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至暗时刻,华致酒行交最差成绩单
“酒类流通第一股”在低谷中越走越远。
10月30日,华致酒行(300755.SZ)发布三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1.64亿元,同比下降34.07%;归母净利润亏损1.99亿元,同比骤降218.48%。

银莕财经注意到,华致酒行仅在2023年短暂进入“百亿俱乐部”,随后便是一路向下。从2024年二季度开始,华致酒行连续6个季度营收、净利双下滑。如今,其净利润已连续第四年下滑,也交出了历史上最差的一份成绩单。
Q3亏损达2.55亿元
从单季度来看,华致酒行Q3业绩尤其难看:营收同比减少35.70%至12.14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2.55亿元,同比暴跌2112.58%,扣非净利润亏损更是高达2.72亿元。Q3的大额亏损也直接导致了前三季度的由盈转亏。
透视三季报,资产减值损失的激增或成业绩的最大拖累。
拉长时间来看,自2021年开始,华致酒行的存货规模就增长到了30.48亿元,且久居不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3.29亿元,相应资产减值损失计入2025年前三季度当期损益。其中,资产减值损失达3.25亿元,同比暴增超114.63倍。
而这,直接源于茅台(600519.SH)、五粮液(000858.SZ)等名酒出现动销不畅。
华致酒行可以说是成也名酒,败也名酒。从成立之初,华致酒行就与国内外知名酒企建立起稳定合作,实现全线产品源头采购,保证消费者购买到的每一瓶酒都是真品。
其中,茅台、五粮液等高端名酒在华致酒行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9年,华致酒行上市时,茅台、五粮液等名酒占营收的比例接近9成。华致酒行也始终强调,要“永做名酒厂金牌服务员”。
不过,随着近年来酒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名酒市场价格普遍下行,终端价格倒挂普遍存在,依赖名酒的华致酒行也随之受到冲击。2022年、2023年,华致酒行的营收虽然保持了正增长,且在2023年突破百亿营收大关,但其净利润已出现下滑,且下滑幅度都不小,分别为-45.77%和-35.78%;到了2024年更是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净利润也由“亿”级降至“千万”级;到2025年,则出现净亏损。
业绩不断下滑的同时,华致酒行的应收账款持续增加,回款能力不断弱化。今年前三季度,应收账款余额达1.93亿元,同比增长1.58%,较上年末则增长31.64%。而有着“蓄水池”之称的合同负债却进一步下滑,同比骤降75.72%至3371.84万元。
在“开源”上遭遇瓶颈后,华致酒行转而选择了“节流”。从三季报来看,华致酒行正在缩减费用。今年前三季度,华致酒行销售费用同比减少40.33%至2.52亿元,财务费用也同比减少30.78%至2.3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其销售费用的大幅减少,主要系“销售人员数量减少随之职工薪酬费用同比下降”。换言之,华致酒行正在裁员以“节流”。
不过,即使采取“裁员”“降费”等手段,也未能改变华致酒行亏损的事实,也并未提升其盈利能力。
从毛利率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华致酒行毛利率已降至7.48%,Q3单季毛利率更是低至1.72%。而2021年时,其毛利率还高达20.96%。
努力努力白努力?
当然,华致酒行对自身商业模式的结构性失衡心知肚明,近几年来动作频频。其中,“酒二代”的进入成为华致酒行转型突围的重要信号。
2024年10月,华致酒行创始人吴向东之子吴其融进入董事会担任非独立董事。
凭借着此前在珍酒李渡(06979.HK)所积累下来的电商业务经验,吴其融进入华致酒行后便为公司开启了数字化营销战略。从组织架构、渠道策略到产品结构进行全面调整,提出了“去库存、促动销、稳价格、调结构、强团队、优模式”的18字改革方针。其中,渠道变革与3.0门店计划成为华致酒行转型的核心举措。
随着一系列动作的实施,在吴其融进入华致酒行的当年,公司电商渠道的表现的确较为突出。数据显示,2024年华致酒行电商渠道收入达20.92亿元,同比增长72.87%,占总收入的比重提升至22.11%,成为仅次于华东地区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然而,仅电商渠道的增长难以支撑起公司的整体业绩,当年,公司实现营收、净利双降,今年三季度更是出现亏损。
今年7月,华致酒行又表示,公司正以连锁门店为基础,积极布局即时零售业务,通过华致优选模式实现线上区域化统一运营,推动门店在华致酒行连锁店微信小程序、美团外卖、京东秒送、饿了么、抖音小时送、淘宝闪购等平台开展即时零售业务。
显然,华致酒行正将即时零售作为发力的重要方向。不过,酒仙网、酒便利、壹玖壹玖等垂直酒类销售平台早已在该渠道深耕多年,华致酒行的布局略显迟钝。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华致酒行能否以即时零售博出一丝生机,扭转业绩颓势,尚待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