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8度“黄金带”上崛起的新产业——金昌市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北纬38度“黄金带”上崛起的新产业
——金昌市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记者闫庆玲
8月初,永昌县东寨镇、六坝镇的苜蓿田里绿浪翻滚,流淌着种植户们丰收的希望。家住六坝镇五坝村的赵金秀,今年已经76岁,她望着自家苜蓿地说:“这是家里30只羊的口粮,也是自己的‘储蓄罐’,种1次收7年,1年割3茬,劳动强度小收益大,适合我们干。”
而在附近的永昌县宝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饲草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将打包好的草墩装车,这些硕大的草墩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苜蓿等饲草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户和加工企业的增收新路子。
近年来,我市主动适应“三新一高”要求,按照“聚力打造高品质菜草畜百亿产业链”发展思路,围绕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大力发展饲草产业,优质饲草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苜蓿草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金昌已成为全国商品草核心种植区,享有“中国苜蓿看甘肃、甘肃苜蓿看金昌”的美誉。
良田沃野上“长”出的大产业
烈日炙烤,热浪滚滚。7月30日,在东寨镇下四坝村,种植大户张成军抢抓晴好天气,收割自家的苜蓿。“按今年的市场收购价每吨2500元计算,我们每亩地的收入就在2000元左右。”说起今年的收成,张成军胸有成竹。像张成军这样的苜蓿种植大户,在永昌县东寨、六坝、水源等镇还有很多。今年,全市苜蓿种植面积稳定在13333公顷,饲草总种植面积达2万公顷,年产量达25.2万吨,年产值约10亿元,饲草产业的“钱景”很好。
小小苜蓿草,看上去极为平凡普通,但它被誉为牧草之王。而我市地处北纬38°的地球黄金分割线上,域内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特别适宜苜蓿种植。甘肃省草产业协会秘书长、杨柳青牧草饲料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涪钧说,金昌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高达18%至22%,居国内优质苜蓿草前列,得到国内各大奶牛养殖企业的普遍认可。
如何将种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我市精准研判市场趋势,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积极引进和培育杨柳青等20多家草产品加工生产龙头企业,扶持龙头企业与周边农户建立合作关系,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饲草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成熟的收储运生产体系和先进的技术模式,饲草产业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吸引了多个知名乳品企业来此“抢”草,将小牧草做成了大产业。目前,我市引进三杰、牧丰、原禾等饲草种植主体45家,宝光、牧源鑫、金方向等饲草生产加工企业15家,元生、波杜、润牧等饲料生产企业5家,带动120多家种养殖合作社和1000余户种养殖大户发展饲草产业,种植面积66.7公顷以上的经营主体达38家。饲草生产、收获、储运全程实现了机械化,已成为甘肃省最大的商品苜蓿种植供应基地和国内优质牧草重要产地。
草的科技含量就是含“金”量
6月9日,“甘肃永昌苜蓿科技小院”和“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金昌综合试验站”挂牌仪式,在永昌县水源镇甘肃杨柳青牧草饲料开发有限公司举行。
“甘肃永昌苜蓿科技小院”由甘肃农业大学和甘肃杨柳青牧草饲料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打造,旨在构建“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金昌综合试验站”是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9月增设的25个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之一,也是在甘肃省设立的唯一的区域综合试验站。其依托单位为甘肃农业大学。该试验站借助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优势,以金昌苜蓿产区为核心,辐射周边,重点开展配套生产技术实验示范推广、技术咨询和培训,解决牧草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金昌饲草之所以在市场广受欢迎,除了有得天独厚的种植优势外,科学的种养、管理水平为饲草产量和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现在,我市高产优质苜蓿平均亩产达到0.8至1吨,远高于我国大部分苜蓿种植地区,年产优质苜蓿干草20万吨;苜蓿草粗蛋白含量在18%-22%之间,相对饲用价值在135%-180%之间,质量可以达到美国苜蓿行业标准的一级草水平。形成了草捆、草颗粒、草粉、裹包青贮、牛羊全混合日粮等产品,涌现出杨柳青公司的“丝路花雨”、宝光农业公司的“番禾”、元生公司的“元生”、润牧公司的“润牧泽农”等饲草品牌,提升了全市优质饲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进一步增强饲草产业发展活力,我市通过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引导饲草生产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依托先进技术和人才优势,推动饲草产业在品种、田间管理、加工工艺等环节实现了技术进步。与甘肃省农科院签订院地合作协议,联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和有实力的草业企业紧密合作,成立草产品研发中心,研究示范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种子丸化包衣、根瘤菌接种、地膜精量穴播、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产集成技术,解决了测土施肥、水肥一体、快速烘干、分级打包、选择性除草等技术难题,整体管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师尚礼一直关注金昌苜蓿产业的发展。他说,金昌是全国商品草的核心种植区之一,近几年,金昌苜蓿的集约化程度、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产品质量都在明显拔高,上了一个新台阶。金昌苜蓿的亩均产量0.8吨,比全国亩均0.5吨的平均水平高出60%;金昌生产的苜蓿草,一级草和优级草比例可达到70%以上;金昌在国内优质饲草供应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对全国奶产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好饲草养出好产业
2017年,甘肃元生科技有限公司从新西兰引进了东佛里生奶绵羊,与科研院校专家开展奶肉兼用新品种培育,一只新品种奶绵羊的年饲养效益比肉羊高出1700元以上。东佛里生奶绵羊的家就“安”在永昌县。该公司行政总监张金生说,东佛里生羊最喜欢吃的草是苜蓿,而金昌就是苜蓿的重要产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
一项产业的发展壮大,从来不是孤立的,饲草产业亦是如此。金昌的草好,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市结合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粮改饲等项目的实施,按照“做准定位、做活市场、做大龙头、做强品牌、做全链条、做高质量、做好服务、做优标准”的发展思路,高质量推动羊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条从牧草种植、饲料加工、高繁母本羊饲养到活羊市场建设、羊肉羊奶产品开发、电商及有机肥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建成了养殖技术水平较高的湖羊、奶绵羊繁育和供应基地,现已基本形成常年育肥出栏、四季均衡上市的产业发展态势。
按照草畜一体化发展的思路,通过“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系列措施,全市“草畜一体、农牧互补”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目前,我市苜蓿平均收购价格2500元/吨,现有饲草加工企业15家,年生产加工销售各类饲草45万吨以上,其中优质商品饲草苜蓿加工销售达20万吨,平均销售价格3200元/吨,加工增值效益明显,增值比例达28%以上。优质饲草资源不断吸引大型规模化奶畜养殖企业在本市建立生态牧场,带动全市草食畜养殖主体年消耗本地加工饲草约23万吨,超过50%的优质饲草就近就地消纳,草畜一体化模式有效促进了全市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2022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22.14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32.1亿元。
小牧草,撬动了大产业。目前,全市已建成畜牧产业园1个、肉羊养殖龙头企业3家、肉羊规模养殖场20家,肉羊饲养量达165万只,基本形成常年育肥出栏、四季均衡上市的产业发展态势,“永昌肉羊”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永昌县被认定为全省养羊大县。
记者 闫庆玲
责任编辑:高保武