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10亿的欣旺达动力拟“强闯”创业板,实控人曾通过辞职规避惩罚

http://ddx.gubit.cn  2023-07-17 21:59  欣旺达(300207)公司分析

  带着10亿元业绩亏损,欣旺达(300207.SZ)打算将子公司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欣旺达动力”)分拆上市至创业板。

  2011年上市以来,欣旺达已累计融资289亿元,公司尚有一项48亿元定增融资未发行,一旦融资完成,累计融资额将超过330亿元,超过公司当前总市值(截至7月17日,欣旺达总市值为300亿元)。欣旺达动力已于今年6月完成B轮融资,其A轮融资的投后估值就已达300亿元,一旦发行上市,总市值肯定超过母公司。

  在动力电池这个发展跨过“0~1”、强调技术创新的行业,欣旺达动力通过引入战投,快速融资推高营业收入的商业模式,以及业绩巨亏的基本面,被市场认为“强闯创业板,明显是割韭菜”。

  2022年欣旺达动力的归母净利润亏损10.93亿元,而同期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亿纬锂能(300014.SZ)等头部电池厂早已实现盈利。业内认为,在全球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情形下,欣旺达动力上市融资加快扩产,是资金资源浪费。

  另外,欣旺达实控人王明旺多年前因违规减持被证监会行政处罚后,辞任公司高管,以逃避上市公司三年内不能定增融资的惩罚。

  欣旺达动力总市值超母公司,拟“硬闯”创业板

  根据公告,欣旺达动力是动力类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以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为核心,以纯电动与混动并重为产品策略,为全球新能源车企提供从电芯、模组、BMS到电池包的安全、环保、高效的动力电池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欣旺达表示,目前,储能电芯业务目前在子公司欣旺达动力内开展,储能系统集成业务归属于上市公司。

  过去两年,欣旺达动力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完成了多轮战略融资,融资速度与规模增长十分迅猛,引进了不少重量级投资者,涉及IDG、深创投、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理想、蔚来、小鹏、美团、上汽、广汽、东风汽车等等。

  天眼查显示,2022年2月,欣旺达动力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额达24.3亿元,其中,理想汽车斥资4亿元。2022年8月,欣旺达动力进行A轮融资,总额达80亿元,投方为博华资本、深创投、源码资本和国家绿色基金。

  今年6月21日,欣旺达动力完成B轮融资,国寿股权投资、中国银行领头,但未披露具体融资额。本轮增资完成后,欣旺达动力的注册资本将由89.1亿元增至93.42亿元。

  不到一年半时间内,欣旺达动力累计增资扩股融资至少10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欣旺达动力A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300亿元。截至7月17日收盘,欣旺达的总市值为300亿元,这意味着欣旺达动力的最新估值肯定超过了母公司,一旦分拆上市完成,其市值或大幅超过母公司,这在“A拆A”中很少见。

  有了钱的优势显而易见,欣旺达动力近三年的营收规模大幅提升,但仍为亏损。截止2022年末,欣旺达动力的总资产为340.05亿元,净资产116.01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9.22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0.94亿元。2020年,公司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2亿元、-7.06亿元。

  根据公告,2022 年欣旺达动力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已位列国内前五、全球前十,公司拥有广东深圳、广东惠州两大研发中心,江苏南京、江西南昌、广东惠 州三大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资料显示,2023年1-6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5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002594.SZ)、中创新航(03931.HK)、亿纬锂能(300014.SZ)、国轩高科(002074.SZ)、欣旺达、LG新能源、蜂巢能源、孚能科技(688567.SH)、正力新能。欣旺达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位列国内第六,也是前六家中唯一一家业绩亏损的公司。

  融资扩产,欣旺达动力是否还有必要上市?

