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政策落地,到港“落户”的不止宁德时代

查股网  2023-12-08 19:21  宁德时代(300750)个股分析

作者 | 《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 | 苏琦

为大力促进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在“抢企业”方面的种种变化,被认为是积极贯彻“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相结合。不断地量变会否引起质变?

“High Tech揩嘢,Low Tech捞嘢。”

12月7日下午,宁德时代董事长兼总经理曾毓群的一句发言内容,引发了位于港岛利园五期某会议室内参会者的哄堂笑声。

此次发言,是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下称“宁德时代”)与香港科技园公司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仪式上。这句粤语,则是中国香港特区创新科技产业多年来一句稍显“自嘲”的话,意即“高科技惹麻烦,低科技赚大钱”。

在金融、地产、贸易等传统领域吃香多年后,旨在通过“再工业化”或“新型工业化”提振经济实力的中国香港特区,或许正在摆脱只重快钱、不重科技产业“单腿走路”的窘境。

可资佐证的是,在宁德时代之前,数月以来已有多家来自中国内地及欧洲的企业“落户”香港,并涵盖汽车、医药等多个领域。在其纷纷设立国际总部或研发中心影响下,香港的产业结构有望发生变化,研发与制造有望与原有的金融、贸易、结算企业总部的功能互补,增强其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

香港的创新科技环境为什么变得“更香”了?

宁德时代看重什么?

从业务范围来看,宁德时代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电池回收的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其生产的电池可用于电动车、无人机、电动船舶及电动飞机。

作为市值超7000亿元人民币的内地新能源汽车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此次落户香港的初步规划,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设立国际总部,二是在香港科学园成立宁德时代香港科技创新研发中心。

在规划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宁德时代预计会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在港投资超过10亿港元,并聘请500人以上的科研团队。

这实际上与其在内地的“重研发”思路一致。按照曾毓群透露的消息:宁德时代目前有1.8万名研发人员,拥有大量专利,并且每年新增7000件至8000件专利。

作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深:300750),据其半年报告显示:今年1月至6月,其营利总收入约1892亿元人民币(约2065亿港元),研发费用投入98.5亿元人民币(约108亿港元)。专利方面,报告期内有6821项境内专利及1415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和境外专利合计13803项。

在点评香港的营商环境时,曾毓群则提出:作为港区政协委员,一直留意香港发展。香港是国际知名商业枢纽,有一流的商业环境、宽松流通机制。尽管面临诸多挑战,香港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规模及成熟度一直维持增长,充分证明了其韧性和适应能力。

此外他也指出:本届香港特区政府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面对社会上“High Tech揩嘢、Low Tech捞嘢”的舆论压力,科学园仍能坚持至今,非常不容易。

作为宁德时代加大研发力度的一个方面,香港的创新研发中心将会起到一系列作用。“希望利用香港人、财、物、讯息全部自由的环境,做大在香港的国际总部、知识产权中心、研发中心,助公司的全球事业发展壮大、贡献力量。”曾毓群称。

在此基础上,香港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也被其认为是有利于促进“专利运营”模式,以专利产生利润。“研究中心的产品就是专利,通过专利运营模式,授权给不同车企使用其产品及提供服务以产生收益。在地缘政治复杂情况下,这是一个好模式。”

为了实现这一点,“香港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尤其重要。”而所谓“知识产权授权许可”,其实是专利运营的模式之一,指企业在开发专利产品或技术后,可授权其他企业进行商品化,而持有专利的企业则可从中获利。

另据香港科学园方面透露的信息:宁德时代落户香港后,将研发时代前沿的新能源解决方案。此举将进一步推动香港在新能源技术产业、交通、基础设施等相关领域内的技术发展,与科技园公司共同推动本地绿色科技生态圈发展,实现零碳目标,加快香港新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助力香港发展成为国际绿色科技及金融中心。

港府如何“积极有为”?

