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动力固态电池战略落子,打造新兴能源增长曲线
2025年9月,消费电子功能器件行业龙头企业深圳市智动力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动力”)通过旗下子公司控股深圳智圣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切入固态电池这一前沿赛道。近日,智圣固能旗下泰兴智圣固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全资收购拓邦锂电二期聚合物生产线,计划将其改造为国内领先的固态电池研发、验证及生产中心,标志着智动力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深耕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与结构件领域20余年的行业专家,智动力此次跨界并非偶然。公司长期为三星、谷歌、OPPO等全球头部终端品牌提供精密组件解决方案,在材料研发、智能制造等领域积累了深厚技术储备。随着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AI智能设备等新兴产业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爆发,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能源革命的核心。智动力通过控股智圣固能,实现了从“消费电子精密制造”向“新能源核心器件”的产业链延伸,为企业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新兴赛道“隐形冠军”:低空经济与具身智能的能源基石
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赛道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智动力选择“高端细分+场景适配”的差异化路径,展现了独到的战略眼光。固态电池产品在低空经济(eVTOL、无人机)领域可满足长航时、高安全需求,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能适配微型化、高循环寿命要求,而这些场景正是传统锂电难以突破的技术痛点。
据EVTank预测,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市场规模超2500亿美元,发展潜力巨大。政策层面,2024年,我国投入约60亿元用于支持全固态电池研发。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推动制定及发布固态电池等标准子体系,为固态电池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引。在此背景下,智动力跨界布局,既是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也是对“碳中和”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
智圣固能凭借“性能+客户+量产”三重优势,有望在细分赛道快速建立壁垒。其优势并不依赖‘烧钱换规模’,而是通过技术适配性与客户需求的精准匹配实现突破。未来有望在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新场景中成长为“隐形冠军”,市场地位难以被传统龙头快速替代。
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
智圣固能核心团队由具备近30年锂离子电池行业经验的博士专家领衔,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上形成了独特的“复合体系+工艺突破”双优势。
半固态电池采用聚合物+氧化物复合电解质体系,通过原位固态化工艺解决传统固态电池固-固界面阻抗难题。该电池保留一定液体含量,同时叠加氧化物隔膜涂覆、正负极包覆及深度预锂化技术,大幅提升电池性能。
全固态电池主要采用聚合物+硫化物+锂盐复合体系,负极创新应用蒸镀补锂工艺及无负极体系,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值得关注的是,公司采取的“差异化技术路线”避开了与行业龙头在车载市场的正面竞争,转而聚焦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特种机器人、超长寿命汽车启动电源等高端细分领域,具备快速壮大的坚实基础。
产能落地加速:剑指细分赛道先发优势
此次收购的拓邦锂电生产线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设计产能为0.2GWh固态电池及PACK,计划3个月内完成厂房改造、设备调试及人员培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少数具备固态电池量产能力的基地之一,优先满足无人机、低空飞行器等对安全性、续航性要求严苛的场景需求。
智圣固能的量产策略凸显“精准卡位”特点:前期通过小批量生产验证技术工艺与市场需求,后期根据订单情况逐步释放产能。据透露,目前团队已攻克自动化生产、产品良率等生产工艺难题,并对相关产品订单具备充分储备。
结语:从消费电子到新能源,智动力的“第二增长曲线”
此次布局固态电池,是智动力在消费电子业务稳健增长基础上,向高科技新能源领域的一次重要战略延伸。通过控股智圣固能,公司不仅获得了固态电池的核心技术储备,更将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精密制造经验、全球客户资源与新能源赛道深度协同,为未来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随着泰兴生产基地的投产与技术迭代,智动力有望在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新基建”领域成长为隐形冠军,为投资者展现“传统制造业+前沿科技”的融合创新样本。这场跨界布局,或许正是智动力从“组件供应商”向“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的关键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