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股观察 | 联创股份“戴帽”,布局固态电池前景如何?

查股网  2025-03-27 15:30  联创股份(300343)个股分析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文 | 周涛

3月25日9点30分,深交所创业板交易系统跳动的数字定格在ST联创(300343.SZ)的跌停板上。这个曾因PVDF(聚偏氟乙烯)概念创下市值破百亿神话的化工新贵,此刻却因历史财务造假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复牌首日股价暴跌17.09%,市值蒸发近50亿元。

图片来源:巨潮资讯图片来源:巨潮资讯

纸罚单掀开历史暗疮

联创股份此次被ST的直接导火索,源于一桩七年前的跨界并购。时针回拨至2017年9月,ST联创以现金收购上海鏊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鏊投”)50.10%股权,次年完成剩余49.90%股权收购,总耗资约13亿元。彼时,上海鏊投被包装为数字营销领域的“明日之星”,承诺2017年至2019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800万元、1.225亿元和1.55亿元。

这场看似寻常的跨界并购,实则是精心设计的资本骗局。据山东证监局调查披露,上海鏊投2016——2019年累计虚增利润5.1亿元,其中2017——2019年虚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91万元、1.28亿元、2.35亿元,致使ST联创2017——2019年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这场财务造假案的恶劣性在于其系统性,原管理团队孔刚、高胜宁等人通过购买虚假业绩提升标的估值,在完成剩余49.9%股权收购后继续造假,导致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半的财报失真。山东证监局行政处罚书显示,ST联创被责令改正、警告并罚款60万元,原上海鏊投法定代表人高胜宁被终身市场禁入,另一责任人李洪国被禁入5年。

不同于*ST公司面临的生存危机,ST联创的警示标签更似“成长股的手术疤痕”。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其触发的是“其他风险警示”条款,而非触及营收造假金额超5亿元、利润占比超50%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红线。这意味着公司无需经历退市整理期,只需在2026年3月前完成财务追溯调整并通过监管审核,即可申请摘帽。

截至2024年三季报,ST联创资产负债率20%,流动比率2.96,在手现金3.2亿元,财务结构堪称健康。这与那些挣扎在退市边缘、靠变卖资产保壳的企业形成鲜明对比。

ST联创原计划通过收购上海鏊投切入数字营销领域,但标的公司实际盈利能力与承诺严重背离。2019年上海鏊投暴雷后,ST联创被迫于2021年剥离全部互联网业务,回归化工主业,但此时公司已因商誉减值、诉讼缠身元气大伤。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片来源:摄图网

布局固态电池前景如何

公开资料显示,ST联创主营产品分为含氟新材料和聚氨酯新材料两个板块,目前公司已形成了包括基础配套原料、含氟制冷剂、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在内的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

其2024年业绩呈现“前低后高”态势。三季报显示,ST联创营收6.61亿元,同比下降8.82%;归母净利润-1678万元,同比下滑155.28%,主要受制冷剂市场周期及PVDF价格波动影响。但全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盈利2100万至2700万元,同比增幅65%——112%,但扣非净利润却亏损4400万——5000万元。细究利润构成,7100万元非经常性损益成为关键,包括政府补助、金融资产处置收益及坏账转回。

具体业务来看,ST联创氟化工产业链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锂电级PVDF全年销量同比增长超50%,通过绑定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客户,市占率提升至行业前五;第三代制冷剂(HFCs)受益于2024年国家配额管理落地,供需格局改善推动价格企稳,公司产能利用率回升至85%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制冷剂副产的R142b原料自给率达70%,使PVDF生产成本较行业均值低15%-20%,毛利率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至18.7%。

此外,ST联创与中山大学合作研发的固态电解质已进入小试阶段,3项核心专利获得授权。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预计,2030 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突破 2000 亿元。若能实现技术突破,ST联创有望跻身万亿赛道核心玩家。

ST联创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董事会对上述告知书载明事项予以高度重视,将积极落实监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尽快消除相关事项对公司的影响,争取尽快撤销风险警示。公司董事会将持续督促公司管理层加强措施,进一步改进、完善信息披露等内部治理体系,切实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规范运作水平,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