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电科院创新技术护航今夏用电高峰

查股网  2025-08-28 14:45  电科院(300215)个股分析

转自: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白新鑫 通讯员 张劲 和家慧

8月22日11时19分,山东电网全网最高用电负荷达1.3021亿千瓦,今年度夏第8次创历史新高。处暑前,山东电网全网最高负荷连续三天三次刷新历史纪录。6月以来,山东电网负荷已有61天破亿千瓦,这在山东电力史上尚属首次。

电力保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面对持续攀升的用电负荷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国网山东电科院技术人员坚决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以科技手段提升电网保供能力,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多措并举防治 提升防护能力

夏季是强对流、大风等恶劣天气的高发期,这对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严峻考验。为应对雷电、大风等自然灾害,该院技术人员深入分析配电网运行特征,提出了一系列差异化防治技术路线,全面提升配网防护能力。

在防雷方面,技术人员针对不同区域的雷害特征,制定了差异化防雷技术方案,指导运维单位科学开展防雷建设改造工作,大幅压降雷击引起的断线、跳闸故障,有效提升了雷击防护水平。

此外,针对大风天气异物搭接线路导致的故障跳闸问题,技术人员提出了架空配电线路局部绝缘标准化喷涂技术,确保施工单位安全、规范开展线路局部绝缘化治理工作。目前已在全省1300余条配电线路推广应用,有力保证了局部绝缘化喷涂施工质量。

同时,他们通过分析近十年的大风气象数据,绘制了全省配电网超设计风速分布图,精准定位沾化等14个强风频发区县,指导差异化应用抗台典设,进一步提升了配电网设防标准。

进行实时监测 精准研判故障

在迎峰度夏期间,该院技术人员勇挑重担,通过优化配电网业务系统功能,为电力保供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基于中压配电自动化系统,我们持续开展‘整站自愈’、‘一键转供’等高级功能的开发完善及实用化改进,充分调研各地使用效果,收集各级使用人员的意见反馈,并进行综合分析,督促相关设备厂家完善功能,在全省17地市单位推广升级。”该院配电技术中心张林利介绍说,“同时,借助配电能源互联网云主站和输变配直设备健康评估系统,我们能够对全省20余万个配电台区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故障精准研判、快速抢修,以及配电设备缺陷分析和安全隐患预警,指导现场消缺工作,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据统计,迎峰度夏期间,全省已完成221次一键转供和整站自愈,减少了整条母线停电情况下的用户复电时间,降低了停电次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快速隔离故障 缩短抢修时间

今年入夏以来,山东多地持续高温天气,电网负荷屡创新高。为最大限度减小故障范围,缩短恢复供电时间,该院技术人员依托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科技创新专业指引项目,创新提出了“分级保护+自适应智能型FA”新技术。

该技术将本地设备的快速响应和主站系统的全局协调相结合,能够在故障发生时快速精准隔离故障点,避免影响其他用户的正常用电。自6月份以来,这一技术已在全省200余条10千伏配电线路部署应用,共发生7次故障,全部正确动作,快速隔离了故障点,避免了390台配电变压器停电,共计减少7520停电时户数。这一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电网的故障处理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精准识别隐患 避免电缆故障

配电电缆作为电力输送的重要载体,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今年入夏以来,空调降温负荷激增,电网负荷屡创新高,配电电缆的运行压力也随之增大。

为解决配电电缆高阻故障、浸水受潮等潜伏性缺陷检测难、定位难的问题,该院技术人员依托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职工技术创新重大攻关项目,创新提出了配电电缆局部缺陷精准定位算法和定量评估方法,发明了微小缺陷检测的自适应频带匹配技术,并研发了电缆潜伏性缺陷诊断定位装置。这一创新技术通过“带电检测-在线监测-负荷调整-停电试验-检修剖析”五步法,精准识别电缆缺陷类型和位置,解决了传统方法耗时长、影响大的难题。

自迎峰度夏以来,该技术在全省应用1200余处,累计避免15处电缆故障,有效提升了配网供电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