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哲不断创新技术开拓前行之路
转自:中国质量报
匠心筑梦 用心造车
海伦哲不断创新技术开拓前行之路
□ 本报记者 张文礼 实习记者 刘松瑶
连通管道、迅速升空、喷洒泡沫,高空无人机灭火消防车所带载的高空系留无人机在几分钟内顺利完成一系列操作,为演示场地留下一片绵密的“积雪”。
“这是我们企业即将上市的产品,用于破窗和灭火作业,扑救高度可达150米。这项技术是国内首创、世界一流。”演示场地外,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伦哲”)董事兼副总经理陈慧源自豪地介绍,该产品可喷射A/B类泡沫灭火剂,并保证泡沫“挺立”8小时不消散。
3月18日,记者深入江苏省徐州经开区这片以工程机械与智能制造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分别来到位于宝莲寺路和螺山路的海伦哲厂区,在高大的专用车辆脚下,仰望高耸的机械臂,听脚踏实地的海伦哲人诉说“用心造车、造优质车”的故事。
作为一家生产和销售专用车辆和特种机器人的企业,过去近20年里,海伦哲从成立、上市,到开展自主研发、获评全国质量标杆企业,一步步完成蜕变。印有海伦哲商标的产品也在一次次大考中经受住考验,成为专用车辆代表。
华灯检修车每年定期前往北京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送上“美颜体检”,排水抢险车能在抗洪抢险中急速抽出地铁积水,应急电源车及时保障成都大运会电力供应……近年来,特种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成为海伦哲的着眼点,企业“开门造车”,用5年时间,将一度被“卡脖子”的绝缘臂研试成功,终于完成小批试制、成批量产。
海伦哲工程制造部部长赵继泉坦言:“要生产出优质的专用车辆并不容易,下料、折弯、成型、焊接等关键工序都马虎不得。”
更新数字化设备,确保实现关键设备互联互通,是海伦哲提质增效的良药,新技术、新方法帮助生产活动事半功倍。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靠技术进步推动企业发展”,在生产车间,这句准则高悬过顶。装配区域,智能化电动拧紧工具起起落落,工作人员操作熟练、装配迅速。“该过程由原本依靠手动拧紧工具对螺栓拧紧、再使用预置式力矩扳手拧紧到规定力矩,改为采用智能化电动拧紧工具。”在厂工龄17年的工艺质量处处长李景贺介绍说,工具中安装了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用来监测并根据预设参数进行自动调整螺栓状态,也便于管理者实时通过同步系统获取螺栓拧紧力矩、角度、时间等数据信息。谈及海伦哲的智能化升级,他深有体会:“转台装配原需3人使用扭矩扳手配合行车扭矩拧紧,一天仅能装配4台车,升级后工作效率提升100%,螺栓松动问题由2%下降至0.3%。”
这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诸多步骤之一,也是海伦哲数字化改造的一个缩影。自2022年推行智能制造以来,海伦哲积极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以数字化工厂、工业物联网等手段,拉动能源利用率提升、促进生产工艺改善,实现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如今,该企业年产能已上涨到约3000台/年。
海伦哲为了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质量问题。“我是企业内部的‘第三方’。”原本爱笑的海伦哲质量部部长董敏在提到质量监控时,严肃、坚毅地说:“质量部的监控范围很广,比如高空作业车臂架制造,从原材料采购到结构件完成入库,要经历至少15道主要工序。只有每道工序都保证完全合格,才能输出可以使用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产品安全、可靠。”
高空作业车材料要选用Q960高强度冷轧钢板,以保证车身重量轻、强度高;厢式车厢体制作采用蒙皮涨拉工艺,使整个厢体更轻巧、平整,且在10毫米/分钟的超强淋雨强度下30分钟内不出现渗漏;零部件的喷涂采用最先进的电泳底漆加环保喷粉工艺,满足涂装防护能力盐雾试验超1000小时;所有专用车辆在出厂前都要完成10公里路试,包括雨淋路面、颠簸路面、涉水路面等;每台整车经过30遍循环试验,所有性能参数检测无误后再发车……说起企业标准,董敏如数家珍,“高空作业车新产品研发时,须完成工作装置可靠性试验循环一万次,耗时3至4个月,远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的800次循环试验”。
“海伦哲的生产、研发过程离不开质量管理。”分管质量的副总经理邓浩杰介绍说,质量管理贯通于各信息系统中,质量管理与信息化高度融合,形成海伦哲式质量管理模式——“三位一体的绩效改进系统”,其含义是以竞争力对标为核心改进目标、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改进模式、以创新/创造为中心的改进方法。其中的“微创新”评价指标引人注意,这是对于基层工作人员的专项奖励,每当有人提出一个工艺改善建议,通过评判采纳,即可获奖。“不论大小,都是改变。”邓浩杰说这项奖励每个月都有很多人获得,“质量管理是一个圆圈,各方都应有平等的发声权,我们很期望听见自下而上的声音”。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