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暴跌12%!熙菱信息实控人被查,7.2亿股权转让悬了?

查股网  2025-08-21 09:50  熙菱信息(300588)个股分析

8月20日,熙菱信息(300588.SZ)的股价遭遇了一场“惊魂时刻”。截至当天收盘,公司股价报19.48元/股,单日跌幅高达12.45%,这一剧烈波动迅速将这家深耕计算机软硬件与安防工程领域的企业推向了市场关注的风口浪尖。而引发这场股价震荡的直接导火索,源于前一晚的一则重磅公告。

豪尔赛(002963.SZ)近日陷入一场突如其来的监管风暴。8月20日,公司股价下跌2.67%,报收13.49元/股,市场情绪骤然紧张。这场风波的源头,是北京证监局一纸《警示函》——公司及四位核心高管因信息披露违规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而背后牵扯出的董事长被捕、公司涉行贿案等重磅信息,更让这场危机蒙上阴影。

根据监管函披露,豪尔赛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戴宝林因涉嫌单位行贿罪,已于2025年6月19日被公安机关执行逮捕。与此同时,公司本身也因同一罪名被监察机关立案调查。但令人震惊的是,这一涉及实控人刑事犯罪的重大事项,豪尔赛竟未在事发后及时向市场披露。更令人担忧的是,监管机构在调查中发现,公司在规范运作、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系统性缺陷。

北京证监局的处罚决定直指要害:公司及戴宝林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二十三条关于信息披露真实性与时效性的规定;现任董事长戴聪棋、董事侯春辉、董秘闻国平则因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被追责。这份警示函不仅被计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更要求公司在30日内提交整改报告,意味着监管层已对豪尔赛亮出"黄牌警告"。

事实上,这场危机早有伏笔。8月8日,公司刚披露收到武汉市新洲区检察院《起诉书》,显示其与戴宝林已被以单位行贿罪提起公诉。追溯时间线,戴宝林自2024年12月12日被监察委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直至2025年4月22日解除留置、6月19日被逮捕,期间长达半年的司法程序竟未触发任何信息披露动作。更耐人寻味的是,戴宝林在今年6月突然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为由辞去所有职务,仅保留名誉董事长头衔。这种"临阵脱逃"的辞职方式,与司法程序的时间重叠,难免引发市场对"风险转移"的质疑。

从经营基本面看,豪尔赛的危机远不止于治理层面。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腰斩至1.58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3371.49万元,同比暴跌538.56%。作为照明工程行业老牌企业,其主营业务涵盖城市景观照明设计、施工及配套产品研发,但近年来深陷行业周期与竞争加剧的泥潭。2023年净利润已下滑至0.21亿元,2024年进一步亏损0.94亿元,如今叠加高管风波,无疑让本就脆弱的财务结构雪上加霜。

这场危机暴露出的深层矛盾值得深究。首先,信息披露违规绝非偶然。从留置到解除留置再到逮捕,长达半年的司法进程未触发任何公告,反映出公司对信息披露规则的漠视已形成惯性。其次,家族式治理模式隐患凸显:戴宝林卸任后由其子戴聪棋接棒,这种权力交接在危机时刻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存疑。再次,业绩连续下滑与行贿案的关联性不容忽视——若涉单位行贿属实,不仅将面临巨额罚金,更可能被纳入政府采购黑名单,这对依赖政府项目的照明工程企业堪称致命打击。

监管层的警示函犹如一记警钟。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重大诉讼、仲裁、涉嫌违法违规等事项均需在知悉后2个交易日内披露。豪尔赛对实控人被逮捕的"沉默",不仅违反法规,更直接剥夺了投资者的知情权。这种选择性披露的后果,是市场信任的崩塌:8月20日股价跌幅虽仅2.67%,但成交量异常放大,显示机构资金正在加速撤离。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豪尔赛事件提供了多重警示。其一,需警惕"黑天鹅"背后的"灰犀牛":戴宝林被留置发生在2024年12月,而公司2025年一季报显示前十大股东中仍有4家机构持股,说明机构对风险的预判存在严重滞后。其二,业绩与治理的双重恶化往往相伴相生:近三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187天攀升至263天,存货周转率持续低于行业均值,这些财务预警信号与治理缺陷形成共振。其三,行业周期与政策风险叠加下的企业生存逻辑正在改变,照明工程行业在"新基建"热潮后面临需求收缩,此时更需要规范治理作为"安全阀"。

