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电源曹仁贤称“现在光伏和储能产业内卷非常严重”,多家储能企业呼吁“冷思考”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锐“现在的光伏和储能产业内卷现象非常严重。”11月8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300274.SZ)董事长曹仁贤在“2023能源电子产业发展大会暨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如此表示。
他同时亦称,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给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挑战。但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全球共识,在双碳背景下,中国的光伏、储能重点终端应用和关键信息技术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根据国家能源局此前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2894万千瓦,同比增长145%;全国光伏发电量43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同时,截至论坛当天,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电池制造产能已占全球75%以上,中国企业主导着全球锂电池产业链发展的趋势。
曹仁贤指出,中国能源电子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行业竞争逐步加剧,特别是储能产业,产品同质化严重、质量参差不齐、投资成本高、回报周期非常长,商业模式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安全问题时有显现。”
他认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欧洲和美国为典型的海外政策,正在对我国能源电子产业“走出去”带来较大的冲击。
当天,天合光能(688599.SH)战略研究与发展部储能总监李秉文亦在论坛发言中表达了类似看法,认为现在大量的企业涌入储能赛道,投融资非常火热,价格内卷、产品同质化等问题非常严重。
“在储能行业刚刚爆发的时候,我们就认为第一轮洗牌会很激烈,作为从业者,当时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让企业积极地活下去。”李秉文说,过去几个月,储能行业的价格出现了恶性竞争,“一个最新招标,储能系统价格只有6毛6一个瓦时,这个价格都是不赚钱的。”
李秉文呼吁,当下市场需要“冷思考”。他认为,低价恶性竞争不可能长久持续,也对行业发展不利。他举例称,碳酸锂去年处于供需不平衡状态,今年属于紧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景气程度不及预期,“整个市场几乎崩盘,电芯的产能,以及各种原材料都出现了严重的过剩,有的(产能过剩)超过4倍以上,有的2倍。”李秉文表示,未来可能还有更内卷的行业状况。
李秉文又称,全球市场的需求仍处于增长状态,但可能不会像过去两年一样有翻倍式的增长,要认识到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过程,这将促进技术迭代的更快发生。
此外,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姜宁也在论坛发言中表示,近期在与同行的交流中,深刻共鸣“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思考”。他称,一方面储能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行业潜力无比巨大;但另一方面,现实传递给他的切身感受,还是“寒意”、“内卷”。
姜宁表示,回想2018年加入储能行业时的初心,他认为国家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双碳”目标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等,急需既便宜又安全的储能设备支撑;“现在面对困难,我们还是要找到它的出路,我们希望去找到天花板高的技术,团结科学家、制造业精英和一切有能力整合的资源,矢志不渝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