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信披违规收警示函,泰林生物 “问题清单” 再拉长

查股网  2025-02-26 18:28  泰林生物(300813)个股分析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文/王力

2月25日,泰林生物(300813.SZ)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以下简称“浙江证监局”)出具的《关于对浙江泰林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2025﹞28号)(以下简称“《警示函》”)。

据悉,浙江证监局在现场检查中发现,泰林生物存在多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包括部分募投项目产能不足、自建项目用地变更、对合资公司暂停投资的情况未及时披露等。

但这绝非叶大林首次在资本市场“翻船”。回首泰林生物上市之初,商业贿赂的质疑便如乌云般笼罩。涉嫌以 “返利” 之名向 200 余家机构客户员工输送利益,尽管未被法律定罪,却足以让投资者对其商业操守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此后,冲击创业板时销售合法性饱受质疑,成功上市后募集资金又被肆意挪用于金融理财,终止原项目、转移资金等操作也曾遭到深交所问询。

近年来,泰林生物的业绩也跌宕起伏。上市初期业绩连年增长,然而自 2023 年业绩断崖式下滑后,2024 年虽营收有增长,但归母净利润持续走低,增收不增利的窘境愈发凸显。

截至2月26日收盘,泰林生物股价报18.16元/股,市值约22亿元,较去年底高点下跌26%。

从检验师到企业董事长,叶大林的商业之路充满了曲折与争议。商业贿赂的质疑、资本市场的波折、募集资金使用的争议以及人事变动等问题,都让叶大林和他的泰林生物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未来,叶大林将如何应对这些质疑,泰林生物又将走向何方,都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业绩起伏背后:业务困境与信披之殇

近日,泰林生物因多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受到浙江证监局的警示。据悉,该公司在2024年的现场检查中被发现存在募投项目产能不足、自建项目用地变更未公告以及合资公司投资暂停未通知市场等违规行为。

具体而言,泰林生物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未达到预期产能,且未充分披露进展及风险;公司自建项目用地发生重大调整,却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对某合资公司的投资计划暂停,也未向投资者披露该重大变动。

浙江证监局指出,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反映出公司内部治理存在疏漏。因此,时任董事长叶大林、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叶星月因对信披问题负有直接责任,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相关情况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截图来自泰林生物公告)(截图来自泰林生物公告)

对此,泰林生物回应称,已高度重视监管指出的问题,将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完善内部合规体系,并在规定期限内提交整改报告。公司强调,当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

公开资料显示,泰林生物主要致力于生命科学领域,其主营业务包括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系统产品、有机物分析仪器等制药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医疗保健、食品饮料、环境保护等多个行业 ,为各行业提供微生物检测与污染控制、创新药物研发生产等方面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回顾泰林生物的业绩表现,可谓起伏不定。在上市初期,公司业绩曾呈现出连年增长的态势,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2023 年却成为泰林生物业绩的一道分水岭,当年公司业绩突然大幅下滑,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27.82%,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 75.32% 。

(数据来自泰林生物财报)

进入 2024 年,公司业绩虽在营收方面有所增长,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42 亿元,同比增长 19.37%,但归母净利润却持续走低,仅为 1131.47 万元,同比下降 46.91%,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愈发明显。

深入分析业绩数据,不难发现其背后隐藏的诸多问题。从成本端来看,2024 年三季报显示,泰林生物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为 2.36 亿元,同比增加近 4300 万元,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公司在研发投入、销售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虽然这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但在短期内却对盈利造成了较大压力。

(数据来自泰林生物财报)

营收规模方面,尽管 2024 年前三季度营收有所增长,但此前 2023 年的营收萎缩仍对整体业绩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盈利水平难以恢复到以往状态。公司在市场拓展方面似乎遭遇了瓶颈,未能有效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营收规模。

叶大林的资本轨迹:争议与质疑交织的商业人生

作为泰林生物的创始人,叶大林在商业领域有着独特经历,如今其商业轨迹上布满了争议与质疑。

1981 年,21 岁的叶大林大专毕业后进入浙江医院担任检验师。在这个岗位上工作 7 年后,他调到杭州中心血站继续从事检验师工作,一待又是 5 年。1994 年,叶大林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大转变,他离开检验师岗位,出任浙江磐安凯旋微孔滤器厂厂长,开启了在医疗器械相关领域的探索,该厂主要生产用于生物灭菌的微孔过滤器等设备。

泰林生物董事长叶大林

1999 年 10 月 14 日,叶大林自立门户,与兄弟叶大陆在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 569 号成立了杭州高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专注于生产及零售医用集菌仪、集菌培养器等专用仪器。三年后的 2002 年 1 月 8 日,叶大林又与另一位兄弟叶大法成立了杭州泰林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业务涵盖生产及零售隔离器、过滤设备等,还涉及 IVC 独立送风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转让。

然而,泰林有限在发展初期就陷入了商业贿赂的质疑漩涡。据媒体 2018 年报道,自 2002 年 7 月至 2005 年 1 月,泰林有限涉嫌以 “返利” 之名向 200 余家机构客户的员工赠与现金及礼物,涉及金额约 68.8 万元,这些机构客户包括国有及民营药企、医院以及多个地方的药品检验所。虽然没有确凿的法律定论,但这一事件无疑给叶大林的商业生涯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后,叶大林的事业看似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泰林有限多次进行增资扩股和股权变更,叶大林及其妻子逐渐实现对公司的绝对控股。同时,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他对旗下公司业务进行整合,高得医疗转型为专注实业投资,后决议解散,而泰林有限则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即现在的泰林生物。

泰林生物股权结构图 图源:企查查泰林生物股权结构图 图源:企查查

叶大林对资本市场觊觎已久,泰林生物在新三板挂牌后,他便积极推动公司向创业板进军。在这个过程中,泰林生物多次进行股权交易和定向增发,引入了多家券商等投资者。但公司在冲击创业板时,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方面,公司净利润曾偏低,如 2013 - 2015 年净利润虽达到创业板上市最低要求却依然不高;另一方面,公司销售过程的合法性饱受质疑,证监会反馈意见中尖锐地指出要说明销售过程是否存在医疗贿赂等问题。尽管泰林生物在 2018 年 1 月 3 日成功过会,打破了当时发审委关于扣非净利润不足 3000 万的 “零过会” 记录,但外界的质疑声从未停止。

(截图来自中国证监会)(截图来自中国证监会)

2020 年 1 月 14 日,泰林生物终于登陆创业板,募集到 23855 万元资金。然而,叶大林对这笔募集资金的使用却引发了更多争议。扣除发行费用后,他很快将 8990 万元的募集资金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此后,公司还不断追加资金用于金融理财,拟用于金融理财产品的投资资金一度达 2 亿元,其中募集资金接近 1.2 亿元。

而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上,原计划的 “研发中心项目” 和 “销售网络及技术服务建设项目” 已终止实施,资金转移到 “细胞治疗产业化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同时公司还拟发行 2.1 亿元可转债用于该项目。这一系列操作引发深交所问询,质疑其是否存在将募集资金变相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等问题。

此外,叶大林还曾因被敲诈勒索登上中国裁判文书网。2020 年 4 月 17 日,他收到敲诈勒索信,信中声称掌握其私人秘密并要挟转账,5 天后他便向指定账户转去 33.5 万元。这一事件也让公众对他的私人生活和背后可能隐藏的秘密产生诸多猜测。

从检验师到企业董事长,叶大林在完成的身份转变的同时却也在商业浪潮中卷入诸多争议。未来,泰林生物的命运走向,已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时间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