处置垃圾近百万吨、协同处置污泥5万吨,发电量超3亿度,碳减排30万吨——其排放指标更优于欧盟标准,烟气中二噁英等关键污染物浓度被牢牢控制在安全阈值内。
同时,永清环保在土壤污染治理领域也取得进展。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其研发的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湖南省某冶炼场地综合示范工程中成功应用。该技术通过筛选培育菌群,利用菌群混合修复诱导生物成矿过程,显著降低环境电位、提升pH值,实现重金属原位固化稳定率大于90%。
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相较于传统药剂,该技术不仅成本更低、绿色无污染,而且大幅减少了土方开挖量,是名副其实的‘减污降碳’利器。”
目前,该技术已在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开展示范项目超10项,修复效果长效显著,为解决历史遗留土壤污染问题、改善区域环境、保护水土安全提供了高效方案,经省科技成果评价达国际先进水平。
永清环保的技术优势正转化为全球影响力。相关技术应用于国际石油污染治理、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等项目中;在粤港澳、长三角等地设立创新平台,更在美国建立IST分中心。自永清环保创新中心成立以来,已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硫287万吨、氮氧化物28万吨,年节水量达1000万吨,为德龙钢铁、蓝思科技等500强企业提供绿色转型方案。

永清环保作为长沙环境治理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背后是长沙对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度践行与长远布局。近年来,长沙紧扣环保产业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把节能环保产业链作为全市17条重点产业链之一,规模以上企业超过370家,绿色新产业和新产能发展壮大,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研发任务源自全球,研发成果用于全球。”马英表示,在长沙迈向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征程中,永清环保将继续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
长沙新闻综合频道:
聚焦“生态环境+先进能源”技术双轮驱动

永清环保减污降碳总部研发中心启动建设以来,聚焦“生态环境+先进能源”技术双轮驱动,面向全球电厂、钢铁冶金、化工等传统行业及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发展行业,开展全流程减污降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并在境外建创新孵化基地,提供绿色转型升级服务,赋能企业建成20余家国家绿色工厂或设计示范单位,构建10余项国家级重点示范工程。依托中心承担的减污降碳重大标志项目,目前已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硫287万吨、年固废利用量103万吨。

永清环保减污降碳总部研发中心总经理 马英 通过“技术输出+标准制定”,积极承担全球重大示范项目建设,成果应用在国际石油湖污染治理等重大标志项目,辐射欧美、“一带一路”、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成为长沙研发实力向外辐射的重要窗口。
星辰在线:
让每一寸土地都能承载绿色未来

技术矩阵打破国际垄断
走进位于浏阳经开区的永清环保实验室,三组改写行业规则的技术成果构成环保壁垒:水土环境跨介质调控技术经权威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为南水北调工程水质保障及雄安新区“水城共融”生态规划提供关键科技支撑;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实现重金属固定率超90%,使“镉米田”重获新生,保障粮食安全;自主研发的典型酸根态重金属污染钝化材料,生产成本较进口产品直降50%以上;公司核心产品“土壤与修复药剂自动混合一体化设备”入选国家科技部、工信部等六部委共同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先进技术装备目录》。
“环保产业正经历从工程服务向技术驱动的深刻转型。”技术负责人指着一套入选国家级目录的土壤修复装备介绍。该装备在深圳玉龙项目——这个地处最中心区、体量最大、投资最高、标准最严的全国环境修复标杆工程中,实现了从工程施工到全链条技术服务的价值跃升。其背后是中心承担的3项国家“场地污染治理”重点专项,其中“中南有色金属冶炼场地综合防控技术”已成为行业范本。
全球协同锻造技术利剑
在烟气治理领域,永清环保接连斩获陕西富县电厂两期脱硫岛项目。其超洁净技术体系使污染物排放浓度仅为国标限值的1/3,打造出火电绿色转型的"长沙方案"。
“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技术突围的底层逻辑。”永清环保减污降碳总部研发中心总经理马英道出创新路径。通过引进欧美领先技术,联合美加韩顶尖团队二次开发,该模式已构建20余条核心产品中试线。创新网络更延伸至粤港澳、长三角及海外,中心汇集了中、美、加等国一流专家200余名,与两名两院院士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着科创资源的全球融通。
绿色账本彰显生态价值
衡阳、新余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运行数据见证着三重效益:年处置生活垃圾近百万吨、协同处理污泥5万吨;年发电量超3亿度,相当于节约标煤4万吨;其中衡阳垃圾焚烧发电厂“停炉次数”“重启速度”等关键指标领跑全国。技术团队展示的检测报告显示,该项目焚烧热灼减率低至1.26%,远优于5%的国家标准,排放指标全面优于欧盟标准。
中心近三年技术成果已形成规模效益:年减排二氧化硫287万吨、颗粒物0.5万吨,固废利用量达103万吨,危废处理量6.5万吨。在重庆炼铁厂污染地块修复中,约25万平方米污染场地重获新生,打造全国工业遗存绿色转型样板。
面对未来,马英透露中心的前瞻布局:联合院士团队突破膜技术瓶颈,推进海水淡化应用;锚定新污染物带来的饮用水安全等重大环境和民生问题,自主创新并掌握饮用水催化氧化高效处理技术及材料,提供饮用水处理服务及产品;构建稀贵金属资源循环链,为芯片、量子计算等新质生产力提供零废弃物服务。“我们将以技术全链条创新筑牢无废城市基石,守护生命之源,让每寸土地都承载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