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深度调整重组频现 阳光电源“A吃A”或为子买壳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汪静
2024年,光伏行业深度调整,变局之下,行业重组加速,通威股份、横店东磁等光伏龙头上演收购接力。其中,阳光电源(300274.SZ)收购泰禾智能(603656.SH),这场“A吃A”似乎别有深意。
证券过户、董事会改组,系列动作后,阳光电源控股子公司阳光新能源完成对泰禾智能的入主。
这次交易,被市场视为阳光电源为子公司买壳,阳光新能源或将实现曲线上市。2024年,A股IPO收紧,跨界并购和“类借壳”成为曲线上市的手段。
光伏行业上演“A吃A”
2024年下半年以来,光伏企业并购不断。通威股份率先打响光伏产业并购重组“第一枪”,拟以不超过50亿元收购润阳股份,这是光伏行业史上最大并购案。此后,阳光电源、TCL中环、易成新能、横店东磁等公司皆抛出了收购计划。
阳光电源的收购已经完成。2024年12月19日,泰禾智能发布公告称,公司召开2024年第五次临时股东会,完成了公司董事会的改组工作。
目前,阳光电源的子公司阳光新能源持有泰禾智能10.24%股份,并通过表决权委托方式合计拥有的表决权比例为13.36%,为拥有表决权数量最多的股东;阳光新能源已通过控制公司董事会实现对公司的实质控制。
至此,阳光新能源入主泰禾智能落下帷幕,光伏巨子曹仁贤完成“A吃A”。
本次收购溢价极高。公告显示,本次股份转让价格为24元/股,转让价款合计为4.51亿元。以收购公告披露前一天收盘价11.4元/股计算,本次收购溢价高达110%。
但从基本面来看,泰禾智能却算不上一家优质标的。主营业务上,泰禾智能是一家基于AI视觉识别的成套智能化装备和服务提供商,与深耕光伏行业的阳光电源,可以说关系不大。
经营业绩方面,自2017年上市以来,泰禾智能归母净利润便一路下滑,2023年的营业收入为5.0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11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其实现营业收入4.03亿元、归母净利润约0.2亿元。
阳光电源表示,此次交易将充分发挥泰禾智能在光谱检测技术、智能算法技术和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助力公司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阳光新能源或曲线上市
事实上,阳光电源此番收购,或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本次收购方阳光新能源,一直在筹划上市。作为阳光电源旗下的新能源项目开发投资平台,阳光新能源成立于2014年12月,主要聚焦光伏、风电、风光储氢充多能融合等领域。早在2023年12月8日,阳光电源便宣布启动分拆阳光新能源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不过,由于政策整体收紧,分拆上市存在诸多不定性,因此,市场认为,本次收购泰禾智能,或是曹仁贤意图推动阳光新能源借壳上市。
根据阳光新能源2024年2月发布的《关于控股子公司增资扩股引入投资者的自愿性披露》公告,其投前估值达到190亿元。公告显示,阳光新能源引入铁基新能、富浙富创时各方在评估值的基础上经友好协商,一致认可阳光新能源投前估值为人民币190亿元,并以每一元注册资本对应价格人民币12.67元合计增资3.47亿元。需要指出的是,铁基新能、富浙富创为安徽浙江两大国资机构。
根据公告数据显示,2023年,阳光新能源营业收入为265.75亿元,同比增长106%;净利润为11.48亿元,同比增速为79%。不过,2024年阳光电源半年报数据显示,其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营收增速由上一年的162.79%骤降至18.45%。
值得关注的是,在新能源行业发生变化的2024年,阳光电源表现还算不错。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99.46亿元,同比增长7.61%;实现归母净利润76亿元,同比增幅5.21%。
但其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7.96%至26.4亿元,环比也下滑7.8%。这是阳光电源自2022年以来首次出现单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情况。
阳光电源在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2024年前三季度新能源各赛道持续保持了一定的增长态势,行业在经历过去两年高增后,2024年增速有所放缓。
当前光伏行业深度调整,亏损成为普遍现象,前期高速扩张遗留的财务压力也成为隐患。阳光新能源若实现曲线上市,不仅能扩充其融资途径,增强其资金实力,同时还能有效缓解阳光电源的财务压力,改善经营状况。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