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侠守护光明大作战!揭秘国网江苏电科院的超燃创新工作室
转自:中国电力报
电力侠守护光明大作战!
揭秘国网江苏电科院的超燃创新工作室
朱洪斌劳模创新工作室
今天带大家走进超厉害的
国网江苏电科院
朱洪斌劳模创新工作室
这里简直就是电力行业的 “宝藏基地”!
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首批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江苏大工匠工作室
……
这些荣誉
妥妥彰显了他们深厚的底蕴和超强的实力

自2011年成立以来,朱洪斌劳模创新工作室就像一块强力 “磁铁”,吸引了一批电力行业油气检测领域的技术精英和青年骨干。他们聚焦电力用绝缘材料智能化分析方法、电力设备故障预警诊断等关键领域,自主研发的10余类装置成功实现产业化生产,并在全国推广应用,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现代电力绝缘技术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截至目前,工作室已经收获16项省部级奖励,制修订26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取得了58项授权发明专利,这成绩相当耀眼!
Part.1
久经磨练,斩获累累硕果
“知识不断更新,技术不断创新”,这可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工作室始终坚持的工作原则。他们在追求更高检测标准和更好检测效果的路上,那股子热情就没停过。

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可太重要了!80%的停电事件由其故障引起,而潜伏性缺陷又是变压器故障的早期表现。目前,诊断潜伏性缺陷产生的油中微量气体这一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空白。2005年,朱洪斌带领团队迎难而上,从油中气体检测的仪器校准、样品采集、油气检测和数据管控4个环节入手,逐个攻克技术难点。
这一坚持就是9年,最终发明了溶解气体含量精确、量值稳定期长的标准油配制工艺,创建了工作效率高、密封性能好、操作简便的绝缘油现场采样方法,实现油色谱分析的全过程自动化,还首创油中溶解气体检测网络化管控系统。这一系列操作,将同一化验室检测平等误差从10%降到2%,不同化验室检测对比误差从20%降到5%,把变压器异常状态诊断由故障阶段提前到早期潜伏阶段,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的技术空白。目前,这个成果不仅在江苏电网全面应用,新疆、福建、山东等省份也在应用。朱洪斌也凭借这个成果,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6年,江苏电网筹建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南京、泰州特高压变电站,需要抽检800瓶六氟化硫气体。朱洪斌算了笔账,团队6个人,按当时的检测技术,即使每人每天24小时不停工作,也要100天,根本赶不上工程建设周期。于是,他们又开启了六氟化硫检测技术的攻关之旅。先后发明基于PTFE滤膜分离的矿物油检测方法、六氟化硫酸度及可水解氟化物平移分析方法等10余项先进技术,成功研制出六氟化硫气体现场质量现场一体化检测技术及装置,并在全世界首次实现9项指标的仪器化、一体化分析,检测时间从原来的18个小时缩短到40分钟,效率大幅提升,还杜绝了气体高压钢瓶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如今,该装置已经升级到第四代,在苏通GIL综合管廊长江隧道等6个国家重点工程都有应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朱洪斌勇挑重担,克服人员紧缺、交通不便等困难,成功实现全省13个地市、5个特高压站以及电科院实验室色谱分析系统的样品自动化分析、仪器远程化操控、异常数据实时化分析,以及检测结果及时化诊断。该系统让实验室离线色谱的检测精度和设备潜伏性缺陷的评估水平大大提升,为一线绝缘油检测人员吃了颗 “定心丸”。

“创新容易让人上瘾,每天不琢磨点什么我都睡不好觉。”朱洪斌笑着说。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不断突破,在符合标准的基础上,打破常规,创造出更高效率的新标准。
Part.2
匠心不止,传承工匠精神
2011年,朱洪斌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国网江苏电科院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工作室带头人的朱洪斌一心想把工作室建成带动专业科技创新的 “孵化器”、促进人才成长的 “摇篮”,他也变得越来越忙碌。

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工作室的科技创新成果满满。由张晓琴牵头的《高温室效应气体六氟化硫减排技术及应用》项目,实现了六氟化硫全寿命周期的高效、低碳使用。同实,她还牵头制定了我国首个六氟化硫循环再利用国家标准《六氟化硫(SF6)气体的现场循环再利用导则》,实现超强温室效应气体六氟化硫的近零排放。张晓琴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自2018年起,工作室的孙磊开始研究储能火灾防控技术,主持了国内外首次储能电池模组火灾试验,在行业首次提出基于氢气、一氧化碳探测的储能站火灾预警技术,并在江苏省内外实现工程化应用。基于这个成果,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保障了储能站安全稳定运行。孙磊本人也入选国网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工作室成员肖鹏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新材料技术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担任国家电网总部科技项目材料器件方向指南专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工程师,入选江苏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工作室还承担了江苏电网绝缘油、气,金属监督等专业人才培训工作,每年累计培养高级工40人、技师10人;参与编制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专用教材《油务化验》,该教材被纳入国网技术学院技能人员培训必修课程,累计培训学员1.5万人次。
作为江苏省优秀劳模代表,朱洪斌不仅专注专业工作、积极创新攻关,还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他作为江苏工匠先进事迹报告团代表,在南京、苏州、南通等地巡回演讲,分享自己磨砺成才的宝贵经验。他还先后参加 “大国工匠与国家创新发展论坛” 等活动,分享自己对科学、劳模、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
14年,他们一路攻坚克难、守正创新
14年,他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
工作室的每一次突破
都是对创新精神的无限靠近
每一项成果
都是对工匠精神的极致追求
每一份汗水
都是对更好自我的深度探寻
他们用精湛的专业技能
诠释着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中国能源传媒集团
《中国电力报》编辑部×数字媒体编辑部×超能实验室联合出品
统筹:蒋学林 孔德琳 胡菊芹 刘泊静 李欣智
策划:韩懿 高慧君
供稿:孙婷
文案、设计制作:韩懿
视频包装:高慧君 关子晴
校对:韩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