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观察|股权分散、依赖补贴,医疗器械“黄埔军校”深圳安科主动撤单

http://ddx.gubit.cn  2023-06-19 17:04  迈瑞医疗(300760)公司分析

红星资本局6月19日消息,日前,深交所决定终止审核深圳安科IPO,原因是深圳安科主动撤回首发上市申请。

有着医疗器械界“黄埔军校”称号的深圳安科,三度中止发行上市审核后,主动撤单。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深圳安科股权结构并不稳固,发行后将存在无法认定实控人的风险。另一方面,公司还依赖政府补贴,销售费用甚至成倍高出净利润。

股权分散,暂无控股股东

深圳安科成立于1986年,是国内最早自主研发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及微创治疗设备的企业之一。深圳安科填补了该领域多项国家空白,开发出我国首台MRI、首台螺旋CT、首台移动式CT、首台乳腺X线机、首台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等。

检索履历可发现,许多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创始人都曾效力于安科,深圳安科由此被称作医疗器械界的“黄埔军校”。公开资料显示,迈瑞医疗(300760.SZ)创始人李西廷,曾是深圳安科的办公室主任,理邦仪器(300206.SZ)创始人张浩、谢锡城及宝莱特(300246.SZ)创始人燕金元也曾任职于深圳安科。

另据深圳商报报道,我国有2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与安科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不同于自立门户的前员工们,深圳安科的上市之路走得颇艰难。深交所官网显示,深圳安科上市申请于2022年6月30被受理,深交所两度发出审核问询函。而在此期间,深圳安科发行上市审核三次中止,一次是保荐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导致,余下两次则是因为更新财务资料。

一波三折后,深圳安科为何选择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红星资本局就此致函致电公司证券部,截至发稿,未获进一步回复。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当前深圳安科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据招股书披露,朱黎明为深圳安科第一大股东,直接持股12.67%,第二大股东麦星灏旻持股8.35%,第三大股东江苏民投持股7.23%。前三大股东所持股权比例均不足30%,依其持有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尚不足以对股东大会决议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公司无控股股东。

作为深圳安科实控人,朱黎明合计控制公司38.16%股份的表决权,但若届时表决权委托和一致行动协议期满且未续期,则按照发行5268万股新股计算,在不考虑后续增持的情况下,朱黎明合计控制的表决权比例将被稀释为16.51%。

深圳安科也在招股书中指出,公司股权相对分散,实控人朱黎明持股和控制权比例较低,若无增持,在《一致行动人协议》及《表决权委托协议》期满终止后,公司存在无法认定实控人的风险。若发生其他投资者收购控制权的情形,则存在实控人变更的风险。

政府补贴贡献半数利润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深圳安科分别实现营收4.23亿元、5.59亿元、6.82亿元、3.1亿元,净利润-4565.18万元、4067.01万元、7730.47万元、4760.48万元。

从收入构成上看,CT、MRI产品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3.69%、83.53%、85.57%、82.09%。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年、2021年深圳安科CT产品和MRI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按销售数量统计)均位列国产品牌第三名。

但深圳安科的业绩面并不扎实,依赖政府补贴。各期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3727.45万元、4333.35万元、4575.95万元、2075.72万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较高。

此外,深圳安科存在金额较大的累计未弥补亏损。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合并及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余额分别为-1.36亿元和-6045.52万元,主要原因系公司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前期新产品研发和营销投入较大,但前期整体收入规模较低、产品盈利能力较弱、规模效应尚未完全释放,导致出现亏损。

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深圳安科研发费用分别为4765.57万元、4078万元、5751.5万元和2697.41万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11.25%、7.3%、8.44%和8.71%。

而同期销售费用分别为1.06亿元 、1.09亿元、1.22亿元和5587.77万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25.15%、19.56%、17.85%和18.04%。销售费用不仅远超研发费用,甚至成倍高于当期净利润。

深圳安科的回款风险也不容小觑。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长期应收款)账面余额分别为3.35亿元元、2.95亿元、2.9亿元和2.82亿元,计提坏账损失金额分别为4356.22万元、5467.2万元、5135.03万元和4623.66万元,甚至超过当期净利润。

悬在深圳安科头顶的,还有技术风险。其在招股书中指出,目前公司已掌握探测器、谱仪等部分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技术,但仍有部分核心零部件,如应用于CT产品的高端球管、高压发生器等,主要依赖进口采购,整体技术先进性与国际巨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胡安墉 记者 俞瑶

编辑 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