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盐股天华新能变“失能”:三季报净利膝斩,市值距高点蒸发超570亿元
天华新能(300390.SZ)股吧收到不少投资者的牢骚。这背后恐是锂盐的好日子一去不返,天华新能的苦日子刚来不久。资本市场上,实控人增持也难阻股价下跌,仅2年多时间直接跌去三分之二还多。 1年前的定增投资者折戟其中,不少中小股民也深套其中。
在业绩上,相较于营收三成的下滑率,天华新能净利润近乎“膝斩”。
10月23日天华新能公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9.1亿元,同比下降29.13%,归母净利润18.22亿元,同比下降64.66%。
净利大降的一大原因是天宜锂业原材料成本较上期大幅增加。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成本达62.54亿元,去年同期仅为39.67亿元,同比暴增57.66%。
天华新能的锂精矿以海外长协进口为主,其在公告中表示:“锂精矿目前主要通过长协从国外进口,烧碱和硫酸等原材料直接从国内供应商采购。其中锂精矿根据承购协议,定期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
作为原料端,海外锂矿价格一度高企。国盛有色指出,天华新能今年第一季度的进口精矿长协价主要锚定去年第四季度高位价格,加之澳洲供货商控价能力更强,导致锂矿价格刚性显著高于锂盐。
从销售端而言,天华新能的核心产品锂盐“卖不上价”。下游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加之下游厂商不断去库存,导致锂盐需求不足,价格跌跌不休。2023年开始,锂电材料行业进入调整期,锂盐价格由60万元/吨跌至2023年10月份的17万元/吨。
当前虽然海外锂矿价格有所回调,但销售端锂盐的价格不见上行,这已是吃掉锂盐上市公司净利的核心矛盾。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外购澳矿锂辉石的成本大概在22万元/吨左右,外购非洲锂辉石的成本约18万元/吨左右,外购锂云母的成本约19万元/吨。
有上海钢联人员表示:“依照目前碳酸锂价格,锂盐公司显然已无利润。”
跨界而来的天华新能,面对行业上的困境,显然避无可避。
天华新能,原名天华超净,1997年成立于苏州,核心业务为无尘防静电服。2014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当年营收3.9亿元,净利润4000万元。2015年通过收购无锡市宇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100%股权,进入医疗器械赛道;2020年疫情暴发,通过卖口罩等防疫物资使得业绩大增,当年营收达13亿元。
2018年开始布局锂电赛道。根据公开的新闻报道梳理,此前,宁德时代的联合创始人李平和天华超净实控人裴振华系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2015级同窗,借由双方之间的股权投资往来,2018年天华超净傍上了宁德时代,开始涉足锂电赛道。2018年两家公司投资成立天宜锂业,主要从事电池级氢氧化锂的生产及销售。
2019年9月,天宜锂业开工建设“2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建设项目”。同年11月,天宜锂业与宁德时代签署合作协议书,宁德时代承诺将在未来5年内优先向天宜锂业采购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产品。
2021年和2022年锂价飞涨,锂业巨头赚得盆满钵满,天华超净业绩也迎来大涨。以2022年为例,当年公司营业收入170.3亿元,同比上涨约400%;归母净利润65.86亿元,同比上涨约620%。
进入2023年,天华新能公告显示,2023年预计建成13.5万吨电氢+3万吨电碳产能。
即截至2023年,天华新能的锂盐产能将达到16.5万吨,已经迈入行业第一梯队。
2023年2月22日天华超净更名为天华新能。然而,跨界的风险已现,当前“新能”有所“失能”。
与布局上游锂矿的锂盐巨头相比,以海外长协进口为主的天华新能,其业绩明显更具波动性。
以赣锋锂业为例,平安证券研报显示,该上市公司2021年锂资源自给率为37.1%,2022年提升至44.7%,预计2023年将进一步提升至58.6%。2023年上半年赣锋锂业营业收入为181.45亿元,同比增长25.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50亿元,同比下降19.35%。
以天齐锂业为例,2023年10月23日该公司公开表示:目前已实现锂资源100%自给自足。天齐锂业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248.23亿元,同比增长73.64%;实现归母净利润64.52亿元,同比下降37.52%。
与净利下降二成的赣锋锂业,净利下降37%的天齐锂业相比,同期,天华新能净利大降超六成。2023年上半年这家新入行者营业收入约66.42亿元,同比减少14.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3.74亿元,同比减少60.86%
行业高景气之后,锂业巨头也开始造车了。
与锂矿自足、下场参与造车的锂业巨头相比,天华新能的抗击打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在资本市场,天华新能的日子也不好过。
该公司股价于2021年9月10日攀至顶峰,达100.8元(前复权),此后股价震荡下跌,于2022年7月4日反弹至小高峰72.94元/股(前复权),此后股价便一路下跌。2023年10月25日收盘于26.03元(前复权),距离股价最高点已跌去74%。
2021年9月股价高位时,天华新能市值最高达到过793亿元,10月25日公司市值仅剩218亿元,市值缩水超七成。仅2年多时间直接跌去“两个天华新能”还多,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总资产达197.55亿元,而市值直接跌去575亿元。
公司实控人的增持也未能挽回股价的下跌。
2023年1月10日至2023年7月9日,通过其出资设立的资产管理产品“华泰尊享稳进66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裴振华自掏真金白银合计增持1.3亿元,增持公司股份2,091,709股(根据公司2022年度权益分派转增内容调整为2,719,222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2%。按照转增后的股份数计算,每股合计47.81元/股。
按照10月25日收盘价26.03元/股计算,此次增持,裴振华已浮亏超45%。
在股价一路走低之际,定增的机构投资者损失不少。
2022年12月,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数量为5229.72万股,发行价格为52.89元/股,发行对象共计21名,证券账户共计102个,合计融资27.66亿元。
此后公司推行了2022年度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每10股转增3股,使得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投资者的持股总数增加至6798.64万股 。
该定向增发股票于2023年6月27日解禁,当日公司股票均价为33.76元/股,对应市值22.95亿元,解禁当日21名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合计浮亏4.7亿元。若持股到现在,按照10月25日收盘价26.03元/股计算,21名定增对象的市值合计17.93亿元,合计浮亏9.7亿元。
不少中小股民也折戟其中。2023年6月末股东户数达8.5万户,9月末达7.96万户。
一位股民在股吧中留言,其于2023年2月10日以除权价45.12元开始买入,但公司股价分别在7月份以30.95元、8.28日以26.41元、9.27日以24.85元再创新低;持股8个月,亏损巨大,要清仓割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