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三雄极光四位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创始人内斗不止,股价暴跌 80%!
近日,照明行业巨头三雄极光董事会内斗一事逐渐显现激烈态势,令投资者感到震惊。
三雄极光的创始人是4位华南理工大学的杰出校友。当年他们一同创业的故事,还一度成为行业流传的佳话。然而,时过境迁,再坚固的同学情谊,在利益面前也显得脆弱。
6月27日,三雄极光第六届董事会首次会议召开,却因董事长选举中罕见的“2 VS 2”对决,将公司内部分歧暴露于大众视野之下。
从公告来看,四个创始人基本形成了2 VS 2的局面。其中,张宇涛担任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张贤庆则是第六届非独立董事。林岩支持张宇涛继任,而陈松辉支持张贤庆,希望董事长能够实行“轮值”。

具体来看,提案1的内容是选举张宇涛为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本提案获得了最大单一股东林岩的明确支持。林岩在提案二中表示“本人斟酌提案1较好”。提案1中,张贤庆和陈松辉投了反对票。张贤庆认为张宇涛在任期间管理混乱,致使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费用却不断上升,2025年第一季度还出现亏损,人效也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提案2的内容是选举张贤庆为董事长,陈松辉投了赞成票。但张宇涛和林岩均投了反对票。即便陈松辉对提案2投了赞成票,其本意也是“认为轮值合适”。
此外,在上述两个议案中,提案1无人选择弃权;然而,提案2却有3名董事弃权。
总而言之,张贤庆意图担任董事长(即尝试夺权),仅获得了陈松辉的赞成票;而陈松辉的赞成票,赞成的是“轮值”这一形式。董事会其他成员,均是支持张宇涛继续担任董事长,维持目前的权力结构基本稳定不变。
同样地,第六届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的提案,与上述结论大致相似。张贤庆和陈松辉想要获取更大董事会权限的愿望,均未能如愿以偿。至此,这家知名照明制造商董事会日益激烈化的内斗现状,再次被公之于众。股吧内的投资者们也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有的支持保持稳定,也有的支持实行轮值。还有投资者表达出对公司的失望情绪,提及“对公司好失望”,“连一点点分红都延迟那么久”。

1991年,张宇涛、张贤庆、林岩三人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1987级无线电工程系,他们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机会,选择了自主创业。1993年,同校校友陈松辉加入,形成了“四驾马车”的格局。
很快,几位创始人成功研发出了电子镇流器产品,并在广州番禺的一处农田旁建立工厂投入生产。这款产品上市后,获得了巨大成功。
1993年,公司注册了“三雄”商标。1996年,正式启用“极光”品牌。2000年,“三雄”与“极光”品牌合并为“三雄极光”。2008年,成为公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当时三雄极光成功中标北京奥运“鸟巢”等十多个场馆照明工程,一举奠定了其在工程照明领域的龙头地位。此后,经过多年的发展,2017年三雄极光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上市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4位创始人都维持着一致行动人的架构。这其中,既有同学情、校友情的天然互信基础,又有共同的利益关系作为纽带。最为重要的是,从2017年至2020年,三雄极光的营收总体上保持着增长的态势,净利润也能维持在2.3亿-2.5亿元左右。
2020年4月,四人解除了《一致行动协议》。自解除一致行动协议之后,公司内部的各种暗流开始涌动。
2022年5月,三雄极光发布公告,张宇涛将其持有的5.56%股权转让给其子张钧锷。转让完成后,张宇涛的持股比例降至16.68%,其子张钧锷则拥有5.56%的股权。
2023年,张钧锷分12次将其持有的三雄极光4%的股份转移至广金美好星宇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中。尽管张宇涛的持股有所分散,但张宇涛、张钧锷加上广金美好星宇1号的持股比例总和,依然是公司最大的股东群体。
2023年7月,张贤庆也有所动作。他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向其一致行动人广发资管申鑫利39号转让了公司总股本的1.9834%,试图借此方式巩固其自身影响力。

陈松辉似乎同样有所图谋,2025年4月份意外增持了63.43万股,使得其个人持股比例从8.79%提升至9.01%。

据天眼查最新数据显示,陈松辉仍在持续增持,其最新的持股比例已达到9.34%!
然而,截至2025年6月30日,张宇涛、张钧锷加上广金美好星宇1号的持股总比例为22.29%,依然是实际上的最大股东群体。
但是,三雄极光目前依然没有实际控制人。
具体到公司管理层面,张宇涛担任董事长,负责统筹管理与战略决策;林岩担任副总裁,负责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张贤庆负责生产制造与品质控制;陈松辉负责市场营销与渠道建设。

其实,董事会的矛盾在2024年末已开始显性化。2024年12月,陈松辉对组织架构调整议案投下了唯一反对票,批评此次调整“未经充分沟通”,将会导致“双头管理、权责混乱”。这其实已经拉开了风暴的序幕。
从最终结果来看,此次试图夺权的张贤庆未能成功。一方面,他和陈松辉二者的持股比例相加不足21%,不及张宇涛家族的持股比例;另一方面,董事会其他成员也并不支持“夺权”行为。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三雄极光的内部矛盾根源或许在于近年来业绩不佳、股价长期低迷。至此,曾经由华南理工大学四个“同学会”创业的佳话也落下帷幕。
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三雄极光营收从27亿元,降至2022年的22.64亿元,2023年小幅反弹至23.52亿元,2024年再度回落至20.78亿元,创下自2017年上市以来的最低记录。
同时,净利润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回落。2020年净利润为2.35亿元;2021年则暴跌88%,降至2635.63万元。2022年回弹至9522.674万元。2023年再度反弹至2.05亿元。然而,2024年再度暴跌76%至4808.69万元。

经过统计,从2017年至2020年总净利润达9.16亿元。但是自2020年4位创始人解除一致行动人协议以后,2021年至2024年三雄极光的总净利润仅为3.75亿元。也就是说,最近这4年相比于前4年,盈利总额下降了60%!
更为糟糕的是,2024年一季度三雄极光营业收入为3.34亿元,同比继续下滑15.82%;净利润为-1531.34万元,同比暴跌207.88%。这也是张贤庆在董事会中要求改选,反应极为激烈的一个重要原因。
外部市场环境不佳,内部几个股东却又人心不齐。当董事会的反对票成为常态,公司的决策又该如何得以有效贯彻执行呢?
而在资本市场方面,公司股价自2017年3月30日创下65元的新高之后,便一路下跌直至2019年。此后,股价便一直在低位徘徊。截至6月30日收盘,三雄极光股价11.89元/股,三雄极光股价已经低迷了5年有余,市值相较最高点下跌超过80%,市值蒸发大约13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