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银河双双澄清 航母级头部券商欲待何时
转自:北京商报
11月13日盘前,中国银河证券、中金公司分别就两家机构将进行合并重组相关传闻进行澄清。两家机构发布的公告均指出,不存在筹划两家机构合并重组或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此前,监管部门表示将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的消息传出后,有关部分券商合并的传闻甚嚣尘上,但近日来,已有多家券商相继表示,并无应披露而未披露信息。
澄清传闻
11月13日盘前,中国银河证券、中金公司分别发布澄清公告表示,关注到有市场传闻称两家机构进行合并重组。为避免对社会各界和投资者造成误导,予以澄清说明。两家机构发布的相关公告均指出,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未得到任何来自于政府部门、监管机构或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有关上述传闻的书面或口头的信息。
此外,中国银河证券表示,经与控股股东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及实际控制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确认,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不存在筹划上述传闻或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公司亦无任何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同时,中金公司也表示,经与控股股东汇金公司确认,不存在筹划上述传闻或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公司亦无任何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而两大券商澄清的传闻内容,则与近期高管变动不断,引发市场对两家机构或将合并重组的猜想有关。10月22日,银河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陈亮因工作安排辞去公司董事长等相关职务。同日,中金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沈如军因工作变动原因辞去董事长等职务。同日,中金公司董事会同意提名陈亮为第二届董事会执行董事候选人,并选举其担任公司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
从经营情况来看,最新发布的三季报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中金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08亿元,同比减少23.36%。同期,中国银河证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03亿元,同比增长2.53%。
暂无计划
回顾此前,11月3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证监会将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打造一流的投资银行,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而今年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指出,要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在上述消息发布后,部分被市场猜想有较强并购重组预期的券商股大涨。市场中也流传着多版本可能合并的券商派系梳理。例如,同花顺发布的可能合并券商列表就指出,中国银河、中金公司、申万宏源3家汇金系券商或有望合并。
对此,有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向申万宏源董秘提问,“贵公司、中金公司、中国银河同属中国汇金旗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培育一流投行,随后证监会表示,支持头部券商通过业务创新、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请问贵公司、中金公司、中国银河有可能合并吗”。而申万宏源对此回应表示,公司严格遵照信息披露管理规定,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信息。
在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若头部券商实现合并,将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合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文化融合难题、组织架构调整等。
任重道远
事实上,早在2019年,中国证监会就曾表示“支持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而从证券公司行业情况来看,机构合并重组也并不罕见。从大型证券机构的合并情况来看,则可追溯到多年以前。1995年,万国证券与申银证券改组为申银万国;1999年初,国泰证券合并君安证券,成立国泰君安证券;2006年,华泰证券收购联合证券70%股权后,将其改名为华泰联合证券;2014年,申银万国与宏源证券合并,改名申万宏源;2019年,中信证券宣布收购广州证券。
若将时间拉至近年来看,虽偶有券商合并的消息传出,却也不乏合并失败的情况。2020年,国联证券宣布筹划吸收合并国金证券,成为A股首桩上市券商拟合并案例,并被市场称为券业上演“蛇吞象”,但随后因交易相关方未能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两家券商合并事项告吹。此外,2021年,西部证券、东兴证券也拟收购新时代证券股权,但后续因缺乏必要资料、未达成一致条件等情况,两家机构相继宣布退出收购新时代证券。
从近年行业发展情况来看,与海外投行机构相比,国内尚未有“航母级头部券商”诞生,从年度营收净利来看,仅有中信证券领先于其余机构。不过,今年9月,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也公开表示公司与国际一流投行的差距,并从规模体量相差较大、国际业务占比较低、资产负债经营能力受限等几方面进行说明。其中提到,2023年上半年,高盛总资产规模是中信证券的7.6倍,净资产是中信证券的3.2倍,营业收入是中信证券的5.2倍,净利润是中信证券的2.7倍。此外,中信证券境外业务收入占比仅为15%左右,与高盛、摩根士丹利等30%-40%的国际收入还有一定差距。
柏文喜认为,国内券商要想进一步做大,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和业务实力;二是加强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三是拓展海外市场和业务范围;四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