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宇药业前总裁袁建成被判挪用资金罪,曾称董事长曾少贵为虚假合同主谋

查股网  2024-07-05 15:02  翰宇药业(300199)个股分析

界面新闻记者 | 李科文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7月4日,翰宇药业公告,公司原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前总裁)袁建成犯挪用资金罪,被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下简称:南山区人民法院)判决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该案件源于翰宇药业2023年2月的突然性自披露。当时,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认定,袁建成非法挪用翰宇药业资金1685万元,构成挪用资金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袁建成随后提起上诉,此案发回南山区法院重审。经历两年半的诉讼得出如今最新的结果。

  但意外的是,此案件或无意间披露,翰宇药业在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间虚开发票嫌财务造假,并最终导致翰宇药业管理层与股东层间互相“推诿”上演“罗生门”。

  在多方决裂前,袁建成与翰宇药业,或者说与其董事长曾少贵,曾有超15年的合作。这段合作的起点,可以追溯到翰宇药业的前身翰宇生物的创立之初。袁建成不仅见证了翰宇药业的成长,更帮助搭建其多肽业务基础。

  1998年6月5日,翰宇生物成立,当时只有3名员工,专注于多肽类新药的研发。那时,国内多肽药物开发技术尚处于萌芽阶段,翰宇生物自身条件有限,缺乏技术和设备,也没有专业人才。因此,许多研究工作不得不委托给国外公司完成,包括产品合成、工艺研究和质量研究,而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研究则由国内公司承担。

  2000年,翰宇生物决定成立自己的多肽药物研究实验室,引进了几名在有机化学合成基础较好的技术人员,一方面进行原有的一类多肽新药的开发,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室培养自有的技术人才。这时,在美国留学的袁建成开始提供国际上多肽药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指导翰宇生物实验室的研究开发和运营。

  2002年,袁建成回国。但其并没有加入翰宇药业,而是先到第三军医大学全军烧伤研究所任职副所长。期间,袁建成仍继续指导翰宇生物的多肽药物研究实验室,并提出“以短养长”的发展思路。即先从仿制药生产和客户肽服务开始,建立技术平台,掌握多肽药物规模化生产的核心技术,然后再逐步过渡到自主研发。

  2004年,袁建成正式下海,担任翰宇生物副总裁,并在2007至2019年,长期担任翰宇药业总裁。这期间,翰宇生物也改名为如今的翰宇药业,于2011年成功上市。

  2011年至2017年,翰宇药业的营收从1.66亿增至12.46亿,净利润从8047.44万增至3.3亿。

  转变发生在2018年。2018年,以“医保控费”、“三医联动”为主旋律的医药政策改革加速推行,医药卫生体制发生深刻变化。其中,药品集中采购等政策密集推进,深刻影响着翰宇药业。

  翰宇生物的主要营收来源是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注射用胸腺法新、依替巴肽注射液、注射用生长抑素、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此后,这五款药品陆续被纳入集采范围。

  更关键的是,翰宇生物2015年收购成纪药业在2018年突然“暴雷”。这一年,翰宇药业也增长停止,也突然由盈转亏。2018年,翰宇生物实现营收12.64亿,但净利润为-3.41亿。

  2019年,袁建成突然从翰宇药业辞职。这一年,翰宇生物净利润亏损扩大为-8.85亿,实现营收也大降至6.14亿。

  事后来看,双方渐行渐远,最后上演“罗生门”,皆是因利而起。前述案件正是发生在翰宇药业2018年至2019年的业绩坠落期。

  据第一财经2022年1月报道,知情人士表示,袁建成离职后,曾利用自己的身份向有关部门对翰宇药业进行举报,由此翰宇药业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之所向公关机关报案,主要是袁建成违反了公司相关的反腐条例。

  翰宇药业对袁建成的反制或便是控诉其犯挪用资金罪。

  而袁建成对翰宇药业的举报原因与细节是何,至今也未公之于众,或与翰宇药业虚增利润,涉嫌财务造假有关联。

  据网易新闻清流工作室,袁建成被指控于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为压低销售费用进而美化公司利润,参与决定通过签订虚假医学研究技术服务合同,以研发费用的名义将公司资金转出,再变相用于支付公司销售费用。

  虽然当时各方对挪用资金情节等多个问题争议不一,但对“虚构合同”这一事实达成共识。经核实,翰宇药业签订了6份合同,仅实际履行了三百多万,有高达八千多万合同金额未发生真实业务。

  对于虚构合同的“主谋”,袁建成和翰宇药业在当时却各执一词。

  袁建成认为,签订虚假合同一事,董事长曾少贵完全知情,是主要决策者,并且6份合同都经过了董事长的审批。“这个合同就是为了所谓的销售费用研发化所做的合同。我是受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曾少贵的指令做的。”

  翰宇药业则否认,袁建成是虚构合同的全部责任人。“这6份虚假合同都是被告人袁建成个人的行为,是背着公司董事长所签订的。董事长当初批准这个合同,是因为他认为这是一个真实的业务合同。”

  此外,翰宇药业曾还被指控存在销售费用“体外支付”。即,通过上市公司以外的主体支付费用给代理商。

  据网易新闻清流工作室引援袁建成的说法,翰宇药业实控人此前将个人名下股票质押的款项,以及体外收取的其他款项,转账至实控人控制的私人账户,然后以私人账户名义,将原本应该由翰宇公司支付的销售费用,以私人名义转账给各代理商。

  但随着翰宇药业自2018年起股票价格下跌,实控人资金压力变大,这种方法的规模在逐渐下降,随后就有了2018年至2019年将将支付给代理商的费用包装成研发费的操作。

  即,翰宇药业与科研企业签署虚假的委托研发合同并支付研发费用,科研机构收到每笔款项后,扣除3%的管理费,将余款支付给翰宇药业长期合作的票务公司,并且由票务公司负责将资金洗出至个人账户,专项用于代翰宇药业支付代理商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