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华星、深天马秀肌肉 利亚德出货量已超去年全年 Micro LED迎来爆发前夜?
财联社9月10日讯(记者 王碧微)在刚刚落幕的2023 CIOE中国光博会上,深天马A(000050.SZ)、TCL科技(000100.SZ)旗下TCL华星、水晶光电(002273.SZ)、海目星(688559.SH))等光显产业链厂商纷纷展出了其MicroLED领域最尖端的技术。展会现场,海目星、Maxwell等厂商的工作人员财联社记者表示其MicroLED产品已实现出货;深天马、镭昱等厂商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其MicroLED正“在路上”。
今年以来,被视作“终极显示”技术的Micro LED正逐步走上台前。三星、努比亚、雷鸟等品牌先后推出搭载MicroLED的产品,上游晶圆、芯片、显示屏各个环节均有新品推出.不过,目前MicroLED距离大规模应用上仍存挑战。辰显光电有限公司产品设计总监钱先锐表示,产业链仍需提升性能、降低成本,并逐渐丰富MicroLED产品的功能,要从设计、材料、工艺、设备方面持续迭代、更新。
光博会上MicroLED惹关注 大多正在量产“路上”
本届光博会2号馆内开设了新型显示展区,从本次展出的情况来看,Micro LED技术已日渐成熟,部分早期应用已初步或接近量产条件,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扩张阶段。
显示厂商深天马此次重点展出了柔性MicroLED、透明MicroLED等多款新品,引不少人围观。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天马的MicroLED产品目前仍未量产,估计25年可以量产;产品将主推用于车载,目前已与宝马有合作车型,但是暂未发售。
显示巨头TCL华星光和三安光电(600703.SH)合资创办的芯颖则展出了其最新的无边框MicroLED及MicroLED芯片等产品。不过现场的工作人员表示,展出的无边框MicroLED产品只是样机,还存在瑕疵,距离量产仍远。
设备厂商中,Maxwell及海目星展台均吸引不少目光。Maxwell展示了MLED全线设备解决方案、Micro LED激光剥离设备、巨量转移设备等产品。巨量转移作为MicroLED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发展情况备受关注。Maxwell现场工作人员透露,展出的巨量转移设备此前已销售几台,但暂未大规模量产。海目星方面则表示产品已经量产。
显示方案厂商中,镭昱展出了全彩Micro LED微显示解决方案。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其0.11吋产品是全球尺寸最小的单片式全彩Micro LED微显示屏,主要用于AR等场景。计划于年底或明年初小批量送样给客户,进行配合与迭代。
思坦科技亦展出了多款Micro LED显示模组,据悉,其一期量产线已于此前落地厦门。此外,JBD、水晶光电则展示了搭载Micro LED技术的AR眼镜。
产业链企业纷纷入局
“Micro LED兼具自发光、高可靠性、可无缝拼接、高亮度、应用尺寸范围大等多种优点,硅基Micro LED可适配包括XR、微投影在内的各种微显市场,而玻璃基和柔性基材Micro LED理论上也可以覆盖目前LCD能覆盖的所有应用领域,并凭借无缝拼接优势,进一步覆盖到小间距LED的市场,可谓用途广泛”CINNO Research 资深分析师刘雨实向记者表示道。
目前,消费级MicroLED产品开始不断涌现。雷鸟、努比亚、INMO 影目科技在今年先后推出搭载Micro LED的 AR眼镜,三星、LG则推出搭载Micro LED的电视。此外,由于美国专利商标局于6月公布了一向苹果的Micro LED 新专利,市场普遍认为苹果亦将在未来采用Micro LED技术。
集邦咨询(TrendForce)预计,在大型显示器和可穿戴设备量产的推动下,Micro LED芯片产值将从2022年的1400万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2700万美元,同比增长92%,2027年将接近5.8亿美元,2022年到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36%。
因此,在显示产业链整体低迷的情况下,MLED领域投资仍然火热。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1-6月中国(含台湾)光电显示产业内投资资金主要流向面板和Mini/Micro LED(MLED)领域,MLED领域投资金额约380亿人民币,占比约20.7%。
国内光电产业链厂商方面,Micro LED目前进展不断。
作为最早实现Micro量产的公司,Micro LED已开始为利亚德(300296.SZ)贡献业绩增量。利亚德证券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公司MicroLED订单饱满,公司目标全年MicroLED订单超4亿元。近期,利亚德还在投资者平台表示其今年“MicroLED订单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此外,雷曼光电(300162.SZ)亦已量产了基于COB集成封装技术的 Micro LED 超高清显示系列产品;海目星、大族激光(002008.SZ)的Micro LED 巨量转移设备已于去年9月开始顺利出货,实现交付;深康佳A(000016.SZ)的Micro LED芯片也在去年9月开始进入量产阶段。
大部分厂商的MicroLED产品仍是“在路上”。维信诺(002387.SZ)参股公司辰显光电9月8日下午启动全球首条TFT基Micro-LED生产线,项目总投30亿元,将率先布局大尺寸商显领域,预计2024年底实现产品出货;国星光电(002449.SZ)近日表示,其用于AR眼镜的Micro LED微显示屏处在样品试制阶段。此外,TCL科技、京东方A(000725.SZ)、鸿利智汇(300219.SZ)、兆驰光电(002429,SZ)等产业链厂商亦有相关投资。
产业仍需降本增效
从LED到OLED再到MLED,未来各种显示路径格局将会怎样?刘雨实告诉记者,LCD、OLED、Micro LED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会是共存的关系。
“目前,LCD产能巨大,技术成熟,成本低廉,将长期占据最广大的应用市场和大量的中低端份额。OLED也在积极拓展应用领域,特别是韩国企业全面退出LCD、押注OLED以后,OLED正在积极开拓笔电、车载等市场,凭借柔性、轻薄优势与LCD争夺市场份额,而LCD方面则通过Mini LED背光等技术带来的亮度优势与OLED正面竞争。Micro LED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重点课题都将集中在如何大幅降低成本上,因而在中短期内尚无力挑战LCD与OLED的成本优势,而是从部分Micro LED优势市场起步,如微显和超大尺寸,逐步降低成本进入主流尺寸市场”刘雨实表示道。
不过,在目前MicroLED普遍出货量低、售价高昂的情况下,讨论产业格局还为时尚早。以三星在8月最新推出的89英寸Micro LED电视为例,售价为 749999 元,普通消费者难以企及。在光博会上,深天马A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其MicroLED产品一片价格达数十万元。
因此,刘雨实表示,降低成本、提高良率和检测修复效率是目前MicroLED产业发展的关键。
钱先锐在上周举办的2023国际Mini/Micro LED供应链创新发展峰会表示,目前来看,Micro LED领域能够短期实现商业化的场景主要是大尺寸拼接及手表。尽管AR方面也有应用前景,但是AR显示生态链短期不够成熟。车载方面,考虑到目前的成本和技术成熟度,且导入终端应用周期比较长,至少要5年以上来考虑进行产业化。手机显示方面,由于手机是中尺寸,且分辨率很高,MicroLED短期最难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