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科锐国际曾诚:热门行业招聘变理性,区域人才需求分化

查股网  2024-03-07 16:47  科锐国际(300662)个股分析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很多行业曾经在发展高峰期,岗位需求都出现了泡沫,导致薪酬上涨过热,但现在,企业选择人才时变得更加理性。”3月6日,科锐国际高级副总裁曾诚介绍了她对目前人力市场的部分观察,比如大热的人工智能行业人力需求旺盛,但薪资并没有达到此前互联网高热时期的涨幅,整体比较理性。

与此同时,曾诚表示,近几年地方政府全面“拼”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开始积极通过市场化机制吸引企业和人才。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有不一样的侧重点,对人才的需求也出现分化,比如东北地区的大量专精特新企业正处在寻求上市的过程中,缺乏财务、董秘、人力资源等专业性的管理人才。

2月底,科锐国际发布的《2024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以下简称“人才报告”)显示,面对新的市场环境,“降本增效”将成为众多企业长期推进的战略举措;另一方面,以“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为代表的大智能领域全线发展高歌猛进,集成电路、绿色能源、生命科学等科技创新领域蓬勃发展,相关前沿技术岗位人才需求快速上升。

曾诚表示,考虑整体经济周期起伏,今年大多数人选主动调低薪资期望。因公司经营状况、组织优化、受限的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影响,以适当的降薪换取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是人选的常见策略。

地方政府“抢”企业 区域新人才需求旺盛

曾诚说,近几年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给企业开出诱人条件,拿出满满诚意,以吸引智能制造、高科技、新能源等增长潜力较大的未来产业企业落户。

这也对就业市场带来影响。人才报告显示,伴随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区域市场对高端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人才求贤若渴,多领域数字化人才缺口加大,许多区域市场的薪酬和一线城市的差距正在缩小,更多的区域“大院大所”甚至高校医院,开始通过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访寻高层次人才。

曾诚也发现,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有不一样的侧重点,人才需求也存在差异。

以东北地区为例,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制造业基因,化工、机械、钢铁等行业的产业链完整,大量传统国央企对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工人需求一直比较高;其次,东北地区大量专精特新企业在发展以及寻求上市过程中,比较缺乏财务、董秘、人力资源等专业性的管理人才;第三,东北地区因地理位置优势拥有丰富的中药材,滋补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养生类的研发及管理人才;第四,东北地区在新兴经济如文娱类行业具有很大潜力,但是缺乏相应的人才。

产学结构日趋完善的四川省则着重在生物医药、金融、智能网联、电子信息以及各类战兴产业上发力,对半导体、工业、卫星领域的高端人才需求旺盛,其中成都孵化了大量小而美的科技公司,游戏行业蓬勃发展,对于游戏领域的相关人才需求持续上涨。得益于曾经强大的摩托车产业,近年重庆则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诞生了很多专精特新小巨人。

人才报告显示,很多一线大厂看重华中地区的租金红利与用工成本优势,纷纷在此建立研发中心与工厂进行产业转移,从而带动了华中地区的相关就业与产业升级 。

在曾诚看来,人才回流也支撑了大量工业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人才回流既是中西部省会城市降低落户门槛积极抢人的结果,也因为二线城市生活质量和生存压力相较一线城市更小,更能吸引新一代大学生群体。

人工智能热,但企业变理性

从业二十余年,曾诚见证了大量行业周期性起伏以及随之而来的薪酬起伏。

2019至2021年前后,工业互联网处于发展的红利时代,大量互联网公司快速崛起,带动了相关人才薪资待遇的大幅上涨。而2023年至2024年年初,由于周期性的调整,工业互联网整体薪酬回归理性并出现分化,其中,人才跳槽薪资涨幅稳定在0-10%之间,但行业专家型人才依旧吃香。

同样的行业起伏也发生在芯片行业。曾诚介绍,2022年下半年,芯片行业历经三年发展周期后进入下滑期,大量初创项目被淘汰。于是,大量拥有1—3年经验的初级研发岗人才流入市场,从而形成了人才结构性供需问题。

另一方面,相关人工智能招牌需求在近两年快速崛起。人才报告显示,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人工智能)掀起技术热潮,头部企业纷纷抢先布局,催生了对应方向岗位需求火热,部分岗位跳槽薪酬涨幅达30%。

曾诚说,整体上,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融入千行百业,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颠覆性创新,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新兴岗位需求。

曾诚观察到,人工智能等行业的薪酬并没有出现曾经互联网等行业呈现的爆发式增长。“能明显感觉到,即便人工智能行业火热、人才稀缺,企业挑选人才的理性程度也远远高于曾经互联网行业爆火那几年。这不是简单的行业区别,而是受到多重因素叠加影响。”

曾诚认为,各行各业都存在周期性变化,未来的增量市场一定是以科技创新、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为核心的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挑大梁。

值得关注的是,人才报告显示,大湾区、东北等区域的传统制造业与新型制造业人才市场也出现分化,传统制造业的相关岗位逐渐进入供需平衡状态。

曾诚说,国内制造业此前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产业升级,企业对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导致人才需求逐渐萎缩。比如一家建在内蒙古的光伏黑灯工厂,员工在电脑室可同时操控数百台机床运作,这就替代掉了大量普通操作工。她建议,对于拥有一定学历的生产线工人,必须主动学习智能化设备的操作,否则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在冷热不均的招聘行情下,曾诚观察到个人就业心态也在发生变化。为此,曾诚建议应届毕业生对工作不要太过于挑剔;其次,不要过于追求高薪和热点行业,而是要根据个人特征、兴趣和定位等综合判断,理性选择职业;第三,在快速变化的行业周期下,企业更关注人才“冰山”以下的能力和软性素质,因此毕业生要在工作岗位上持续学习,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