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盛科技单季净利1.06亿创新高 研发与并购扩张资产规模超42亿

查股网  2025-10-22 07:29  隆盛科技(300680)个股分析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徐阳

汽车零部件企业隆盛科技(300680.SZ)经营业绩稳步增长。

10月20日晚,隆盛科技公告,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109.83%,盈利规模创下单季度新高。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隆盛科技依托强劲的自主研发实力与上下游精准并购策略,现已形成以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及汽车精密零部件为核心的业务矩阵,并前瞻性布局航空航天精密制造、人形机器人等新兴潜力领域。

随着业务扩张,隆盛科技总资产快速增长,2024年底的总资产比2017年上市当年增长约7.66倍,截至2025年9月末总资产已达42.1亿元。

第三季净利倍增

2025年前三季度,隆盛科技业绩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根据三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3%;实现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幅达36.89%。

单季度维度来看,隆盛科技在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6亿元,同比增长0.48%;归母净利润达1.06亿元,同比增长109.83%,单季盈利规模刷新历史纪录。

现金流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隆盛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8亿元,同比增长15.46%。

回顾往年,隆盛科技经营业绩呈现稳步增长势头。

公开信息显示,隆盛科技成立于2004年,2017年7月25日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上市之后,隆盛科技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总资产由2017年底的4.62亿元增至2024年底的40亿元,增长约7.66倍,截至2025年9月末总资产已达42.1亿元。

与此同时,隆盛科技的营业收入快速增长。2017年上市当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50亿元,到2024年达23.97亿元,2024年的营业收入较2017年增长了约15倍。

在利润端,隆盛科技的归母净利润有所波动,但总体上仍呈现增长趋势,由2017年的1828万元上升至2024年的2.24亿元,期间增幅超11倍。

二级市场上,隆盛科技盘中股价涨势较为强劲。截至2025年10月21日,公司股票收盘价为55.26元/股,当日涨2.98%,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为132.6%,最新总市值达125.8亿元。

研发费用持续增长

隆盛科技自创立起,便扎根汽车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领域,专注于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与持续的研发投入,构建起行业领先的EGR系统技术体系,并在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为顺应行业的发展趋势,隆盛科技于2018年度收购了全资子公司微研精工。此次收购,不仅推动公司在传统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上纵向延伸,更助力其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实现横向拓展。

2021年,隆盛科技成立隆盛新能源,专精于新能源驱动电机铁芯产品的生产制造。

至此,隆盛科技完成产业格局的重大升级,从单一的柴油商用车EGR业务,拓展为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汽车精密零部件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产品应用领域也从最初的商用车领域,延伸至柴油商用车、乘用汽油车、乘用混合动力汽车、非道路工程机械、天然气商用车等下游汽车市场。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隆盛科技充分发挥资本平台功能,2020年、2022年,公司先后完成两次定增,合计募资9.46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布局。

在巩固现有业务优势的同时,隆盛科技前瞻布局新兴领域,近年来将业务触角延展到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人形机器人行业,进一步推动产品多元化布局。

隆盛科技在近期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在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客户拓展上,公司取得积极进展,核心产品谐波减速器已成功对接海外知名客户的核心Tier1供应商,历经多轮送样、深度技术交流后,获得客户认可。目前,该板块业务占公司总营收比重较小。

作为一家科技创新驱动型企业,隆盛科技每年的研发费用呈增长趋势,2020年至2024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996万元、3890万元、5195万元、7410万元、9286万元。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45%至6834万元。

截至2025年6月,隆盛科技及控股子公司授权状态为有效的专利数约400项、软件著作权13件。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