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价格下行刺激需求加速释放 阳光电源净利润或破百亿
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
1月22日晚,超千亿市值的阳光电源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亿元至103亿元,同比增长159%-187%,业绩大大超过市场预期;1月23日,阳光电源股价一度涨近8%,截至收盘,报涨4.49%,报91.43元每股。

阳关电源股价走势
市场持续扩容
净利润增长或破百亿
1月22日晚间,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业绩预告出炉。根据公告,公司预计2023年营业收入为710亿元-760亿元,同比增长76%-89%;预计净利润为93亿元-103亿元,同比增长159%-187%;预计扣非后净利润为91.5亿元-101.5亿元,同比增幅更高达170%-200%。
阳光电源称,报告期内,全球新能源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公司加强创新和变革,在市场和研发上纵深发力,持续推进产品和服务全覆盖战略,发力数字化赋能,强化精益化运营,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投资开发等核心业务实现高速增长,品牌势能进一步提升,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同时,受益于上半年外币汇率升值、海运费下降等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公司光伏逆变器全球出货量多年稳居第二位,2022年公司储能系统出货量(按兆瓦时计算)位居全球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主营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阳光电源在资本运作方面的力度也在持续加大。2023年12月,阳光电源官宣向旗下控股子公司阳光新能源增资10亿元,并启动后者分拆上市前期筹备工作。据悉,阳光新能源主要从事新能源电站的系统研发、项目开发以及系统解决方案销售业务,截至2023年6月,阳光新能源累计开发建设35GW光伏风力发电站。2023年1-9月阳光新能源实现净利润7.03亿元,增资前估值已达180亿元。在氢能板块,阳光电源控股子公司阳光氢能近日完成A轮融资,金额达6.6亿元,由君联资本领投,高瓴创投、钟鼎资本等跟投。
行业产能过剩
龙头企业占据利润话语权
虽然阳光电源业绩极为强劲,但2023年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却是艰难的一年。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企业大举扩产后又出现“量增价减”“产能过剩”“加速洗牌”等现象。
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国内多晶硅产量约为120万吨,同比去年同期增幅达到91%。在硅料产能提升、大规模扩产的背景下,光伏上游原材料价格跳水,成本走低影响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1至10月,多晶硅、组件产品价格降幅分别达60%和40%。
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行业企业发展,部分二三线企业面临亏损、停产,如去年12月下旬,内蒙某多晶硅企业开始全面停产,且具体复工时期待定,但另一方面,头部企业凭借充足的现金流和技术、成本优势逆势扩产,在周期底部成功“抄底”。
“阶段性产能过剩引发行业洗牌、价格下行通道打开已经是行业内公认的事实了,但这也让龙头企业保持溢价增长的稳健策略优势逐步凸显。”有新能源行业分析师表示,光伏产业整体产能过剩会让2024年成为光伏行业的“洗牌年”。
德邦证券也表示,光伏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高成本的落后产能可能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而具有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资金优势的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预计本轮竞争之后将带来光伏度电成本的进一步下降,也将进一步刺激下游装机需求,同时光伏行业的竞争格局可能进入相对稳定的新阶段,整体上有利于光伏行业更健康发展。

阳关电源公告
需求释放
预计2024年光伏产业需求继续增加
“有竞争是好事,从全球光伏市场占有率来说,国内产品价格低一分往往代表着竞争优势强一分。”上述研究员表示,拥有先进产能的光伏企业抢先赚到技术红利,而不具备技术优势的中小厂商,却极易在激烈的价格战下陷入危机,而价格战之下又能够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扩量。
对于2024年的市场预期,阳光电源此前在电话会议中表示,逆变器需求仍会继续增长,但因为基数越来越大,增速会稍有放缓,大致能够保持在这么多年的平均增速左右;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方面,2024年开发并网规模较2023年会继续增加。
“2024年全球光伏需求还会有所增长,但是增速将会放缓,预计在2023年的市场基础上增加20%。”隆基绿能在2023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早有预言,国内尚有很多积攒的项目处在实施过程中,所以国内市场需求还会有所增长。海外市场多年一直保持着20%至30%左右的增速,美国市场因为反规避等管控措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国盛证券也表示,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在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出现了需求爆发期内的超预期增长,预计全年光伏新增装机有望超350GW达到400GW,对比2022年数据增长39%至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