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宇药业暴涨1660%,杀出重围?
作者 |言西
当诺和诺德与礼来以95%的市占率垄断全球GLP-1减肥药市场时,一家深圳药企正悄然改写剧本。
2025年中报预告显示,翰宇药业净利润同比暴涨超1660%,从连亏五年到单季盈利1.62亿的惊天逆转背后,是多肽战场上中国技术力量的绝地反击。
财报的亮相,惊呆了?
翻开翰宇药业2020-2024年财报,满纸皆是生存挣扎。研发销售费用率常年超40%,吞噬全部利润。速动比率从0.51骤降至0.16(警戒线为1),9亿债务压顶。实控人曾少贵质押近90%持股换取现金流。
“最艰难时工资都靠贷款发。”一位离职研发人员透露。但正是在资金链几近断裂的。
2023年,公司仍将44.96%的营收砸向研发,这个数字远超恒瑞医药(18%)和药明康德(22%),相当于每收入100元就有45元投入实验室。
撬开百亿市场的第一块砖。
2024年12月,FDA一纸批文点燃业绩核爆。
首仿利拉鲁肽注射液获准登陆美国市场。价格仅为原研60%翰宇定价$300/支 vs 诺和诺德$498。武汉基地90天完成扩产,月产能突破50万支。
这把“手术刀”精准切入市场软肋。原研药诺和力2025年专利到期后,美国市场缺口达$20亿。凭借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势(全球仅5家企业掌握),翰宇毛利率高达85%,单支净利超$100。
更凶猛的弹药已在路上。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进入Ⅲ期临床。替尔泊肽完成中试(礼来王牌减重药)。GLP-1R/GIPR/GCGR三靶点激动剂HY3003获准IND。
多肽革命的“超导加速器”。
在武汉光谷实验室,一场人机协作的革命正在上演。微波多肽合成仪,将72小时反应压缩至3小时。硅基多肽芯片单次筛选10万种分子组合(传统方法需3年)。华为云AI大模型,预测蛋白质折叠精度达92%。
“HY3003从设计到IND仅用14个月,传统路径需要5年。”首席科学家袁建成指着屏幕上的分子结构解释。这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承载着超越诺和诺德的野心。三靶点激动剂理论上减重效果比司美格鲁肽高30%。
危局下的战略突围。
当投资者为1660%的增速欢呼时,财报暗处的风险依然狰狞。
债务高压线。
面对9.33亿年内到期债务,管理层祭出组合拳。
1.定增输血:2025年Q2完成8亿募资,用于替尔泊肽产业化。
2. 技术授权:向印度药企转让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技术,首付款$2000万。
3. 砍掉非核心管线:止血剂等5个低毛利产品停产,年省研发费1.2亿。
“我们像在刀尖上跳芭蕾。”董事长曾少贵在股东会上坦言,“但最黑的夜已经过去,多肽药物的星辰大海才刚启航。”
中国制造的逆袭。
翰宇的逆袭本质是中国医药工业能力的集中爆发。成本碾压多肽原料药合成成本仅为龙沙集团的60%。FDA申报至获批仅9个月(行业平均22个月)。深圳+武汉双基地可切换20条生产线。
2025年Q1海外收入占比飙升至45%,欧美药房出现罕见场景,原研诺和力与翰宇利拉鲁肽同柜竞技。在德国连锁药房DocMorris,中国药被贴上“性价比之王”的标签同样的疗效,价格低40%。
多肽长征的破晓时刻。
站在深圳坪山基地的观景台,曾少贵指着新建的AI制药中心说:“这里每台设备都抵押过三次。”玻璃幕墙倒映着忙碌的生产线,利拉鲁肽注射液正以每分钟300支的速度下线。
从质押股权发工资到单季盈利1.6亿,从被债权人围堵到国际药企排队谈合作,翰宇药业的五年蛰伏印证着中国创新药的残酷法则。所有命运的馈赠,都早在技术攻坚的深夜标好价码。
当HY3003的三靶点分子在实验室闪烁蓝光,全球减肥药战场终于升起中国旗语。
注:(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