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又降息,哪些理财产品值得买?
5月7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表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目前的1.5%调降至1.4%,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
同时,近期也有多家理财公司通过降费揽客,并有不少产品下调了业绩比较基准。
- 随着降准、降息靴子落地,利率下行空间被打开,后续债市资产会出现哪些变化?
- 为提升产品竞争力,银行理财可以采取哪些资产配置策略?
- 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下,理财机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揽客?
- 从个人资产配置角度看,除了存款外,居民如何拓宽家庭资产增值渠道?
跟着普益君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1、随着降准、降息靴子落地,利率下行空间被打开,后续债市资产会出现哪些变化?
5月,央行通过降准降息向市场释放大量流动性,带动市场利率走低,整体营造较为宽松货币市场环境,有利于债券利率跟随政策利率共同走低,整体对债市走势形成利好。从债市资产表现来看,截至5月13日,双降落地以来利率债表现有所分化,短债表现相对更优,后续投资确定性或相对更强,原因或为长端国债收益率尚处历史低位,下行空间相对受限,因此在前期市场降准降息预期充分释放背景下,呈现一定幅度上行,但未来若资金利率进一步下行,叠加基本面数据承压,或带动长端利率随之走低,从而带来一定配置机会。此外,信用债相关指数在双降落地后也有所走强,或因宽松市场环境下企业融资环境改善,有利于后续市场信用扩张,增加信用债配置需求。
2、为提升产品竞争力,银行理财可以采取哪些资产配置策略?
对于银行理财来说,更多投资者仍关注产品的收益稳健性,机构在资产配置上可适当缩短组合久期,关注确定性更高的短债投资机会。同时,市场利率走低对债券票息收益也会带来一定影响,银行理财可采取多元资产配置策略,通过配置一定比例权益类、商品及衍生品类、QDII等资产,降低单一类型资产的市场波动影响,同时拓宽产品收益来源,对于平衡产品收益与风险具有一定帮助,在当前市场环境波动加剧背景下,更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3、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下,理财机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揽客?
二季度以来,债市已开启震荡走强趋势,或带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整体回暖,推动规模回升。未来,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银行理财业绩比较基准走低或为大趋势,机构可通过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理性建立收益预期,客观看待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滑。同时,机构还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市场分析、产品业绩归因等服务,增强产品运作透明度,减少因市场波动带来的非理性赎回现象。在产品费率方面,除了降费以外,机构还可以建立与产品实际收益挂钩的费率机制,加强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提升客户信任感,有利于增强客户黏性。此外,机构还应优化产品货架,满足各类投资者理财需求,比如:提供多元配置策略产品,通过提升产品收益弹性,加强投资吸引力;结合市场趋势、地域特征等因素提供差异化产品,如低波、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特色主题。
4、从个人资产配置角度看,除存款外,居民如何拓宽家庭资产增值渠道?
在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居民家庭资产配置需从单一储蓄转向多元化布局:
1、优化基础资产结构:一方面,由于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可适度降低银行存款配置比例,或关注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收益更高的存款类产品。另一方面,完善低风险投资替代方案,关注国债、货币基金、短债基金、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等领域,兼顾流动性与略高于存款的收益。
2、适度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一方面,可以选择通过长期定投的方式投资
指数基金或ETF,在参与股市长期增长的同时,分散个股风险,并借助定投平滑波动。另一方面,适度参与股票投资,聚焦高股息、低估值蓝筹股,获取股息收益与估值修复双重机会。同时,还可关注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但需注意的是,权益类资产投资通常风险较高,投资者应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合理选择。
3、另类资产补充:在国内外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可适度配置黄金资产或挂钩黄金的ETF和银行理财产品,对冲通胀与地缘政治风险。
4、保障型资产配置:为了增强家庭抗风险能力,可以关注保险产品,适度增配重疾险、医疗险等保障型保险,避免突发风险侵蚀家庭资产。同时,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可锁定长期利率,但需关注流动性约束。
5、动态策略与风险控制:坚持分散投资原则,通过跨资产类别、跨行业的多元化组合,分散非系统性风险。同时,结合市场变动情况,定期审视并调整家庭资产配置,保证资产配置匹配当下家庭需要。
理财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