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化建设评估标准公布,明确六类加分项,发挥智库作用、鼓励国际交流等被专章写进
财联社3月21日讯(记者 林坚)券商文化建设评估工作迎来最新修订。根据中证协官网消息,中证协发布了《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指标(2025年修订稿)》,旨在进一步做好券商文化建设实践评估工作。

本次修订基调同此前几次修订保持一致。中证协结合监管要求及行业文化建设重点工作,在广泛征求行业与监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并保持券商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指标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对评估指标进行了修订。部分修订将按计划在2024年度文化建设实践评估中正式启用。
本次修订有哪些看点?整体来看,核心在于价值重构,文化赋能长期主义,在加强党建和政治引领、提升廉洁从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智库作用、防范重大声誉风险以及鼓励文化建设的国际交流等方面有了明显侧重。这些指标更精准地反映了行业文化建设的质量与效果,其设定也更加客观和合理。
文化建设不是成本,而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这个理念持续影响证券业,尤其是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有券商文化建设工作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文化建设进入能力输出的新阶段,尤其是在重组并购的浪潮里,也要从文化建设理念的维度,转向“百年老店”的坚守。对于行业来说,也更为关注文化重构如何反哺业务。
记者注意的是,评估体系正倒逼券商加强内控,减少违规事件,2022-2024年多起负面案例推动行业规范,合规意识、文化建设理念得以强化。
六大加分事项得以明确,发挥行业智库作用
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评估指标修订后共计10项加分指标,这也是行业最为关注的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有评估指标中,宣传、案例相关的加分事项权重较高,根据监管部门意见,最新版评估指标方案将文化建设及党建案例入选行业文化建设年报、被高校及省部级单位收录的加分事项分值进行相应调降。
同时结合行业意见,将“服务行业专业能力提升,参与协会组织的培训、评价测试工作”加分指标的最高分值进行调降;将“发挥行业智库作用,服务国民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加分指标中承接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事项的加分进行提高。
防范重大声誉事件在扣分中呈现
自2019年启动行业文化建设以来,中证协通过评估逐步细化标准,推动文化理念从“形式化”向“实效化”转变。比如2023年的修订版本,就新增对员工违规炒股、社交媒体使用、薪酬管理违规等行为的扣分项,并将“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纳入考察。
聚焦今年,行业比较重点关注的就是,在扣分指标中增设一项关于券商重大声誉事件的专项扣分指标,对于券商在评估年度发生重大声誉事件,造成严重影响的予以扣分。
据记者了解,在实践评估复核工作中,将对券商发生奢靡、炫富等声誉事件,造成严重影响或存在薪酬激励不当、管理不严的情况从重扣分。
围绕这一方面,未来,随着监管对风险文化和职业道德的持续关注,预计评估体系将进一步细化,推动券商在追求业务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责任与长期价值。
呈现“动态调整、趋精趋实”的特点
长期以来,券商文化建设指标修订呈现“动态调整、趋全趋实”的特点,此次修订也不例外,《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指标(2025年修订稿)》内增设的一些指标以及重点关注事项同样重要。
(财联社记者 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