这场危机的走向将取决于三个关键节点:一是单位行贿案的司法判决结果,二是整改报告能否通过监管验收,三是新管理层能否扭转业绩颓势。但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何总有些上市公司将信息披露视为"可选项"?为何家族企业传承总伴随治理风险?为何亏损企业更容易触碰法律红线?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豪尔赛的警示函里。

8月19日晚间,熙菱信息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暨董事、总经理岳亚梅家属的通知,阿拉山口市监察委员会已对岳亚梅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作为公司核心管理层的重要一员,岳亚梅被调查的消息无疑给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公司迅速作出回应,强调目前其他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组织架构及内部控制机制完善,董事会运作正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在此期间,将由公司董事长何岳代行总经理全部职责,并表示上述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承诺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然而,市场似乎并未完全采信这份“定心丸”,次日股价的大幅下挫,已然反映出投资者对这一事件的担忧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岳亚梅被调查的节点,恰好处于公司股权结构即将发生重大变更的关键时期。回溯至7月25日,熙菱信息曾发布公告披露,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何开文、岳亚梅夫妇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上海盛讯和上海金中易合计转让公司4797.9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的25.06%。按照协议约定,何开文将向上海盛讯转让19%股权(3638万股),何开文、岳亚梅合计向上海金中易转让6.06%股权(1159.9万股),转让单价为15.02元/股,此次交易的总价款高达7.2亿元。交易完成后,何开文、岳亚梅夫妇的合计持股比例将降至7.64%,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上海盛讯,实际控制人则变为盛凝。这意味着,这家原本由何开文、岳亚梅夫妇掌控的企业,即将迎来新的掌舵者。如今岳亚梅突遭调查,无疑让这桩尚在推进中的股权转让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市场对交易能否顺利完成的疑虑,或许也是股价下跌的重要推手。

从公司的基本面来看,熙菱信息的主营业务涵盖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开发、数据处理技术、安防工程承接及货物技术进出口业务。近年来,公司却面临着业绩增长乏力的困境。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47.91万元,同比增长50.99%,营收的增长看似亮眼,但净利润方面却依旧不容乐观,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01.83万元,上年同期为-1494.72万元,亏损幅度略有扩大;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73.35万元,上年同期为-1764.38万元,尽管亏损额有所收窄,但仍未摆脱亏损的泥潭。

再看2024年全年业绩,4月21日公布的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1.63亿元,同比仅上升2.3%,增长势头疲软;归母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亏损4015万元扩大至亏损6055万元,亏损额进一步增加;扣非归母净利润也从去年同期的亏损4868万元变为亏损7306万元,同样呈现亏损扩大的态势;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465万元,同比大幅下降178.4%;EPS(全面摊薄)为-0.3162元。对于业绩的不佳表现,公司在2024年度报告中解释称,受到宏观经济形势波动、行业市场环境变化以及主要政府行业客户投资预算削减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项目招投标进度放缓,导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未能达到既定预期目标。不过,公司同时强调,除了这些外部因素外,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和主要财务指标均未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整体发展态势与行业整体趋势保持一致。

然而,连续的亏损以及营收增长的乏力,已经让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担忧。此次岳亚梅被调查以及股价的大幅下跌,更是在原本就脆弱的市场信心上又添了一层阴影。对于熙菱信息而言,如何平稳度过此次风波,推动股权转让顺利进行,同时尽快改善业绩状况,扭转亏损局面,将是公司管理层接下来需要攻克的重要难题。而市场也将持续关注事件的进展,以及公司后续的应对举措。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