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尚品宅配董事长李连柱:创新税收共享机制平衡地方利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翁榕涛 实习生赖桂筠 吴梓轩 广州报道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尚品宅配董事长李连柱接受媒体采访,围绕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问题提出了多份提案,建议放宽生产制造大省以旧换新区域限制,以及挖掘银发经济红利,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适老产业升级。

家电、家装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李连柱指出,当前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规定“补贴产品仅限本省销售”,导致市场分割化、供需错配化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如广东、江苏、浙江等生产制造大省的产业辐射能力,抑制了全国消费潜力释放,与“全国统一大市场”战略目标形成矛盾。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十四五”时期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统一市场建设还存在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市场无序竞争等许多堵点,需以政策创新打通内循环堵点。同时家电、家装、3C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亟需通过全国性市场扩容推动技术升级。
“现行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由于区域限制,存在市场分割化、供需错配化、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导致生产制造大省在供应链和价格优势等方面的核心价值难以发挥。”李连柱认为。
从生产企业的角度来看,补贴区域限制人为制造“政策藩篱”,消费者无法跨省享受国补消费,企业被迫分散布局,形成“一省一市场”的低效格局。甚至出现企业不得不在全国每一个省开设分公司,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据不完全统计,广东、江苏、浙江三地贡献了全国家电、家装、3C行业产量的60%以上,但受限于区域政策,无法发挥供应链和价格优势。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因为无法跨省享受补贴,导致消费意愿受到抑制。比如,一位上海消费者想从广州企业开设的旗舰店上购买家电,可能就没办法享受到国补政策。目前也产生了较多外地客户无法享受国补的投诉,不公平的待遇使得企业品牌和口碑受损。
而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生产制造大省承担产业链核心成本,但消费地政府因无法获得税收和就业收益,缺乏配合动力,可能会导致“地方保护-市场萎缩-财政下滑”的恶性循环。
建立全国性"以旧换新"补贴互通平台
李连柱认为,要以“全国一盘棋”思维重构以旧换新政策,推动生产制造大省与全国市场深度联动,他从建立全国性补贴互通平台、创新税收共享机制、统一绿色标准与监管规则,建设全国集散中心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一是建立“全国性以旧换新补贴互通平台”,破除区域壁垒。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搭建全国统一申领平台,中央承担基础补贴,地方财政当中生产制造大省可额外提供1%~3%“产地加码补贴”。消费者凭身份证在全国范围内申领补贴,企业通过平台跨省核销。
交易数据接入国家税务系统,实时监控交易真实性,同时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记录商品流向,税务部门与平台数据互通,严打“虚假交易”“异地套补”行为。
二是创新“生产地与消费地税收共享”机制,平衡地方利益。在增值税方面,跨省交易中,消费地(购买方所在地)与生产地(企业所在地)按一定的比例(比如3:7)分配增值税,缓解地方财政矛盾。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对跨省销售额占比超30%的企业,实行所得税减免10%,鼓励企业拓展全国市场。
三是统一绿色标准与监管规则,降低制度性成本。由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家电、家装产品的能效、环保、质量统一标准,取消地方重复认证。建立“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监管协作联盟,对异地消费纠纷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套补行为实行“一地受理、全国联办”。
四是支持生产制造大省建设“全国集散中心”,强化供应链优势。在物流补贴政策方面,对广东、浙江等地的跨省物流成本给予中央财政补贴(如降低30%运费),鼓励企业建设区域仓储枢纽。
“可以选择广东、江苏、浙江三地开展政策试点,2025年内完成平台搭建和规则测试。 每季度评估政策效果,根据消费增长、企业效益、财政平衡等指标优化补贴比例和税收分成规则。”李连柱告诉记者。
从预期效果来看,李连柱认为消费端有望释放全国消费潜力,预计带动家电、家装、3C行业年销售额增长15%~20%;生产端,预计提升制造大省产能利用率10%~15%,推动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增长10%。在国家战略方面,可以加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双碳”目标贡献减排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