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新文化“兴”青年|唱小曲,说大书

查股网  2024-11-04 20:09  新文退(300336)个股分析

“说唱可以是节奏、电子、年轻、时尚,也可以是转轴、拨弦、清丽、雅致。”这是宿迁市庐山路小学音乐老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北琴书第八代传承人于兰曲的感悟。在她看来,传统曲艺和说唱都源自一种音乐的生命力,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变化,呈现出不一样的韵味。

和宝藏非遗的双向奔赴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哒也去,妈也去,我也去。”宿迁话的童谣伴随着于兰曲长大。童年在老坊巷中穿梭玩耍,时不时听到叮叮咚咚的敲弦之声,却并不知道这将是她今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于兰曲的外婆是宿迁市泗洪县泗州戏剧团的成员,有的时候在舞台上演出,有的时候就在田间地头。于兰曲说,从小看外婆的演出,在台前幕后看看这、摸摸那,在心里种下了曲艺的种子。“那时候还不知道台上有泗州戏、洪泽湖鱼鼓、苏北琴书,只知道热热闹闹,台下被四面八方前来观看的人围得水泄不通。”

长大一点后,母亲带着于兰曲来到少年宫学习钢琴,然而,老师认为她的手太小,不适合跨大音阶。在偶然间,她看到别的孩子演奏扬琴,被这门乐器的美妙音色所吸引,便毅然决定改学扬琴。从此,这个决定伴随了她20年,而扬琴也成了她人生的重要部分。

陈锦荣

2023年初,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她结识了苏北琴书第七代传承人陈锦荣。那场演出中,陈锦荣一手击打紫红木板,一手敲响身前扬琴,优美的唱腔配上坠胡声令人震颤。

而有扬琴基础的于兰曲,也让陈锦荣“眼前一亮”。陈锦荣表示,“苏北琴书是我们宿迁珍贵的文化遗产,现在能有年轻人热衷于学习,是值得庆幸的事。”

拨弦(左)打板(右)

同年5月,于兰曲正式拜入陈锦荣老师门下,开始系统学习苏北琴书。“从没有想到会被‘老腔老调’的苏北琴书吸引。”于兰曲坦言。在她看来,琴书不仅仅是技巧的积累或念白的传承,更是一种心灵真实的表达。

于兰曲表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演绎苏北琴书时,最重要的都是能唱出书中的喜乐悲欢。一开始,于兰曲跟着陈锦荣学习了一些经典剧目,例如《李观宝投亲》《三阳关》《杨家将》等。后来,她们发现一些新编的曲目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明了,更适合当代的舞台演出,也更容易被年轻的观众接受。

于兰曲和师兄高子健合作演出

在学生心底种下传统曲艺的种子

苏北琴书是一门集弹奏、歌唱与表演于一体的艺术,于兰曲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虽然曲调悦耳、表演灵活,但掌握这些技巧并不容易。“因为苏北琴书的乐谱大多靠口传心授,许多地方需要通过耳朵反复听、反复记忆来达到标准。特别是遇到一些转弯处的多音字或复杂的旋律,需要通过反复琢磨与练习才能掌握。”

于兰曲希望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入现代音乐等创新元素,用多样的舞台形式,展现优秀的苏北琴书作品。这种尝试让她的表演更加丰富、立体,赢得了师长和观众的认可。她记得某次演出结束后,一位观众眼中带着泪水告诉她:“你的表演让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亲切和温暖。”那一刻,她深深感受到,传统曲艺在现代舞台上依然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音乐课上教学生演奏扬琴

为了推广这门非遗艺术,于兰曲不仅在线下表演,有的时候还进行线上直播,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苏北琴书。

作为小学音乐老师,于兰曲常常在课堂上为学生演奏扬琴片段,还将苏北琴书引入课程的拓展部分。她表示,希望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