  对于分拆欣旺达动力上市的目的,欣旺达表示,本次分拆后,欣旺达动力将强化核心技术的投入与开发,加快其产能的爬坡速度,保持在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领域的创新活力。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欣旺达动力上市必要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全球动力电池产能过剩,若融资是为扩产,则是“内卷式”资源浪费;2)以持续亏损申报创业板;3)欣旺达实控人王明旺的前科。

  欣旺达动力的融资资金用途之一是加快产能爬坡。“动力电池从原则上来讲,已经不需要再通过融资扩产了。全球动力电池远期产能肯定过剩,到今天为止,还没有盈利、还要通过上市融资扩产的公司,其实没有必要上市了。”一位动力电池行业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市场缺的不是产能,是更具创新性的技术,部分环节我们还没有完全实现国产替代,或者说做得还不够好”。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已经从野蛮生长阶段进入平稳发展期。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放缓,动力电池行业增速也趋于平缓。

  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宁德时代的国内装机量为66.03GWh,同比增速为25.77%;弗迪动力的国内装机量为45.41GWh,同比增速为91%。第3~5名的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和国轩高科的装机量为12.56GWh、6.61GWh和6.05GWh。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数据显示,头部动力电池厂的毛利率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宁德时代2022年的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为17.17%,较2019年下滑逾10个百分点;国轩高科2022年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为16.73%,较2019年下降16个百分点。

  一方面,碳酸锂价格下行侵蚀了电池厂的利润空间,更重要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放缓,下游整车的激烈竞争影响到了动力电池厂商的竞争格局。

  “全球第一第二规模的动力电池厂商都在中国,它们的盈利能力说明动力电池厂商不再需要通过融资实现规模扩张,才能盈利。”上述动力电池资深人士对记者说,“欣旺达的动力电池技术负责人只是挖了宁德时代的人,实际上已经走过一遍上市路了”。

  市场普遍认为,动力电池的材料创新、结构创新、电池材料、控制系统上游的功率器件、新型制造装备的技术攻关迫切性更高。“我们需要侧重发展的是,动力电池在向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固态、快充、大规模制造方向提升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大批量生产的一致性和产品可靠性。”上述人士补充说。

  根据长城国瑞证券研报显示,欣旺达2016~2022年营收稳健增长,但盈利能力有所下降。2016-2022年,公司净利润率和毛利率均呈稳步下降趋势,净利润率从5.75%下降至1.45%,下降了4.3个百分点,毛利率从15.79%下降至13.84%,下降1.35个百分点。同时,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占比有所提升,毛利率为13.79%,较2021年下降了2.56个百分点。至2022年,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年复合增长率达128.26%,装机量达7.73GWh,市占率为2.62%,动力电池出货量合计12.11GWh,实现收入126.87亿元,同比增长332.56%,在总营收中占比24.32%。

  另值得关注的是,若本次分拆完成,欣旺达剩余业务只剩下消费类电池,未来该业务的增长空间存在不确定性。

  去年底,创业板进一步明确了板块定位为“三创四新”,主要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审核标准更加明确清晰。根据规则,未盈利企业可申请创业板上市,但能否上市取决于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是否符合板块定位等多方面。

  某华东区投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盈利企业申报上市,其可期待的盈利能力是当前审核的重点方面之一。“科创板和创业板都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今年以来,两个板块对未盈利公司的IPO审核,有着更严格的趋势。成长性和创新性很重要,企业需要充分详细说清楚未来主营业务的盈利点、盈利预期等等。”上述投行人士说。

  实控人王明阳曾辞职“助力”欣旺达资本运作

  早在2016年,欣旺达实控人、时任董事长王明旺蹊跷辞职,以逃避三年内公司不得增定增募资惩罚的举动遭到市场质疑。

  2015年6月,欣旺达披露了相关权益变动报告书,王明旺及其一致行动人王威在减持股份累计达到5%时,王明旺未在履行报告和披露义务前停止卖出欣旺达股份,违反法律规定减持的股份数为663万股,违规减持金额达到1.95亿元。当年10月,证监会对王明旺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对王明旺超比例减持未披露行为处以40万元罚款,对王明旺在限制转让期限内的减持行为处以1170万元罚款,对王明旺合计罚款1210万元。

  按照规定,上市公司存在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三十六个月内受到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或者十二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不得非公开发行股票。

  2016年9月19日,王明旺突然提交辞职报告,辞去欣旺达第三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董事会 相关专门委员会委员及公司总经理职务。

  根据2022年年报,欣旺达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是王明旺、王威,两人为兄弟。目前,欣旺达的董事长由王威任职。

  王明旺辞职不到四个月,2017年1月17日,欣旺达发布了上市以后首次定增预案。一年后,公司最终成功定增发行2.58亿股,融资25.54亿元,用于消费类锂电池模组扩产项目、动力类锂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不夸张地说,如果欣旺达没有这笔25亿融资,或许就没有现在的业务规模和动力电池业务。

  (本报实习生李逊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