从2022年下半年至今,以一系列企业纷纷“落户”为标志,中国香港特区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径正在变得日益清晰。

以今年下半年为例,在新能源汽车配件(电池、芯片)及智能驾驶等领域,已有哪吒汽车、杰平方半导体、地平线、黑芝麻等等选择在港设立各类研发中心。其中,哪吒汽车的国际总部及研发中心计划未来五年逐步投入数亿至数十亿元人民币,预计聘用近 600位研发人才;杰平方半导体计划在港建立晶圆厂,预计总投资约 69 亿港元。

在生物医药方面,国际生物制药巨头阿斯利康亦在11月下旬宣布在香港设立研发中心及创新园,其将会落户河套地区。计划未来五年团队规模达100人,包括会在肿瘤、细胞治疗、基因编辑及罕见病等领域内开展研发。

企业在微观层面的积极布局,其实亦受到香港特区政府的产业政策规划影响。按照2022年公布的《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半导体晶片产业,均是香港重点关注的领域。

按照参与前述签约仪式的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的解析,自2022年10月底以来,特区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主要聚焦四个范畴: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生命健康科技、金融科技,以及先进制造和新能源。

为了贯彻“抢企业”政策,2022年12月底,香港特区政府亦专门成立了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专责针对前述四个范畴,引进世界各地具代表性或高潜力的重点企业。

“香港希望能吸引更多龙头企业或拥有前沿技术的公司,携同人才落户香港。目前已有超过30家企业伙伴准备落户。为什么说是企业伙伴?因为他们不单是自己到来,还把他们的上中下游伙伴也一起带来香港。”陈茂波称。

这30家企业到港建立或扩大业务涉及的投资额约为300亿港元。而不断地量变,其实被认为是有望逐渐引起质变。从数量来看,按照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透露的信息:近期顶尖企业进驻科技园速度加快,其出租率已达93%,约两万人在科技园工作,公司正研究办法满足市场需求。

“香港特区政府为自己订立的‘KPI(关键绩效指标)’是五年引进100间重点科技企业,其中至少20间是龙头企业,现已引进逾30间。”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则近日则透露称,“为招揽宁德时代来港,行政长官李家超、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及我本人曾分别与宁德时代高层商讨。是次宁德时代落户香港,应该也算是‘三顾茅庐’。”

为大力促进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在“抢企业”方面的这种变化,其实也被认为是积极贯彻“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相结合的手段。而在此之前,香港虽拥有较好的科研环境与对外交流渠道,但相关成果往往难以落地,大量人才亦因无法在港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因而外流。

随着一系列相关产业的研发总部落户香港,这种局面有望得到改善,并从根本上带动香港的产业发展。相对来说,香港也被认为是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形,可以接触国际社会,也可以提供人才、资金和技术,还能联系内地具有较强实力的产业和企业。“有些事情,确实是只有在中国香港特区才能做到的。”孙东称。

但亦有相关观点指出:为了加快产业升级,目前全球各地均在吸引优质企业及人才,以此提升竞争力。企业之所以落户香港,确实是看重了香港具有的综合性优势,例如科研实力、完善的法律制度、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高度国际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更是国际性的金融中心。但也应看到,香港在土地资源、人力成本等一系列方面并没有突出的优势。

“为成为内地创新科技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跳板,以及海外企业开拓内地以及亚洲市场的平台,香港需要补的课还很多。比如本地市场空间有限,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有很多不足等。”香港经济研究人士博取认为,“下一步的重点仍是把这些吸引过来的企业的研发优势和粤港澳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制造业、市场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成的产业链集群及规模效应。”

在此方面,其也指出:香港特区政府的针对性动作也在不断出台,比如为了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今年10月时政府就推出了100亿港元的“产学研1+计划”,其目标正是联系并吸引更多的商界、工业界和创投融资界别等关键的相关方共同参与,把大学有潜质成为初创企业的研发项目推动“从一到N”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