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信电子筑牢技术壁垒,构建自主可控 AI 全栈生态

查股网  2025-08-29 17:23  弘信电子(300657)个股分析

(来源:弘信电子

在AI重塑全球科技格局的浪潮中,技术创新已成为产业破局的核心命题。作为柔性电子与算力产业的双料先锋,弘信电子集团以研发创新为立身之本,在柔性电子与绿色算力两大领域构建起坚实的技术壁垒,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一方面,公司深耕柔性电子技术,持续突破技术边界,为各类智能硬件的迭代升级提供关键支撑。另一方面,依托全链条AI算力服务能力,实现从硬件生产到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闭环,为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保驾护航。

柔性电子:开启智能硬件新纪元

依托“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与“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双资质支撑,弘信电子以高端研发战略驱动柔性电子技术革新,引领产业升级。公司聚焦超薄化、可弯曲的柔性线路核心技术,牢牢把握AI驱动的智能硬件革新机遇,前瞻性布局包括折叠屏手机、AI手机、AI PC、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人形机器人及无人机等前沿领域,为设备向智能化、轻薄化演进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特别是在AI眼镜领域,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研发优势,为市场上多款主流AI眼镜品牌提供定制性适配方案:通过超薄多层柔性线路板与嵌入式散热技术攻关,成功破解AI眼镜多项关键痛点;为客户提供智能音频眼镜的定制化柔性电路解决方案,重点开发柔性传感电路系统,实现高清音频、智能降噪与精准触控的协同运作。此外,在AI医疗领域,柔性电子凭借轻薄、柔韧的特性,成为少数可与人体友好兼容的电子材料。作为信号采集与传输的关键材料,其在脑机接口、医用胶囊、健康管理等诸多场景应用潜力巨大。公司正积极推进技术研发,促进柔性电子与更多AI医疗硬件产品深度融合。凭借“拒绝低价内卷、深耕高端研发”理念,弘信电子可为智能驾驶、具身智能等更多新兴硬件提供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为前沿科技的高速发展筑牢材料与技术基础。

算力革命:全栈生态构建国产技术闭环

弘信电子已建成高品质、全链条、低成本的AI高性能算力服务器生产制造基地及覆盖全国的算力服务网络,形成从芯片渠道、服务器制造、智算中心建设、大规模组网、算力调度到场景应用开发的全栈式服务能力。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筑牢技术支撑体系,为算力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公司积极联合国内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聚焦国产AI算力芯片服务器、光模块产品的研发设计、数据中心与机房能效优化等核心领域,全力推动AI相关产品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成果转化。

1. 多元异构算力平台,突破性能瓶颈

弘信电子通过全资收购英伟达Elite级合作伙伴安联通,同时与燧原科技等国产芯片企业深度合作,打造兼顾英伟达算力与国产算力的多元异构绿色算力底座。此外,公司与联想携手共建多元异构算力调度平台——依托双方的技术创新与协同优化优势,成功突破算力瓶颈,推动DeepSeek大模型运行效能显著提升,加速异构算力在超大规模智算场景中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进程。该多元异构算力调度平台可对多元异构算力资源池进行智能化管理,不仅能为客户提供集群管理、云平台交付、卡时计费等常规功能,还具备推理加速、训练优化、断点续训、内核级虚拟化等算力提升能力,真正实现算力资源的智能调配与高效利用。

2. 服务器研发制造,打造绿色算力

弘信电子投建的AI高性能算力服务器生产制造基地可支持进口英伟达、国产燧原等芯片的定制化生产与改制、改配需求。其制造环节采用“一站式精益化制造工艺”,实现从芯片选型、服务器生产到测试的全流程覆盖,确保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双优。

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深度洞察与技术迭代,公司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推出的分布式液冷边缘算力中心,具备灵活部署、快速响应特性,且节能效率超20%;完成冷板式液冷服务器、浸没式液冷AIDC一体机等液冷技术核心产品矩阵的研发测试。其中,公司研发的新一代智算服务器单POD,可应对100KW以上的超高功耗需求,较传统风冷方案减少节能30%、减少30%碳排放,成为行业标杆技术;此外,公司的液冷漏液监测FPC方案已获头部AI 算力服务器散热客户量产订单,进一步巩固在液冷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3. 凝聚内外合力,加速协同创新

弘信电子通过“内聚人才、外联生态” 的协同模式,构建起强大的技术合力。一方面,公司汇聚行业顶尖技术人才,打造专业技术团队——旗下燧弘华创与安联通两家子公司均跻身万卡智算集群服务推进方阵(ICCPA)核心阵营,充分彰显其在智算领域的深厚实力、优质算力解决方案能力与行业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推进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和实验室,聚焦AI技术研发创新加大投入。其中,公司已联合中国移动与兰州大学成功申报并立项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聚焦基于国产分布式异构智能算力平台的垂直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力求打造国产化算力平台下的大模型应用新范式。

