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源材质狂扩产至160亿平米,却亏2770万降130%,隔膜业80%企业亏损
在国内锂电隔膜领域稳居第二梯队头部的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568.SZ),2025 年交出了近五年来最差的一份三季报 —— 扣非净利润由盈转亏,盈利水平跌至五年新低。这家成立于 2003 年、总部位于深圳的企业,核心业务锂电隔膜是电池中关键的 “分离器”,既要分隔正负极防止短路,又得让锂离子自由穿梭,因技术门槛高,曾是国产化进程最慢的锂电主材。如今,即便手握连续五年国内出货量第二的成绩单,也难抵行业下行与自身扩产带来的双重压力。

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中国隔膜产业已实现弯道超车。早年全球隔膜市场基本被日、美、韩企业垄断,而我国产业起步虽晚却发展迅猛,到 2023 年时已占据全球 80% 的市场份额。星源材质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据中国银河证券研报数据,2024 年其隔膜出货量市占率达 17.6%,连续五年保持国内第二的位置,2024 年全年隔膜出货量 39.86 亿平米、生产量 40.46 亿平米,同比增幅均在 50% 左右,足见其在行业内的分量。
但行业风光的背后,盈利压力已悄然蔓延。近两三年来,随着行业产能集中释放、生产成本下降,叠加激烈的价格战,隔膜价格一路走低,企业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2025 年第一季度,行业产能利用率甚至低至 53%,鑫椤锂电的分析更指出,2025 年上半年整个隔膜行业整体处于盈亏平衡线之下,就连龙头厂商也陷入亏损泥潭,星源材质自然难以独善其身。
2025 年三季报的数据,将这种盈利压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星源材质继 2023 年第四季度后,第二次出现单季度扣非净利润亏损。第三季度,公司扣非净利润直接亏损 2770.47 万元,较 2024 年同期的 8983.17 万元暴跌 130.84%,即便对比 2023 年同期 2.71 亿元的盈利,差距更是触目惊心。从季度趋势来看,盈利下滑的态势持续加剧,2025 年第一季度扣非净利润还有 3425.87 万元,到第二季度就骤降至 930.62 万元,三季度直接转为亏损。
全年维度的盈利数据同样不容乐观。2025 年前三季度,星源材质扣非净利润仅为 1586.01 万元,同比大幅下降 94.06%,要知道 2024 年同期这一数据还是 2.67 亿元,2023 年同期更是高达 5.74 亿元。即便计入 9855 万元的非经常性损益(其中主要包括 7521 万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 8136 万元的政府补助),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也仅为 1.14 亿元,同比下降 67.25%;毛利率降至 22.58%,同比减少 7.64 个百分点;净利率更是低至 4.75%,同比下滑 8.71 个百分点,各项盈利指标均处于近年来的低位。
深入剖析亏损背后的原因,既受行业大环境的拖累,也有公司自身扩产带来的压力。从行业层面看,湿法隔膜价格的持续下跌直接挤压了毛利空间,中金公司研报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星源材质单平毛利仅为 0.16 元,环比下降 0.06 元。星源材质相关人士也坦言,第三季度湿法隔膜价格略有下降,公司毛利变动和行业趋势保持一致。
而从公司自身来看,为了追求营收增长以及布局毛利更高的海外市场,星源材质正加速推进全球产能扩张,这一举措直接导致财务费用激增和存货减值压力加大。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达到 1.49 亿元,同比暴增 177.88%,主要原因是新建产线带来的利息支出上升以及汇兑损失扩大;同时,资产减值损失达 2913.13 万元,同比增幅更是高达 14294.69%,核心症结在于原材料和产品存货的跌价准备增加。截至 2025 年三季度末,公司存货规模已达 7.1 亿元,较年初增长 36.96%,存货积压问题愈发明显。
“净利率下降主要是因为财务费用和资产减值影响。” 星源材质有关人士在 10 月 28 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解释道,“财务费用增加主要是因为新建产线,三季度的固定资产增加比较多,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原材料存货都会影响净利。如果后续产能得到释放,这部分折旧可以相应抵消。折旧是一笔巨大的费用,设备的折旧年限在 10 年左右,厂房可能需要 20 年左右。”
知名财税审专家、资深注册会计师刘志耕则从专业角度指出了潜在风险:“一方面,净利率下滑主要是因为财务费用激增及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同时,在高杠杆运营下,利息支出和汇兑损失又进一步侵蚀利润,如果融资成本持续高位,可能引发债务偿付风险。另一方面,若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或产品价格下跌,可能加剧存货跌价风险,进一步拖累未来业绩。”
面对盈利困境,星源材质将突破口放在了海外市场。尽管 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实现 29.58 亿元,同比增长 13.53%,但对比行业整体增速仍有差距 —— 根据高工产研数据,2025 年前三季度国内隔膜材料出货量达 220 亿平米,同比增长 43%,其中第三季度出货量 83.5 亿平米,同比增长 34%。而中金公司研报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星源材质出货超 12 亿平米,同比仅增长约 6%,增速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不过与行业内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偏低不同,作为头部厂商的星源材质目前处于满产满销状态。为了维持增长,公司制定了激进的扩产计划,目标是到 2027 年将产能提升至 160 亿平米。当前,星源材质正同步推进佛山、马来西亚及瑞典工厂的建设,东吴证券研报分析认为,2025 年上半年佛山基地的 4 条湿法产线已陆续投产爬坡,预计 2026 年可贡献 1 亿 —2 亿平米的产能增量;马来西亚工厂投产后则能带来 6 亿 —8 亿平米的增量,基于此,预计 2026 年星源材质出货量可增长 20% 以上,达到 58 亿 —60 亿平米。
之所以重点布局海外市场,核心在于海外业务的高毛利优势。中国银河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4 年星源材质国内业务毛利率为 26.5%,而海外业务毛利率高达 49.38%,接近国内业务的两倍。从价格来看,2025 年国内 14 微米干法隔膜价格约为 0.4 元 / 平米,而干法隔膜出口平均价格约为 0.8 美元 / 平米,按当前汇率计算,出口价格是国内价格的 10 倍以上,价格优势极为显著。
对于星源材质未来的盈利改善,刘志耕提出了几点关键判断:“当前财务费用激增主要是因为海外项目融资成本高企,若公司能通过股权融资置换债务,或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进而降低美元债成本,则财务费用占比有望降低,从而推动净利率的提升。存货也需加速消化,若下游需求回暖或公司优化库存管理,存货跌价损失减少可增厚利润。必须注意的是,如果扩产进度不及预期或行业价格战重启,净利率回升可能延迟至 2027 年后。新建产线完成爬坡后,单位固定成本摊薄将直接提升毛利率。另外,公司 2026 年产能如果能如期释放,规模效应或带动净利率的回升。”
对于海外市场的布局,星源材质方面也表达了明确的态度:“我们只能做好自身工作,目前已经建立了新产线,并会尽可能利用这些产能,把它们转化成实际销量。我们其实比较重视海外市场,重心在于拓宽海外优质客户。” 在行业下行周期中,这场围绕海外市场的产能扩张与客户拓展,将成为星源材质能否摆脱亏损困境、重回盈利增长轨道的关键一战。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5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