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把“科学施救”作为指南针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聚焦
我国现有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21万余家,涉及危化品2828种(类);随着新旧风险叠加并进入集中暴露期,重大安全风险防范任务艰巨;近年来的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暴露出应急救援还存在着科学性、精准性、高效性不足的问题。作为世界第一化工大国,如何科学高效处置危化品事故,成为我国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不得不思考和回答的命题。
今年3月,聚焦危化品事故科学救援、精准救援、安全救援的《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指导手册》面世。这是我国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长期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是危化品应急救援理论成果的实践创新应用,被国家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称为“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的教科书”。
近日,围绕究竟该如何科学处置危化品事故,记者对组织该手册编写的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相关部门及编写人员、有关专家进行了采访,深入了解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中的关键要素。
为何编写指导手册?形势发展要求 职责使命所在
近年来,伴随我国化工行业的整体发展,各地化工园区、集中区规模扩大、整合频繁,危化品种类不断增加,工艺方法、生产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各类危化品储罐、储罐区不断扩大,新旧风险叠加交织,安全风险管控难度不断加大。今年以来,连续发生了辽宁盘锦浩业化工“1·15”爆炸着火、山东聊城鲁西化工“5·1”爆炸着火2起重大事故,反映出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应急救援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同样面临严峻挑战。
谈起该手册的组织编写,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指挥协调部负责人表示:“这离不开危化品安全形势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指导国家专业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的现实要求和职责所在。”
该中心指挥协调部危化处负责人介绍,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对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加快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现代化建设。编写这本手册,就是为了提升应急救援队伍尤其是危化品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服务危化品行业高质量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伴随危化品在新兴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亟待加强对相应应急救援工作的研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魏利军认为该手册的编写“恰逢其时”。
他举例说,液化天然气(LNG)在以往的事故案例和处置经验介绍中,多为气化泄漏或小规模泄漏,尚未出现过大规模泄漏情况。但随着我国大型LNG储存设施的发展,容积超过16万立方米的大型LNG储罐不断投用,必须加快研究LNG大规模泄漏情况下的处置要点,而该手册针对大规模泄漏场景进行分析阐述,并给出了处置要点,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
据了解,该手册对我国近年来的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案例进行了系统整理,对典型案例深入复盘研究,筛选出21种典型危化品,运用最新理论成果完善应急处置操作。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从近20支危化品应急救援国家队中抽调人员,与救援专家学者组成编写专班,代表着我国危化品应急救援理论和实践的较高水准。
“作为专业救援队伍,我们也非常需要一部救援指导手册。”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原油田队队长王庆银认为,该手册作为国内首部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实操性指导用书,对每类典型危化品事故逐一提出了救援编成方案,能够成为危化品应急救援队员的指南针、口袋书。
为何将“科学施救”作为原则?“是由危化品事故的特点所决定的”
科学救援、安全救援是编制该手册的主要指导思想,通过科学救援、安全救援,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实现以人为本、高效救援,坚决避免因施救不当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
“提出这个指导思想,是由危化品事故的特点所决定的。”该中心指挥协调部危化处负责人介绍,危化品事故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事故发展快,现场情况复杂,必须争分夺秒救早救小;二是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等多类事故常常并发,救援难度大,必须综合施策;三是危化品生产固有风险多,救援过程中还会滋生新的风险,威胁救援人员安全,必须时刻监测危险因素,加强风险辨识评估;四是处置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必须坚持工艺优先,工艺与救援处置相结合,杜绝盲目施救,冒险蛮干;五是容易引发次生、衍生事故,造成事故恶化升级,必须提前防范。
记者查阅公布的多起危化品事故调查报告发现,近年来,因为救援处置不科学、不专业造成事故损失扩大的情况屡有发生,教训十分惨痛。根据2015年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报告,在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人员并未立即通知周边企业员工撤离,导致人员伤亡情况加重。在2003年发生的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故中,由于事故企业未制定包含及时点火、疏散群众等内容的事故应急预案,未第一时间通知周边村民撤离、自救,最终导致243人死亡。1998年3月5日,在陕西西安一液化气储罐闪爆事故处置中,有关救援指挥人员、操作人员未佩戴呼吸器深入泄漏区,不仅造成多名救援人员死亡,而且由于未采用专业的堵漏工具,造成堵漏无法完成,引发多个储罐相继爆炸,导致事故持续恶化……
有着多年救援经验的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原油田队驻上海石化救援队队长孙文华告诉记者,危化品事故现场往往存在着各类复杂多变的因素,救援工作面临着现场情况摸清难、措施方案制定难、事故态势控制难、危废收集处理难等难点和堵点,对救援条件提出严格要求,现场救援稍有不慎,可能会引发事态恶化甚至“火烧连营”,因盲目救援、不当救援造成伤亡扩大的情况时有发生。
魏利军表示,该手册是对以往事故救援经验和教训的深入总结,既阐述了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通则,从11个环节对应急处置流程进行了提炼,又从实战角度将所选危化品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对21种典型危化品分别进行阐述。特别是在事故处置中,该手册根据实战需要,逐一提出包含基本战斗编组、基本作战模块、基本作战单元等内容的战斗编成方案,明确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必须坚持科学救援、安全救援、精准救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应急管理部危化品登记中心高级专家袁纪武介绍,危化品事故的“多米诺效应”可能会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这是国际性难题,要求组织救援必须专业、科学。他多次在对大型危化品企业和地方政府调研时发现,大部分应急预案和演练并没有体现危化品的特定危害、工艺特点,缺乏针对事故组织救援的科学理念和专业对策。
怎么用好“教科书”?结合救援实际需求加强理论和技术研究
据了解,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39支,约1.2万人,分布在27个省份;其他地方、企业专职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590支,约2.96万人。这些救援队伍能够根据危化品事故特点,结合专业研判和救援装备,组织科学、安全、高效的应急处置,在事故抢险救援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指挥协调部负责人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理论技术研究,针对高压油气井井控事故、1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全液面火灾等救援难点问题加强调研,着力攻关“卡脖子”关键技术和装备,推动形成与我国世界第一化工大国相匹配的救援能力和水平。
魏利军表示,在用好这部教科书的同时,要加大科研投入,将救援实际需求同救援装备有机结合,针对新型事故类型开展救援战术战法、灭火装备和灭火药剂开发,为提升我国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水平提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
“有了‘教科书’,我们更要用好它。”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中心将该手册配发至全部国家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也希望地方、企业的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组织研学。对国家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将采取集中授课、实训实操、比武竞赛等方式,深入宣贯,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科学性、安全性、精准性,打造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尖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