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科新材:金属软磁领域的技术创新领航者
在中国的产业升级大潮之中,光伏、动力电池、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崛起和发展带动了全产业链的扩容。在这轮趋势中,铂科新材(300811.SZ)作为上游磁材供应商贡献了重要力量。该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金属软磁粉、金属软磁粉芯及相关电感元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核心技术均来自自主研发,是比亚迪、华为、格力电器、阳光电源、ABB、MPS、英飞凌等国内外知名巨头的长期合作伙伴。
铂科新材成立于2009年,于2019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总部位于创新之城深圳,两大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和河源市,同时在成都设有分公司。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铂科新材董事长杜江华表示,公司的使命是“让电更纯·静”。其中,“纯”是指电磁转化中更低的能量损耗,“静”是指更高的能量密度,把科学落实到产品是杜江华创立公司之初的底层思维。
金属软磁材料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软磁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据中心、储能、变频空调、消费电子、电能质量整治、人工智能等领域,也是该公司的核心产品。
财报显示,铂科新材自2019年上市以来业绩持续增长,2021年至2023年度及2024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26亿元、10.66亿元、11.59亿元、7.96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20亿元、1.93亿元、2.56亿元、1.85亿元。
杜江华认为,公司的发展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成就的结果,从早年的空调、光伏,到近年的新能源车、人工智能,下游应用市场的不断涌现和爆发为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公司依托珠三角的创新底蕴和产业优势,配合内部研发和管理水平的主动提升,才最终获得了今天的成绩。“不管是数字化还是智能化,前提都要有电气化,而磁是电的基础。基于这个现实,我们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应用广度,最终提升了业绩和市场占有率。”杜江华说。
铂科新材建立了独特的金属软磁材料研发体系,即研发领先于市场。杜江华介绍称,公司对材料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广泛的实验和试错完成产品指标迭代,从而确保在新的应用场景出现时,公司能够第一时间供应材料。这种模式很好地匹配了过去十余年电力电子应用高频化的趋势,公司的产品不仅能适配新需求,很多时候更在引领行业。杜江华称,从“一代”到即将推出的“五代”,金属软磁材料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最高应用频率已经能够达到十兆赫兹,能够满足更多频率段的应用需求。
铂科新材拥有先进的研发设施和设备,能够实现材料分析、可靠性分析等。公司研发团队由200多名研发人员组成,并与海外专家顾问合作。财报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4242万、6448万、7471万、4282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8%、6.1%、6.4%、5.4%,在制造业中处于较高水平。杜江华认为,高频化和高功率化将是未来电力领域的大趋势,公司把握这一核心逻辑,通过“抢指标”的方式,把传统制造业做成了技术迭代产业,这是公司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原因。
金属软磁材料以外,芯片电感正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财报显示,公司电感元件(以芯片电感为主)2022年至2023年度及2024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2028万元、1.03亿元、1.95亿元,其中2024年上半年收入环比2023年下半年增长138.92%,增速迅猛;该业务在2024年上半年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了24.5%。这得益于客户的成功开拓,公司的芯片电感产品持续取得MPS、英飞凌等全球知名半导体厂商的高度认可,同时还新进入了多家全球知名半导体厂商供应商名录。
对于芯片电感业务线的爆发,杜江华认为主要有内外部两方面原因。从外部来看,英伟达等公司的芯片功率提升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公司带来了巨大机会。芯片电感起到为GPU、CPU、ASIC、FPGA等芯片前端供电的作用,而金属软磁材料制成的芯片电感由于具有小型化、耐大电流的特性,更加适用于GPU、人工智能、自动驾驶、AI服务器等大算力应用场景。从内部来看,公司早在2019年上市后就成立了专项研发团队,进行了3年多的储备式研发,才得以在AI服务器爆发后能够率先满足客户需求。
铂科新材亦在持续提升自身的ESG表现。杜江华将企业比作一个生命体,将中医五行学说有机融入企业管理理念,构建动态架构管理系统模型,采用矩阵结构,将公司划分为多个经营单元,每个单元对应明确的目标和责任。2023年6月,公司与核心员工持股平台共同投资设立芯片电感项目子公司,双方分别持股80%和20%。杜江华表示,公司希望找到合适的价值驱动模型,让员工与企业共享发展红利,从而促进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