同时,弘信电子持续深化与燧原科技的战略合作,联合开展国产智算领域的技术攻关,构建“软硬协同、研产一体”的技术闭环;与联想构建深度合作关系,依托双方的技术积淀与研发团队,携手攻坚AI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国产芯片与高性能服务器的研发与生产进程;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泰达生物携手打造端边诊疗一体机“羲和一号”。该设备实现国产平台与英伟达Clara模型双向适配,目前已被纳入中非医院联盟“健康丝路AI发展”联合工作组的核心解决方案,为AI医疗的发展与国际合作贡献力量。通过与生态伙伴的深度协同,公司不断拓展智算产品的技术边界与场景化应用方案,持续筑牢AI产业全栈式服务能力根基。

4.深度扎根庆阳,共建算力基地

弘信电子充分依托庆阳的绿色能源优势与电价优势,与庆阳携手打造G瓦级新引擎,重点构建四大核心板块:

01高性能服务器基地

建设满足国内外高性能服务器组装、GPU适配及终身维保的数字化智能车间;研发生产高性能智算一体机,支持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适配Deepseek等全量模型。

02高性能国产算力适配研究院

联合国内芯片、大模型研发企业,打造全国规模领先的国产异构智算适配研究中心,推动国产芯片与主流AI框架的深度优化,提升国产算力的兼容性与运行效率。

03“东数西算”全国算力调度平台

构建跨区域算力网络,精准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的算力需求与庆阳绿色算力资源,实现算力的高效匹配与智能调度,助力 “东数西算” 国家战略落地。

04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庆阳集群可信数据空间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庆阳集群可信数据空间:依托庆阳“数盾”安全体系,保障数据流通安全与隐私保护,同时积极拓展开放应用场景,覆盖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推动AI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形成完善的云服务生态,为庆阳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链提供有力支撑。

5.建设自主可控体系,打造全国产算力生态

弘信电子坚持“国芯国模国用”战略引领,构建“芯片-模型-应用”三维协同的AI产业发展架构,系统性推进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建设,打造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完整价值闭环。在与燧原科技的合作中,双方在算力硬件供应链协同、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市场生态共建等维度持续深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双方重点推进国产大模型的算力适配与性能优化工程——不仅显著提升推理系统能效比,更加速其在区域智算中心的规模化部署,为“芯-模-用”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成功案例。

此外,公司助力百川智能开源医疗增强大模型Baichuan-M2问鼎全球开源医疗模型榜首。作为百川智能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弘信电子旗下燧弘华创不仅为该模型提供底层算力支撑,更将协同开展模型的部署及运维管理。自 2023年底建立算力合作以来,双方通过深度协同创新,不仅成功推动医疗AI技术落地应用,更打造“国芯国模国用”战略的标杆案例。

6.构建国家级AI创新高地,铸就“中国智造”全球竞争力

依托厦门市海沧区政府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积极布局,以及持续完善的政策环境和产业生态,弘信电子计划将原布局于北上深的核心研发力量整体迁入海沧,进一步夯实本地研发根基。同时,公司将携手国内领先的芯片企业、大模型公司以及泰达生物等头部企业,在海沧共建高水平研发中心,打造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通过研发资源的集中与优势互补,弘信电子不仅持续提升在绿色算力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更以更强劲的技术引擎赋能厦门AI产业发展,加速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研高地与产业策源地。

此外,弘信电子拟在海沧与火炬高新区共管区域重磅打造“云创算谷”——一个引领福建、辐射全国的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高地。通过发挥产业号召力,计划吸引超过10家以上的AI领域上市公司入驻,聚集芯片、大模型、核心硬件、算力租赁、AI应用等上下游企业,形成“上下楼就是产业链,下楼抱团打群架”的算力+集群。公司将全力构建一个集技术研发、资源整合与成果转化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创新平台,以厦门为核心枢纽,借助金砖合作机制向海外辐射延伸,同时依托“一带一路”合作网络触达更广泛沿线区域,向全球AI生态输出“中国算力”与“中国智造”的技术力量,推动形成全球化AI产业生态网络,为AI技术的全球化应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站在AI技术革命的前沿,弘信电子以“技术深耕+生态共建”为路径,不仅在柔性电子领域持续突破材料与技术极限,更在算力赛道构建起自主可控的国产技术闭环,成为中国AI软硬件生态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力量。未来,公司将依托传统产业的增长积淀与面向未来新质生产力的前瞻视野,持续完善升级全产品矩阵,从传统优势领域的高端柔性电子,无缝延伸至“超节点、液冷、边缘算力、算力调优与调度”等前沿AI技术,形成“软硬一体”创新解决方案,精准契合AI时代的核心需求。随着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联合生态伙伴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推进AI技术的共建共享,将有效助力构建国产自主创新技术生态,推动自身从行业领先的制造企业加速升级为全球化科技生态运营商,为全球智能化转型提供“中国技术”与“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