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医药外包”板块继续下跌 行业发展隐忧已现
CXO即医药合同外包服务,从产业链条来划分,包括CRO(药物研发外包服务)、CDMO(医药合同定制研发及生产)、CSO(合同销售组织)等多个细分行业。继前一个交易日集体跳水后,港股CXO概念股12月5日继续下跌,仅有金斯瑞生物科技、康龙化成等个股微涨。
药明生物在12月4日发布的公告中明确,今年业绩不及预期,引起CXO板块大跌。事实上,在新冠疫情催生的药物、疫苗订单明显减少后,CXO行业已经开始承压。
药明生物下调业绩预期
12月5日,港股CXO板块继续下跌,到收盘时,药明生物跌幅为8.45%,昭衍新药、药明康德、凯莱英等个股也以下跌收盘,仅有金斯瑞生物科技、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等微涨。
相较于前一个交易日,整个板块的跌幅已经明显收窄。12月4日,药明生物开盘后一度大跌,并在上午10时49分起临时停牌。当天,药明生物大跌23.79%,收于33.15港元/股。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的跌幅超过9%,药明康德跌幅超过8%。这一势头也蔓延到A股,凯莱英跌停,康龙化成、九洲药业跌幅均超过8%。
药明生物在当天发布的《药明生物业务更新》中下调公司业绩预期,这也被认为是引起CXO板块股价暴跌的源头所在。药明生物表示,药物开发业务端和生产端出现两个意料之外事件将影响2023年的收入和利润,药物开发业务端预计同比下滑18%-20%,生产端收入预计同比下滑15%-18%。
药明生物指出,药物开发业务端收入增速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是在下行周期中,今年目标新增120个项目过于激进;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导致新增项目减少:比去年减少40个新项目,这意味着减少约3亿美元收入。在生产端,主要意外是监管机构批准滞后,3个来自大药企的重磅药延期,影响约1亿美元的收入。
此外,由于新冠收入快速降低,整体收入包含新冠已是高基数,这也是药明生物业务表现或将不及预期的重要原因。
不过,药明生物对未来业绩仍抱有信心。公告显示,全球前30大畅销生物药中,有3款由药明生物生产;正在生产的项目中,有3款生物药潜在销售峰值有望达50亿美元,2款有望达30亿美元,3款有望达10亿美元。药明生物预计,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最具挑战,预计2024年下半年逐步回暖,2025年及以后预期恢复强劲增长。
行业遇冷端倪早已显现
行业板块的集体下跌,不止药明生物的一份公告那么简单。药明生物在公告中也提及,整个行业都在经历短期阵痛,行业过去几年保持15%的增速,受生物技术融资影响,行业正进入到未来2年个位数增长阶段。
创新药物研发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等特点,在研发回报率低与专利悬崖的双重挤压下,通过外部研发服务机构推进研发项目,在提高研发效率的同时能够降低研发成本,成为不少企业的共同选择。Frost&Sullivan预测,全球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将由2021年的2241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312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9%。Frost&Sullivan报告预测,中国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将由2021年的39.4%提升至2026年的49.9%。这无疑给CXO企业留下足够的市场空间。
新冠疫情的发生,催生疫苗及药物研发领域的大量需求,这给CXO企业提供明显的业务增量,现在这类需求已经明显弱化。以三季度报为例,在药明康德、康龙化成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凯莱英、博腾股份前三季度营收则出现两位数的同比下降,博腾股份更是出现41.79%的下降幅度,新冠订单消失带来的业绩影响开始显现。
资本市场上,今年上半年,整个CXO板块就已经出现系统性回调,包括药明康德等行业龙头。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跌幅TOP20中,CXO板块领跌,在其中占据5席,包括美迪西、康龙化成、药石科技、泰格医药、九洲药业。
黑崎资本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兴文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认为,在2022年-2023年,国内有超过20家CXO公司成功获得超亿元大额融资,表明尽管整体融资环境较为严峻,在特定领域和特色公司中仍有投资机会。在细分赛道上,包括专注于抗体药物研发、细胞药物研发、放射性药物开发等领域,合计总融资规模高达30亿元以上,说明生物医药融资的环境在持续回暖,顺应宏观经济复苏预期逐步显现。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